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聶,上一期我們聊了洛陽,這一期我們聊一聊景德鎮。景德鎮也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瓷都。

  今天聊景德鎮,內心還是挺高興的,因爲陶瓷本來就是我們展示給世界的一張名片,中國的英文: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嘛。

  雖然坦率的說,放眼今天世界陶瓷產業的格局我們並不佔有優勢,比如歐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再比如說我們的鄰國日本,在陶瓷的技術創新及應用方面,其實已經超過了我們。但無論如何,如果追溯陶瓷這項工藝的源流,我們依然是當之無愧的發源國。

  而景德鎮,在整個中國陶瓷史上又佔據着最重要的位置,所以看上去今天的話題沒那麼複雜,如果要提煉這座城市的核心文化元素,非陶瓷莫屬。

  不過我今天想重點講得可能不是核心文化元素的提煉,而是區域型的產業優勢如何與文旅相結合。

  在正式展開之前想先發表一點小感慨,記得很小的時候看《少年文藝》上面有過一篇小說,寫得是一個少年在東南亞採燕窩的故事,採燕窩在晚上,舉着火把爬上懸崖峭壁,進入山洞之前卻要把火把熄滅,背貼着巖壁一步一步挪過去,因爲洞口的小徑很窄,如果有光亮,人會對腳下的萬丈深淵產生恐懼,極易墜落。

  進去之後,大家把燕窩取下來如果發現裏面有小燕,人們要用草莖再簡單搭一個小巢把小燕放進去,這麼做不是爲了保護小燕,而是當地的金絲燕發現沒了燕窩小雀還活着之後,會再次拼命吐出唾液築巢,很快,可憐的小生靈就會把自己體內的營養物質吐盡,接下來它會吐血,直到血盡燕亡,而巢內的小燕由於沒有的了母親,事實上也會很快死去。

  這時候,離去的人們,算好時間再回來就可以取到價值不菲的燕窩極品——“血絲燕窩”。這個故事是我很小的時候看得,可能是由於那個時候對於我幼小的心靈來說過於震撼,所以一直印在頭腦中揮之不去, 生存的艱辛和人類殘忍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當然,我們今天知道,關於我小時候看到的“血絲燕窩”的故事事實上並不存在,今天的科學已經證明,血燕的形成是礦物質的自然浸染,可爲什麼我想到這個故事呢?因爲在景德鎮的歷史傳說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景德鎮古窯瓷廠內有座廟,叫“風火仙師”廟,這座廟今天還在,廟裏供奉的是一位燒窯瓷工的塑象,名叫童賓,又名廣利, 據說明朝萬曆年間,皇帝派太監潘相到景德鎮監督製造青花大龍缸,龍缸體積龐大,工藝難度很大,燒造多次也沒有成功,太監潘相非常生氣,手持皮鞭親自監工,揚言工期內如果無法燒成將處死所有窯工,眼看工期臨近,還是一次次的失敗,大家一籌莫展之時,童賓挺身而出躍入烈火熊熊的窯內,以骨作薪,以身祭窯,結果開窯之日龍缸竟奇蹟般地燒成功了。

  大家爲了紀念這位獻身的燒窯師傅,工友們把他的骨灰安葬在鎮裏的鳳凰山上,爲他建了一個廟,塑了雕像,奉爲“風火仙師”,一直紀念至今。

  講這兩個故事其實是想抒發一點個人的感慨,我們今天談文化,那些光鮮的令人仰慕的文明成果背後,其實都包含着殘忍和血淚交織的悲愴,這些故事從事實維度來講未必靠譜,但從價值維度和精神維度來講,恰恰蘊含着我們需要深入思考與抽取的價值內核。

  關於這一點,我們後面還會涉及,先簡單介紹一下景德鎮:景德鎮,別名 “瓷都”,江西省地級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爲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

  昌江爲流經景德鎮市的最大河流,也是歷史上景德鎮對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 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

  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製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陶瓷工業非常繁榮。歷史上的景德鎮瓷器,不但海內擅聲,而且海外亦廣爲流譽。

  鄭和七次下西洋,攜帶的大量瓷器,景德鎮瓷器佔有重要地位。陳志歲《景德鎮》詩:“莫笑挖山雙手粗,工成土器動王都。歷朝海外有人到,高嶺崎嶇爲坦途。”詩樸實地紀載了“瓷都”的歷史形跡,且寫出了景德鎮瓷器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後來,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學家三上次男率學者在東南亞、非洲考察了中國古代陶瓷輸出亞非各國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書,稱海上絲綢之路爲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鎮陶瓷的國際貿易之路。

  OK,說了這麼多,開頭我也提到,景德鎮的IP打造一定是以陶瓷爲“核心文化元素”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下面我想說一下這座城市的歷史氣質,之前我講過,站在城市IP打造的角度理解所謂歷史氣質,就是一座城市歷史上所形成的精神價值與公衆聯想。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景德鎮的歷史氣質是什麼呢?我覺得可能無法聚焦於某一個朝代,這種歷史氣質應該是幾千年來一以貫之的一種氣息,如果一定要具象一點的話,大體上是以宋元明清爲意向的古代中國的匠人精神。

  不過有一點我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今天講得雖然是景德鎮的城市旅遊IP打造,但在我看來,對於景德鎮本身的城市發展與旅遊事業來說,從戰略上講,打造一款IP解決的只是術的層面的問題,而更重要的着力部分可能是如何將區域產業優勢與文旅相結合。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作爲中國當之無愧的“瓷都”,其陶瓷產業本身的價值其實是要融入到當地的文旅產業之中去的。比如我之前講過茶品牌的打造。中國有很多形成產業規模的茶產地,但卻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茶品牌。陶瓷也是一樣,除去建築用瓷不說,就生活陶瓷和工藝陶瓷來講,景德鎮包括福建德化都有着很好的區域產業優勢,但卻沒有幾個在這個時代真正進入公衆視野的品牌,更不用說IP化品牌,我覺得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商機。

  而對於打造區域性IP化品牌來講,景德鎮的陶瓷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文化屬性與文化價值,包括它的歷史,它所傳承下來的故事內容,以及工藝與工藝背後所體現的文化價值,都是天然的優質資源。

  當然,這些資源需要我們去盤點,去激活。在我看來,景德鎮真正需要打造的是一款公有IP,這塊IP要以陶瓷爲核心文化元素,同時具有匠人精神的歷史氣質,但重要的是它不是爲地方文旅產業服務的,或者說它不僅僅是爲地方文旅產業服務的,而是爲所有處於以景德鎮爲中心的地方區域產業本體服務。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理解我的意思,怎麼說,你可以簡單的理解成陶瓷產業的“故宮出品”。

  當然,政府或地方行業協會需要做的是制定IP授權標準,避免出現章丘鐵鍋那樣的“公地悲劇”。在這裏我想說得是,這款公有IP最終的推廣其實本身也要藉助產業賦能與陶瓷產品在消費領域的流通來完成。事實上景德鎮不僅有陶瓷,浮樑縣的茶葉也很出名,我們能不能將陶瓷與茶葉打包在一起開發一款有IP賦能的“茶禮”?這些都是可以想象的。

  當然,和所有的IP一樣,我們需要做好的是圍繞IP的精神價值來講好故事。比如剛纔說到的“風火仙師”這樣的故事,它本身就代表着一種決絕的工匠主義的極致與獻身精神,雖然有點殘酷,但這也的確是非常具有延展性的內容素材,只是在今天我們要思考的是通過什麼形式來傳達,如何做價值昇華與價值重構。

  OK,關於區域性產業IP這個話題其實很大,一期的時間是講不完的,今天藉助景德鎮我只開一個頭,就算拋磚引玉吧,後面有機會我們再來深入探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我是老聶,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