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機核網,原文地址: 太鼓之達人(中) )

1

阿含去武漢玩,見過電解。高高瘦瘦,背著包,話不多,看上去挺內向,但一開口就讓人想發笑。兩人一起去街機廳打鼓,阿含問,你帶鼓棒了嗎?電解把肩上的包拿下來,拉開拉鏈,問,你要哪根。滿滿一包全是鼓棒,各式各樣的鼓棒。

專業的太鼓玩家會自備鼓棒,很少用街機廳的公棒。公棒難用,以至於能否用公棒連歌,曾經被作為衡量實力的一個指標。鼓棒的長度、形狀、重量、硬度,都會影響手感。就像哈利·波特手中的那根魔杖,你得找一副聽自己使喚的。

電解入坑較晚,2013年前後,正是國內太鼓玩家新老交替的時候。舊筐體已經玩膩,新筐體上市無望,老人紛紛退出,新人尚未成熟,青黃不接。電解練得勤,那時他還在讀大學,宿舍樓上是公寓,底層是商場。商場旁邊的街機廳有一臺《太鼓達人12亞洲版》,每次回宿舍,他都會玩兩局。

起初用的也是街機廳的公棒。一次練鼓時,遇見一對來武漢旅遊的情侶,異地出勤,隨身帶著自己的鼓棒。電解好奇,聊了聊,才知道還有私棒這種東西。當時,國內做私棒比較有名的幾個,TeeJay、老李、GVT。老李網名「不滅的燈」,他做的鼓棒被稱為「燈棍」。TeeJay做了幾年鼓棒後,離開這個圈子,轉去開發手機音遊。GVT是西安的一羣太鼓玩家。

電解買了一副TeeJay的鼓棒。原以為有了私棒,打起來更得心應手。玩了幾局,有些失望。鼓棒拿在手裡輕飄飄的,經常喫音,明明敲在了鼓上,卻沒有反應,還不如街機廳的擀麵杖好用。

等自己做了鼓棒,才知道,鼓棒的手感其實與玩家的水平大有關係。專業玩家追求連打,鼓棒越輕越有彈性越好。剛入門的新手駕馭不了這類鼓棒。新手習慣用蠻力敲打,鈍而重的鼓棒對他們來說更有打擊感。等熟練了,手腕靈活了,發力更輕了,懂得用指撥等技巧達到同樣的效果,再用擀麵杖,就會覺得喫力,跟不上節奏。

這副私棒用了半年,漸漸摸到點門道。平時在課題組和其他玩家交流,發現很多人也有類似的困惑。尤其是水平不高不低的,不太容易找到合適的鼓棒。電解想,不如自己做做看。

家後面就是一個木材市場,挑好板材,請師傅用機器切割成木條。拿回家,用美工刀一點點削,拿砂紙一點點磨。

第一批做了二十來副,發給武漢本地的玩家,請他們試玩。去上海或北京,他也會隨身帶幾副,找當地的街機廳測試。

2014年年初,淘寶店開張。電解的鼓棒被大家戲稱為「電棍」,但「電棍」在淘寶屬於違禁詞,所以改名為「偽都特產私棍」。「偽都」是武漢的別稱。

上架的第一款鼓棒,分量較沉,相當於公棒的替代品。但頭是尖的,和公棒的圓頭不同,打起來不像公棒那麼鈍。起初沒有名字,做成系列後,才把它命名為「無印」,取自《高達》。電解是高達愛好者,高中時做過不少高達模型。「無印」在《高達》裏是指那些沒有後綴的最普通的武器。

後面的幾款「電棍」,取名自《高達Z》。MK-II,棍體更細,頭處理得更尖,震棍和滾奏相對容易,但在鼓況不佳的情況下可能會喫音。於是有了MK-V,性能介於無印和MK-II之間,兼顧打擊感與彈性。

做鼓棒,最難的是做得好看。鼓棒尖頭的銳度和曲線怎麼設計,手膠的長度與鼓棒保持多少比例,以什麼角度打磨才能保證造型的美觀規整。磨好後,拿起來,對著光源轉兩圈,如果反光不夠亮,說明磨得還不夠光滑。有時候磨上一整天,一閉眼就看見遊標卡尺的刻度在面前晃來晃去。

鼓也一直在練。「風雲再起」舉辦的《太鼓達人》全國大賽,電解拿過兩次冠軍。水平提升了,想衝擊更好的成績,就會嘗試對鼓棒做些改進。自己滿意了,再做成新款,放在店裡賣。

前三款鼓棒用的都是櫸木。電解覺得,不換材料,只改造型的話,很難再有提升的空間。花了一年時間,嘗試不同的木材。最舒服的還是檜木,製作乒乓球拍的材料。檜木分日檜、美檜、臺檜,其中日檜性能最好,但成本也高。

最後選了白木,分量輕,質地軟。造型也有變化,漸細幅度更大,重心偏下,適合追求超高連打的中高級玩家,尤其是新筐體的玩家。《太鼓達人》的新筐體,鼓面硬,靈敏度比舊筐體高。國內找不到地方測試,新鼓棒做好後,電解寄給廣東的朋友,請他們去香港的街機廳測試。

之後又嘗試了一些偏硬的木材,水曲柳、黑胡桃木、紅花梨木。這三款鼓棒硬度較高,用於衝擊連打次數的極限,但對玩家的技巧尤其是握力有一定要求,有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思。硬度高的木頭,更難削,更難打磨,所以加工時間也更長。

工作後,只能利用業餘時間做鼓。有一次,電解接了個設計的活,握著滑鼠,在電腦前坐了三天三夜,一起身,發現右手動不了了,像是有根筋被扯住。在醫院躺了半個月,手腕剛恢復,就拎著新做的高仿版公棒跑去街機廳,魔王難度的《北琦玉2000》,打了一百二十萬分。

五年做了七百多副「電棍」,買家全是個人。沒有街機廳會買私棒。街機廳追求的是性價比,便宜而耐用。一根擀麵杖十幾塊錢,經打又經摔。電解最便宜的高仿版公棒,也要八十塊錢。選哪個,想都不用想。

2

烏咚也和朋友一起做過鼓棒,那時他在西安讀大學。大家湊錢買了木工車牀,從本地傢具廠買了檜木,拿著遊標卡尺,一邊量一邊車。先是在朋友家做,後來搬到他的宿舍,幾百斤的車牀塞在牀底,開工的時候,從二樓的窗戶吊下去。前前後後做了一百多副,取名「GVT」——Genesis、VoCyt、突厥阿姨,三位發起者的首字母連寫。他們的太鼓羣名字是「長安路沿線流氓集會」。

烏咚是山東濰坊人,高中時,朋友向他推薦《夏祭》,說是《太鼓達人》裏的一首歌,很好聽。烏咚在街機廳找到了這款遊戲。那是2009年夏天,《太鼓達人12亞洲版》在國內剛剛發售。

高考,烏咚被西安的一所大學錄取。去西安的途中,在洛陽呆了一天,想逛逛洛陽的鼓點。上貼吧問哪兒有,半天沒人回。烏咚想,要是有個網站可以查詢全國各地的鼓點就好了。於是做了個「太鼓太鼓」的網站,玩家提交各地鼓點的具體位置、機型、維護狀況,方便異地出勤的人查詢。

大學離市區遠,烏咚買了輛自行車。週末,或是平時沒課,就騎著自行車,往返二十公里,去市區的街機廳練鼓。西安的太鼓氛圍那時很不錯,大家常去緯二街的一家叫做「快樂星期天」的街機廳,鼎盛時,那裡擺了八臺《太鼓達人》。一進門,這邊一排《灣岸》,這邊一排《鼓王》,那邊一排《太鼓達人》。一個幣四首歌,還經常送幣。玩一下午,花不了十塊錢。

大二寒假,烏咚回濰坊,朋友聯繫他說,深圳的太鼓玩家打算集資買一塊《太鼓達人14》的硬碟,賣掉手頭的《太鼓達人12》增量版和《太鼓達人13》。十二增已經出給了廈門的玩家,問他要不要把十三接下來。烏咚找到濰坊街機廳的老闆,談了一個多星期,價格談妥,但對方要求他自費做兩場推廣活動。高中,烏咚和朋友自己帶著音箱和投影儀,去街機廳為《太鼓達人》做過免費宣傳,效果一般。最後,這事沒談成。《太鼓達人》在國內斷更這些年,大家已經不在乎玩的是什麼版本,升級機器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去街機廳的理由,有當然好,沒有也無所謂。

那時的《舞萌》,同樣面臨斷更的危險。2012年年底,《舞萌》被引入國內,代理商是世嘉在上海的合資公司,精文世嘉。只運營了不到兩年,2014年年初,精文世嘉解散,《舞萌》的後續維護被移交給華立、世宇和神采飛揚三家公司。在這之前,《舞萌》作了第二次官方更新,也是國內的最後一次更新。交一百元工本費,即可收到官方寄來的更新光碟。一張橙色的DVD光碟,盤面上印著「RINGEDGE 2」的字樣。全國各地的玩家自掏腰包購買這張光碟,拿給街機廳升級,然後相互轉借。

音遊玩家注重成績,版本更新的快慢,直接影響玩家之間的爭分。一次,烏咚和別人爭執起來,對方故意拿話噎他,你玩得再好有什麼用,又玩不到新版本,打來打去還不都是那些老歌。烏咚不服,我回頭找個新版本打給你看看。

《舞萌》停止運營後,很多人開始摸索魔改的可能性。就像之前的《太鼓達人》,玩不到新版,轉而嘗試《太鼓次郎》之類的替代方案。

音遊魔改,民間很早就有個人和團隊在做。國內街機廳大量採購的3.5版《樂動魔方》,即魔改後的版本,特徵是曲目與封面不符。其它如《IIDX》《SDVX》等音遊,也有不少魔改機器。圈內有名的破解小組「廣西科技」,還會在魔改版本中加入自己開發的引導程序和加密狗,以防被他人複製。

世嘉的遊戲可能是被魔改次數最多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就有玩家破解了世嘉的基板。回家過年時,烏咚發現濰坊街機廳的那臺世嘉《環遊世界大賽車》,背景音樂被換成鳳凰傳奇的《荷塘月色》。《舞萌》用的是世嘉的Ringedge主機,基於PC架構、Windows系統,相當於個人電腦,更是為魔改打開方便之門。

烏咚從日拍買了世嘉的Ringedge主機、日版《舞萌》的光碟和加密狗,研究魔改。常年泡國外技術論壇,認識一些專做街機破解或是將街機家用化的高手,從他們那裡學到不少。

烏咚是國內第一個魔改《舞萌》成功的人。現如今,魔改的方法已不再是祕密。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賣硬碟,賣整機。從海外低價回收淘汰的二手主機,把硬碟一塊塊拆出來,刷上遊戲,接好顯示器、電路板和按鍵,塞進筐體,賣給街機廳。這已經成為一門純粹的生意。

烏咚是玩家,不是生意人。魔改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玩到自己喜歡的遊戲,不是為了牟利。他身邊有一個專門的制譜團隊,二十多人,全是《舞萌》愛好者。每月的月中和月末,他們會發布新曲,放在網上,供玩家下載。以民間的身份把《舞萌》維護下去,至少可以留住一部分玩家。不至於像《太鼓達人》那樣,被人淡忘。

3

2013年秋天,森森來北京參加馬拉松。森森是香港人,網名「samsam」,大家都叫他「森森」。以前在北京讀書的時候,森森經常和GGT他們泡在一起打太鼓。GGT說,你既然回來了,咱們得好好聚聚。叫上茶壺、哈特他們,在西單喫了頓飯。走出飯店,晚上十點多,看見西單77街還開著門,說,進去玩會兒吧。《JiroAC》偃旗息鼓後,GGT成為太鼓的休閑玩家,街機廳也去得少了。

買了二十塊錢幣。酷虎的那臺《太鼓達人14》增量版前,兩個年輕人正在玩。大家在後面排隊,五六個人圍成一圈。打完一局,一個年輕人彎腰投幣,另一個拿起礦泉水瓶喝了口水,回頭看見他們,突然拉了拉同伴說,別玩了,咱們走吧。同伴說,為什麼啊。年輕人朝GGT努了努嘴,使了個眼色,小聲說,你看後面是誰。

GGT挺尷尬的。想想自己以前當過太鼓達人貼吧的吧主,這個年輕人可能是在貼吧的那些比賽活動的照片裏見過自己吧。這個圈子就是這麼小。

又過了一年,有一天,CRT跑來找他。CRT是《太鼓達人》的鐵杆粉絲,活躍分子,經常在網上發一些太鼓的教程。這個圈子裡的很多事,都是由他牽頭髮起的。

CRT說,他打算往《太鼓達人DX》里加歌。《太鼓達人DX》是PSP版的最後一作,原版七十多首歌,陸續發過幾次官方資料包,追加了一百多首。玩家可以自己加歌的消息,最初是從日本的2CH論壇上傳出來的。那邊有人發帖說,遊戲裏的那首《青鳥》音質不太好,自己動手換了一個。國內的兩位太鼓老玩家,AJJ、rocktyt,順著這條線挖下去,發現不僅音源可以換,譜面也可以換。有日本玩家寫了工具,把《太鼓次郎》的譜面格式轉換成《太鼓達人DX》的格式,但限制很多。譜面過於複雜,就轉換不了。調試也麻煩,數據稍有差錯,運行時就會死機。死機後,只能把掌機的後蓋打開,拔掉電池,重新啟動。

CRT找到GGT,問他能不能幫忙看看。GGT花了一個月時間,寫了個更易用的工具,發給CRT,叮囑他,自己做歌自己玩,不要外傳。

電腦上可以添歌,掌機上也可以添歌,街機還是死水一潭。《太鼓達人》新筐體在海外已經更新過好幾個版本,國內仍然沒有任何消息。有一次,茶壺去香港玩,特意跑去街機廳體驗新筐體,打了幾首十星歌,回來後向大家吐槽,沒想到,現在的十星歌這麼難了。各種變速,各種超車,應接不暇。

新筐體的最難曲《幽玄之亂》,也是全系列的最難曲。歌曲的高潮部分,玩家需要在五秒內敲擊九十五下,平均每秒二十下。迄今為止,全世界能夠達成全良的只有十多人。這首歌被視為所有太鼓玩家的終極挑戰,當時除了街機的新筐體,只有在Wii U版《太鼓達人》裏才能玩到。

2015年年底,茶壺興沖沖地在羣裏發消息說,東直門茶城那兒有一臺魔改機,特牛逼,筐體接的是Wii U,鼓也換上了全新的自製鼓,終於能在街機廳玩到《幽玄之亂》了。

茶城就是歡樂海洋,這家街機廳最初位於天恆大廈,2015年秋天搬到宇飛大廈,因為進門處是一個茶樓,大家都叫它「茶城」。那時,茶城已經取代西單77街的酷虎,成為北京音遊玩家的根據地。那裡擺著很多玩家自己改造的音遊機器。《流行音樂》用的是《鐵拳》筐體,換了硬碟,上面擺了手臺。《SDVX》用的是籃球機的筐體,後面是電腦,手臺固定在木板上,屏幕是一臺豎起的康佳電視。

茶城有兩臺《太鼓達人》。其中一臺的硬碟不定期更換,這兩個月是《太鼓達人13》,過兩個月可能換成《太鼓達人11亞洲版》。另一臺徹底壞了,只剩一個殼。茶壺說,就是這臺壞掉的機器,被人做成了Wii U魔改機。

GGT好奇,跑去茶城看了看,確實牛逼。筐體前板的左下角被鋸了個口子,Wii U的機器插在那裡,露出一截,方便開機。改造後的Wii U手柄通過一塊電路控制板,與自製鼓接在一起。拿起鼓棒敲了敲,手感不錯。還做了一套計時程序,投一個幣玩三分鐘,三分鐘後機器會自動鎖鍵。

不久,GGT被拉進一個羣,討論如何為茶城的這臺Wii U魔改機添加自製譜面。Wii U版《太鼓達人》的歌曲也是一個個獨立的文件,原理同PSP版相似。GGT寫了個格式轉換工具,這臺魔改機的曲目裏便出現了他自製的《極樂凈土》《桃源戀歌》《紅葉愛唄》《響喜亂舞》等譜面。

從西單華威的PS2魔改機,到《JiroAC》,再到茶城的這臺Wii U魔改機,大家的想法其實差不多。也都清楚,魔改只是玩家自娛自樂的東西,見不得光。但不魔改的話,玩什麼呢。

GGT的單位就在東直門附近,有時候,趁中午沒什麼人,一個人跑去茶城,在這臺魔改機上玩兩把。上次去茶城,他看了一眼,《幽玄之亂》這首歌,已經有人打出七十多萬分。茶城禁止拍照,所以,不管你在這臺機器上打出多少分,都沒法告訴別人。

4

如果沒有茶城的那羣魔改玩家,大力覺得,他的自製鼓可能至今還停留在四代。

四代到五代,中間隔了兩三年。大力那時在讀博,學業繁忙,沒什麼動力再做新版本。直到2015年的一天,他被「桂木」拉進一個太鼓玩家羣,羣裏在討論改造茶城機器的事,想請他幫忙做鼓。

先是把四代鼓拿去試了試,效果不錯,就是長得有點磕磣。大力覺得,既然是放在街機廳給大家用,就不能湊合,至少要上得了檯面,和其他大神的那些魔改機器放在一起,不能顯得太寒酸,於是決定改版。

前前後後忙活了幾個月。做好後,抱著七公斤的鼓,坐一個多小時的地鐵,去街機廳現場調試。街機廳環境嘈雜,幹擾多,在家測試一切正常,到了這裡就會碰上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拿回家再改,來來回回跑了幾趟。

茶城的這臺Wii U魔改機,很多玩家付出過心血。「寢取」負責投幣器和視頻輸出,他是技術牛人,還主持過其它音遊機器的改造。Wii U是大家集資買的,兔爺、冰神、假聲,不少人都捐了錢。大力的這面鼓,也是免費提供給街機廳。

最後定型的五代鼓,規格和手感已經很接近街機的原裝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只有鼓面,沒有鼓桶。

鼓做到這時,對大力來說,最難的不再是鼓,而是如何讓新機器識別自己的鼓。去年七月,PS4版《太鼓達人》的消息公佈後,他開始研究如何對接PS4。Wii、WiiU是通過改造手柄,將敲鼓的信號轉換為手柄按鍵的信號。PS4打算沿用同樣的方法,改造手柄,不影響既有功能,從電源燈那裡拉出一個插頭,接在自製鼓上。用PS4的其它遊戲測試了一下,沒問題。

兩個月後,PS4版《太鼓達人》試玩版發布時,大力發現遊戲竟然不支持搖桿控制。手柄改造的方案被推翻,鬱悶了一晚上。只好重新設計電路控制板,把手頭的材料東拼西湊,又折騰了一個多月,纔算大功告成。去年十月,玩家「帽子」把他錄製的大力五代鼓視頻上傳至YouTube。沒過幾天,大力收到一名法國玩家的郵件,要買鼓。這是他的第一筆海外訂單。

每次適配新主機,就很煎熬。這意味著,至少兩三個月,他的所有業餘時間都會泡湯。有時候他甚至想,千萬別再把《太鼓達人》發在新平臺上了。NS版做得最痛苦。以前的經驗幾乎沒什麼用,從零開始,搗鼓了很久,先是做了一套湊合的方案。除了電路控制盒,還得接別的轉換器,再用滑鼠補齊按鍵。兩三個盒子,一大堆線。連接麻煩,延遲也高。實在湊合不了,推翻重來。又做了兩個月,才把所有東西集成在一個手柄大小的盒子裏。

NS版自製鼓上架後,大力的淘寶店訪問量飆升,海外訂單也紛至沓來。日本的買家最多,組團買,有的一次訂六七個鼓。日本玩家的英語普遍不太好,溝通有點麻煩。一次,鼓被卡在日本海關五十多天,大力好不容易聯繫上買家。對方問,鼓有沒有被退回去。大力說,沒有啊。一查,因為時間太久,鼓已經被海關銷毀。對方重新買了鼓,沒過多久,又訂了一個。後來才知道,這個日本玩家在家自己做了一個類似街機筐體的東西,裡面裝的是電腦和顯示器,還買了《太鼓達人》的裝飾海報,貼在自製筐體的外面。買兩個鼓,是為了湊成一對,打雙鼓。

鼓賣到海外,交了七八千的學費。歐洲物流不發達,鼓被退回或是被當地郵局弄丟,時有發生。美國針對亞馬遜的中國賣家有限制,有個美國玩家的收貨地址寫了「AMAZON」這個詞——其實是一幢大樓的名字,大力被美國海關收去一千多的手續費。不管怎樣,自己的鼓能被全世界的太鼓玩家認可,大力覺得還挺自豪的。

做一兩個鼓容易,做幾十上百個鼓,而且保持質量穩定,很難。每一個鼓,大力都會親自調整手感。手感因人而異,同一個鼓,有人覺得靈敏,有人覺得遲鈍。大力會讓對方錄一段打鼓的視頻,通過視頻揣摩對方的習慣,然後自己挑一根差不多的鼓棒,掂起來敲兩下,測試鼓的靈敏度。

PS4版、NS版《太鼓達人》發售後,買鼓的人明顯增多,一半以上是連鼓棒都沒有的新人。新人願意花兩千多塊錢,一臺遊戲主機的價格,買他的自製鼓,大力覺得,這說明《太鼓達人》這個系列在國內還沒有走到頭。沒準有一天,新筐體被引進國內。到時候,這些家用機玩家應該也會拎起鼓棒,走進街機廳,像當年的自己那樣。

5

也有人覺得,單手打《太鼓達人》不算稀奇,手速快慢而已,單手能玩格鬥遊戲和射擊遊戲,才叫本事。

一次,武漢舉辦漫展,阿含在展場裏擺了個《火影忍者:究極風暴》的擂臺,他當擂主。主辦方要求他放水,贏幾局,必須故意輸一局。漫展三天,來了一百多位挑戰者,真正憑實力贏他的,只有五六人。

格鬥遊戲,阿含是從電腦上的《東方非想天則》開始玩的。初中,父親買了臺PS2給他,這臺PS2的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火影忍者:究極覺醒》上。手柄玩格鬥遊戲,得把左手轉過來,掌心朝下。拇指在左,控制方向鍵。食指在右,按攻擊鍵。這樣可以方便抬頭看電視。用鍵盤玩,小拇指和無名指控制「WASD」方向鍵,中指和食指負責攻擊鍵。

射擊遊戲,阿含玩得也不錯。《守望先鋒》天梯,打到三千多分。滑鼠放在鍵盤左側,左手的手掌斜壓在滑鼠上,小拇指運槍瞄準,無名指按滑鼠左鍵射擊。跳躍鍵由空格改成數字鍵「2」,食指可以夠得著。滑鼠和鍵盤同手操作,很難保證精確跟槍。所以,麥克雷、士兵76之類的角色,玩得不怎麼好。他習慣使用狂鼠或D.VA,這兩個角色不太強調跟槍的準確度,可以依靠意識和預判彌補微操的不足。和別人聯機,沒人知道他是單手操作。只不過,手掌向外這麼翻著,時間久了,腕關節會疼。

不管格鬥遊戲還是射擊遊戲,只要下功夫,單手玩沒什麼問題,而且玩得不比別人差。反倒是音遊,有些歌,單手再怎麼練,也過不去。上大學後,太鼓打得越來越少。新歌玩不到,舊筐體上的老歌,適合單手打的,大多已經練到期望值。也有少數幾首,比如《大黃蜂的飛行》,總是差口氣。至於《北琦玉2000》這種歌,不敢奢望,他知道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單手過。

打太鼓練出了手速和讀譜能力,改玩《舞萌》,進步也很快。起初不知道《舞萌》可以觸屏打,看別人張開雙臂,繞著屏幕啪啪啪啪地拍鍵,像是長了三頭六臂,以為自己沒法玩。後來才知道不用拍鍵,也可以只用觸摸屏玩。嘗試幾次後,找到了單手操作的竅門:左臂貼在屏幕上,用胳膊肘代替右手。

比如,噠噠噠噠四下,這是《舞萌》常見的動作。左手噠噠,右手噠噠,左右手交替。單手打的話,把胳膊橫過來,以左手和左臂的肘部,一左一右觸屏。

手臂在屏幕上掃,很難做到精準。打到後面,有些動作,肘部沒法實現。比如一隻手按住,另一隻手快速打長條,噠噠噠噠噠噠。九級十級的歌,阿含可以收歌或單粉。再往上,十一級十二級的歌,打不了完美判定,就只能打粉判定,盡量摸到,有分就行。實在不行,只好糊判定或乾脆放棄。「糊」是指不求完美,只要手速夠快,全都打上,也能過關。

別人是挑歌玩,對阿含來說,是歌挑人。這首歌適合單手打,纔有可能打出好成績。《俄羅斯套娃》紫譜,他可以AP(全完美)。《腦漿炸裂女孩》紫譜,可以打到96以上。而別人看來不算難的歌,如果不適合單手打,只能勉強打到90。

阿含喜歡交朋友,也願意帶新人。音遊圈本來就不大,能帶一個是一個。站在旁邊看新人打,糾正他們的錯誤,告訴他們一些注意事項,教他們一些小技巧。《太鼓達人》,玩家選的第一首歌如果是簡單或中等難度,只能打兩首。如果是松難度或鬼難度,可以打四首。中途有一首歌沒過,遊戲就會結束。帶著新人一起打,可以讓他們少花錢,多練習。

玩《舞萌》也帶過不少新人。新人剛入門的時候,會覺得這款遊戲太難,再怎麼練也不可能練到大佬那樣的水平。阿含鼓勵他們,你看我,一隻手都能打,你們每週練兩次,練兩三個月,肯定打得比我好。

有時候,阿含也不甘心。自己付出的汗水比別人多,但單手的成績,終究追不上雙手。雙手稍微下點功夫就能達到的目標,他得練很久。雖然大多數人單手打一輩子,可能也沒法超越他的單手成績,但那又有什麼意義。

轉念再想,如果自己是雙手,說不定就不會有這些執念,不會憋著口氣非得練到什麼程度不可。可能和很多人一樣,只是隨便玩玩,體驗一下就完了。凡事有因有果,沒什麼可抱怨的。

6

2016年,大學畢業後,烏咚在西安呆了一年。「快樂星期天」已經倒閉,大家轉往大雁塔附近的一家街機廳,集資購買的兩塊《太鼓達人》硬碟,也裝在那裡。下班後沒什麼事,烏咚就過去打會兒遊戲,幫忙搞搞活動拉拉人氣。一來二去,和店長熟絡了起來。店長姓劉,是《鐵拳》愛好者。

老劉三十多歲,留著平頭,說起話來不疾不徐。他是湖北人,剛到西安的時候,喫不慣本地美食。羊肉泡饃,不就是饃掰碎了泡在湯裏嘛。肉夾饃,不就是兩塊餅夾著碎肉嘛。聽本地人介紹,自己也喫得多了,才慢慢品出點名堂。街機廳的經營也是這樣,和本地玩家打交道多了,才知道他們喜歡什麼需要什麼。

老劉在街機這個行當做了十來年,武漢、哈爾濱、青島、西安,全國各地的街機廳跑過一遍,每個地方都有一羣喜愛音遊的玩家。沒接觸這些玩家之前,老劉覺得,這種拍拍打打的遊戲有什麼好玩,要畫面沒畫面,要劇情沒劇情。聊得多了,漸漸理解他們為什麼對音遊有這麼大的熱情。

烏咚他們找到老劉,想把大家集資購買的《太鼓達人》硬碟裝在街機廳的機器上。有些老闆不允許玩家動機器,老劉倒是無所謂。有人願意幫忙更新遊戲,何樂而不為。玩家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街機廳也可以通過活動提升人氣。允許玩家改機器,還可以增加他們對街機廳的信任和好感。何況,《太鼓達人》的收幣率本來就不高,放著也是放著。

在老劉的記憶裏,《太鼓達人》就沒怎麼火過。即便在有規模的街機廳,人氣也只是中等,沒法和《鼓王》相比。《鼓王》是臺灣鈊象電子(IGS)開發的音遊系列,最知名的是《鼓王2008》。鈊象的兩款街機,《鼓王》和《極速賽車》,當年紅遍大江南北。一是因為便宜,《鼓王》三萬多一臺,《極速賽車》十多萬一組,比同時期的《太鼓達人》《頭文字D》《灣岸》便宜得多。二是因為上手容易,本土化內容做得也不錯,更符合國內玩家的口味。

2008年《太鼓達人》引進後的那波熱潮,老劉覺得,可能與上游廠商的推廣有關。當時的街機廳經營者,不怎麼懂市場,進貨更多地是依據上游廠商的推薦。不像現在,禮品機、彩票機、模擬機,配哪些遊戲,各配多少,有一套成熟的模式。

《太鼓達人12亞洲版》發售時,熱度已經褪去不少。在未來收入無法預期的情況下,沒多少人願意掏錢升級。後續版本不再引進,也在意料之中。好在有這麼一羣核心玩家,發起所謂的自救。自己升級遊戲,自己組織比賽。機器出了故障,自己想辦法修理。碰到新人,願意帶著一起玩。當這些玩家的光顧次數也越來越少,《太鼓達人》便再無人問津。老劉的兩臺《太鼓達人》,如今已被撤出街機廳,移到側門外的走廊上,同淘汰下來的《鼓王》《灣岸3》擺在一起。

老劉的街機廳在地下,位置不算很好,但場地租金低。一千兩百平米,兩百四十多臺機器。一進門,左右兩排抓娃娃機,中間一臺《E舞成名》,再往前是抖音網紅的口紅機,這些都是拿來招攬路人的。《E舞成名》成為國內街機市場炙手可熱的音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曲目的更新速度,一首歌攀上排行榜或在抖音走紅沒多久,就會出現在它的曲單裏。當然,版權存疑。

通道盡頭是南夢宮的《灣岸5》,今年的新作,由《灣岸4》升級而成,筐體、主機和方向盤等硬體均未更換。和其它遊戲不同,《灣岸5》採用合作分成的模式,而非一次性買斷。一組四臺機器,二十萬押金。玩家每玩一局,上游廠商從中抽取一筆固定金額的分成。對街機廳來說,熱門遊戲採用分成模式並不划算。買斷的話,哪怕機器貴一點,後面升級再掏錢,也願意。每次投幣都得和別人分賬,老劉有點接受不了。

《灣岸5》旁邊,是《舞萌》和《狂熱鼓手》。這裡的兩組《舞萌》是西安唯一能夠聯機的《舞萌》,幫忙更新的是烏咚。《狂熱鼓手》由另一位玩家維護,二代的硬碟就是這位玩家自費購買的。鼓面被路人敲碎,老劉原本想換個便宜點的塑料鼓,也是這位玩家自己掏錢買了個鋁合金鼓。

兩臺《太鼓達人12亞洲版》被移到門外的走廊上。旁邊有一個嶄新的射擊機臺,南夢宮的《化解危機5》。2015年的遊戲,號稱與日本同步發售,買過來花了十萬,是當時街機廳最貴的機器。剛開始放在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一進門就能看見。老劉想,這麼牛逼的遊戲,全球同步首發的大作,怎麼著也得五個幣一次。擺了一段時間,沒什麼人玩。調低點,四個幣。仍然沒起色。那就三個幣吧。還是無人問津。只好搬到了走廊上。十萬塊錢算是打了水漂。

現在再讓老劉花十萬塊錢買一臺機器,他肯定會猶豫。有這些錢,不如多買幾臺禮品機或彩票機,便宜,收益又高。國內的街機生產商,也是同樣的想法。做個抓娃娃機、彩票機,沒什麼難度。正兒八經地開發一款街機遊戲,成本高,又得花功夫,做出來還不一定賣得掉。

也不是沒人嘗試。前些年,臺灣雷亞與卡普空合作開發手機音遊《Cytus》的街機版本《Cytus Omega》,在日本和中國臺灣組織場測。今年年初,雷亞宣佈終止合作,原因是《Cytus Omega》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還是沒花心思,烏咚覺得,《Cytus Omega》本質上仍然是平板觸摸的操作模式,等同於放大了的手機屏幕。音遊街機得有按鍵或鼓之類的實體控制器,才能把玩家吸引到街機廳去。扭動身體伸展四肢,拍打、敲擊、旋轉,那種大汗淋漓的快感,是低頭刷屏沒法取代的。

國內的街機音遊市場,還是太小。玩家、街機廳、街機代理商及生產商,三者的利益並不一致。玩家再怎麼喜歡一款遊戲,如果街機廳和代理商認為自己無法從中獲利,或者無法保證利潤的最大化,這款遊戲就不可能出現在玩家面前。還有很多靠博彩機賺錢的私人街機廳,三五百平米,傳統街機擺在外面,凈是些便宜的山寨貨或假冒貨,拿來充門面,屏幕亮著就行,它們更不會在乎玩家的想法。

所以,在國內,在街機這個圈子裡,所謂的核心玩家,可能是最沒有發言權的。除了自救,還能指望誰呢?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