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電視劇《都挺好》,我一直覺得,主創把蘇大強寫得真的是太作了,某些橋段,甚至誇張到讓我覺得虛假,當時的想法是,天底下怎麼可能有這麼作的父親呢?這簡直是妖魔化父母嘛。

  可是在微博看到杭州3歲女童模被親生母親踢踹的視頻後,我突然明白,也許是我太理想主義了,現實中,有很多父母,比電視劇電影中還要令人想呲牙。

  這位被踢踹的小女孩叫妞妞,是一位童裝模特,在後續的消息中,她媽媽解釋說,之所以踢踹她,是因爲當天拍攝得太晚了,妞妞有一點疲憊,將手中的拍攝道具花環扔到了地上,爲了趕拍攝進度,她只好“武力征服”,讓女兒乖一點。

  隨着事件的發酵,妞妞媽在微博上發佈了一條道歉聲明,稱並沒有虐童,踢踹女兒是“溝通教導”,只是動作稍大了一點。

  把踢踹說成是稍大動作的溝通教導,我一點也不奇怪。中國有很多父母都是這麼跟孩子“溝通教育“的,從小,我也見過不少父母拿着竹棍柳條追着孩子跑,同時還伴隨着謾罵與訓斥,而孩子的BGM多半是嗚嗚哇哇大哭,那場面,慘不忍睹。

  妞妞媽爲了堵住悠悠衆口,後來接受了採訪,採訪中她說,自己其實很少動手打孩子,可是卻又迅速打臉了。

  沒多久,網上又曝出了一組新的視頻,在拍攝現場,妞妞媽用衣架打自己的女兒。

  我倒是一點也不意外,一個把腳踹女兒當作“溝通教導“的人,你相信她很少對孩子動手嗎?反正我是不信的。道理很簡單,在我們看來,對孩子動手是家庭暴力,但在這位媽媽眼裏,這只是日常的溝通方式。

  而很不幸的是,在童模這個行當裏,又需要經常和孩子“溝通”。 這是因爲,拍攝的場地,攝影,都需要高昂的費用,所以商家在找童模時,會優先挑選那些長得好看,同時又很乖的孩子。也就是說,就算孩子長得很好看,如果不乖,就會影響接單率。

  說白了,只有孩子足夠“聽話”,纔不會影響父母賺錢。

  很多人吐槽說,妞妞那麼可愛,她媽媽怎麼下得去手呢?

  理由很簡單,雖然長得可愛,但是如果不“聽話“,就會擋父母的財路,被打也是理所當然了。

  本質上,童模在很多父母眼裏,不僅是親生骨肉,還是賺錢工具。在工作時,賺錢工具屬性,甚至大於親生骨肉屬性。

  打自己的孩子自然也心疼,但是如果錯過花花綠綠的鈔票,會更心疼。

  很多和妞妞合作過的商家透露說,妞妞媽打妞妞其實是出了名的。

  不知道是不是出於這個原因,妞妞在大家眼裏算得上乖,而單子也非常多。妞妞媽的一條朋友圈顯示,她曾在4天的時間裏,試穿了400多件衣服,最多的一天裏,試穿了119件。

  在利益的驅動下,很多父母已經無法考慮孩子是不是能承受那麼大的工作量了,他們已然忘記了自己是父母,所以孩子累不累,冷不冷,在他們眼裏屁都不是。

  爲了拍攝,即使是在很冷的天氣,他們自己包裹着厚厚的衣服,卻給孩子試穿單薄的衣服。在妞妞媽用衣架打女兒的那個晚上,她就穿着厚實的冬衣,而女兒只穿了一件單薄的秋衣。這已經是晚上10點多,春日的杭州,還春寒料峭!

  妞妞,還只是杭州童模的冰山一角,一想到這兒,我就悲愴不已。

  人類社會的很多東西,似乎都已標好了價格,善良,慈愛,正義,幾十萬上百萬的年利潤,就可以從某些童模父母的手裏將這些東西買走。

  爲什麼父母會把子女當賺錢工具呢?

  我思慮良久,得到的答案是,因爲在很多父母眼裏,孩子本來就是自己的一種投資,再往深了說,其實在很多父母眼裏,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財產。

  前幾天,我被旁敲側擊地催生了,我父親跟我說,像我這麼大年紀的人,很多人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我問他:“那爲什麼要生孩子呢?”

  他支吾了半天,語焉不詳地說:“等老了可以有人跟你說說話,生活有寄託。”

  其實我很明白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養兒防老。從這個角度去看待骨肉親情,你有時會很絕望,因爲生養兒女,彷彿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只不過,大多數人生養是爲了防老。而一部分人,像有些童模的父母,提前動用了這筆投資,或者說超前“消費”了兒女。

  一個現實是,他們生了孩子,卻不知道如何去愛和呵護,誰要是做了這種人的孩子,就是倒黴催了的。

  我一直認爲,一個人的童年,是非常重要的,童年的很多回憶,幾乎伴隨一生,就像我無論長多大,無論吃過多少美食,最迷戀的還是童年喜歡的味道。就像有很多人,成年之後,還總是被童年的不堪回憶折磨,拼命忘記卻無論如何忘不掉。就像我們現在很容易原諒一個人,可是卻總無法原諒那些小時候欺負過我們的人。

  有時候很羨慕那些小小年紀就走在聚光燈下的人,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賺到了我們需要花幾十年去賺的錢,有時候卻又忍不住爲他們感到悲哀,好像很多被剝奪童年的人,長大後,活得都有些擰巴,比如鄭爽。

  我也不知道以後我會成爲怎樣的家長,但是我想,做父母的,至少不要把孩子當作私人財產,想如何支配就如何支配。做父母的,首先要懂得,如何保護孩子的童年,如何尊重他們的感受,如何讓他們免受傷害,更毋庸說成爲傷害他們的人。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做父母的應該要明白,毆打就是暴力,並不是所謂的“溝通方式”。

  作者簡介

  晏耀飛,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者,作品散見《青年文學》、《兒童文學》、《萌芽》、《青年文摘》等刊物。公衆號晏耀飛(yanyaofeiyyf)。希望與你一起溫柔歲月。

   END

  覺得好看的話 就點點右下角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