寶寶01-02.jpg
撰文/昕禾文創  陳姵含總監
 
有一天,七個月大的女兒在牀上爬行,在轉向的時候,頭有點往後仰,結果就卡住了,
形成在一個要倒不倒的姿勢,我很清楚她可以自己爬起來,但是她可不這麼想,
她露出水汪汪的大眼睛,對我釋放求救的訊息。這時候我很掙扎,到底要幫她呢?還是不要?
 
這個狀況讓我想起職場上的情形,當部屬出狀況的時候,
主管總是遊移在「幫」與「不幫」當中,到底部屬遇到障礙的時候,
身為主管的我要不要伸出援手,來協助部屬度過難關呢?我想這是很多主管會碰的到的問題!
 
別陷入「二選一」的陷阱當中!
 
碰到這樣的問題時,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陷入「幫」或「不幫」這種「二選一」的難題當中。
當你選擇「幫」部屬的時候,你會擔心部屬因此養成依賴的習慣,以後都要一直幫他擦屁股;
但如果「不幫」部屬的話,又怕他耽誤了事情,造成公司或部門的損失或被上司責備。
於是在「幫」與「不幫」當中,主管就陷入兩難的課題。
 
可是,我們真的就只能選擇「幫」或「不幫」嗎?難道就不能有其他的選項嗎?
 
當然有!
 
一個問題絕對不可能只有兩種答案!在「幫」與「不幫」當中,其實還有很多的選項。
在「幫忙」當中,可以「幫一點」、「幫很多」、「全部拿來做」,
在不幫當中,可以是「完全不幫忙」、「引導部屬找出答案」、「引導部屬找資源」等,這些都是選項。
所以,選項絕對不會只有「幫」或「不幫」!
 
那,該怎麼做選擇呢?
 
當選項變多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插手幫忙部屬、要幫到哪裡?
什麼情況之下,我可以不幫忙呢?
這時候就需要做評估!評估的著眼點有兩個:「事」跟「人」。
透過這兩個評估點的交叉運用,可以有效地做出選擇。
 
首先,我們先評估事情。如果事情很急、很重要,那就必須要幫忙!
過去曾有部屬在課程活動前一天,卻還沒有把教材整理好,
這時候事情就是「很急」、「很重要」,這樣的情形下,
主管必須要插手。如果事情是「不急」、「很重要」,
那麼主管就必須要引導部屬完成,而不是越廚代庖。
如果是不重要的事情,主管就讓部屬去想辦法完成,不需要插手!
 
再來,主管必須要評估部屬的能力。
如果部屬能力有辦法完成,那麼就算很急、很重要,你也可以試著放手一搏;
如果部屬能力無法完成,就像剛剛說的一樣,就要快點幫部屬找資源,解決問題!
如果事情不急、很重要,而且部屬能力夠,當然就是盯著進度就好,
如果部屬能力不夠,就要想辦法讓他透過這次的事件,學習到應有的能力!
 
最後,或許你很好奇到底我有沒有幫我女兒呢?我當然還是把她抱起來了,因為我是媽媽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