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不僅有美山美水,

張家界的美食也能分分鐘俘獲你的心和胃。

來過張家界的人都知道三下鍋,

可是這些不爲人知的特色美食,

只有當地人能給你解答。

晴晴是當地土家妹子,

對當地美食深有研究,

是個十足的喫貨。

今天要給大家種草的是,

來張家界絕不能錯過的10大特色美食!

1.三下鍋

說起三下鍋,來過張家界的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實就是一種很方便的幹鍋。

它是由三種主料做成的,多爲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經過本地的土廚師特殊加工成一鍋煮。

三下鍋的喫法也分幹鍋與湯鍋之分,幹鍋無湯,麻辣味重,不能喫辣的人最好慎重選擇。

2.酸肉魚

酸魚肉是土家族的風味小菜。土家飲食加工花樣頗多,喫法講究,講究酸、辣、香。

夏天時節,天氣炎熱,爲了保存食物,會將魚和豬肉拌上糯米粉子,醃製成酸魚肉,既不油膩,又防腐、爽口。

3.豬頭肉

滑而不膩,滿口糯香。

4.臘血豆腐

臘血豆腐,是將豆腐和豬血、豬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狀,煙燻烤成臘黃,喫起來耐嚼味香,血豆腐既有臘肉的薰香味,又有豬血的原味和豆腐的豆香味,喫上一口你就知道那真是一道下酒的美味。

5.炸辣椒

據說是用玉米打粉發酵而成的,你愛喫嗎?

6.糖油粑粑

紅糖油炸制,色黃,個小,入口香脆,舌底餘香。

7.張家界夫妻蘿蔔店

“夫妻蘿蔔”在張家界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個人感覺它並不像一個店,只是一個簡單的攤位而已。位於張家界電影院對面。如果實在不知道,隨便抓一個張家界人問一下都會給你答案!

8.涼麪

張家界涼麪算的上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走在大街小巷,隨處都可見賣涼麪小喫攤。賣的人簡單,一個小小的兩輪車就解決了店面的問題。喫的人形態各異,或坐、貨站、或蹲、或邊走邊喫,喫涼麪的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季節不分春夏秋冬。

9.河渣

土家極喜歡的菜餚。在土家族的民間歌謠中,有這麼幾句:辣椒當鹽,河渣過年,一條褲子穿它幾十年····這幾句話誇張地描述了土家人在解放前的辛酸生活。河渣的製作比較簡單,只是在開頭“推”的階段辛苦些,因此,土家人稱製作河渣爲“推河渣”—將黃豆用水泡脹後,在石磨上一轉一轉地磨成豆漿,再將豆漿兌水放進鍋,架火煮開,然後放進切好的菜絲,又煮開,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河渣。由此可見,“推河渣”比起打豆腐來,要容易的多,難怪土家人又稱河渣爲“懶豆腐”。河渣最好的喫法是把河渣和米飯拌在一起喫,比酸菜都要下飯。

10.土家扣肉

張家界土家扣肉是土家人待客的一道主菜,一般只有在當地的人辦酒席或大型活動的時候纔會上用作主菜。土家扣肉的做法均採用五花豬肉,經過煮、炸、炸、蒸等多道工藝製成,上席時肉的下面一般都會用幹鹹菜鋪底。雖說是肥肉製成,但喫起來一點也不膩口,味道極其鮮嫩。目前張家界一般餐館及酒店都備有這道菜,以供旅遊者享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