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聽聽他老師,也是黃埔軍校政治部周主任在抗戰之前對胡宗南的一些評價。

1936年7月9日,周主任在陝北白家壇接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談到胡宗南時,周主任認為胡是蔣介石手下最有才幹的指揮官,比陳誠出色,內心愛國,傾向抗日。

「蔣介石手下最能幹的指揮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反x戰爭的大部分戰果是他取得的。」

周主任這話算是謬讚嗎?我們來看看抗戰前胡宗南手裡沾了多少烈士的鮮血:

「紅十一師政委甘濟時與紅二十五軍軍長蔡申熙先後陣亡。紅軍被迫向黃柴畈轉移……」

「紅軍傷亡也很大,紅十師代師長曹光南陣亡……」

「羊模壩地勢險峻,該團在頑強激戰時,給進攻的紅軍很大殺傷,紅二十五師副師長潘幼卿、紅八十八師副師長丁紀才戰死」

「……進攻的紅軍傷亡也很大。紅十師師長王友鈞打紅了眼,竟端起機槍架在警衛員肩膀上猛烈掃射,被康團槍手擊中陣亡。」

那麼在抗日戰爭時期,胡宗南的表現怎麼樣呢?

這裡我們可以看看桂系白崇禧是如何評價淞滬抗戰時期的胡宗南以及胡宗南的第一軍的。

「桂軍10個師只打1天,只有第1軍能打。該軍兩個師陣地,始終屹立不動。」

那麼,究竟該如何評價胡宗南呢?

我認為他肯定不是一個「草包」,但是胡宗南指揮作戰,整體思路上都偏保守,缺乏集團軍規模的指揮能力也是不爭的事實。

胡宗南自己也說過,自己做師長的時候最得心應手,等到做軍長的時候就很喫力了,所以還真不是我貶低胡宗南。

其實胡宗南作為一個將領,他的政工能力其實是要強於他的指揮能力的,他是中央軍系統裏少數可以重用雜牌將領,採納別人意見的。

另外,胡宗南也算是國民黨將軍裡面比較「左」的一位,他在1930年代,還是師長的時候就表現出對於「土豪劣紳」的不屑,經常發表「進步」言論,還曾經鼓勵自己要去做地區特派員的朋友,去到地方後好好為老百姓辦事,不要害怕那些「土豪劣紳」。

注釋:《胡宗南大傳》,《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紅色中華散記》,《情報英雄熊向暉——在胡宗南身邊的十二年》


眾所周知,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的一名軍事將領。紅軍長徵的時候,就曾同其交手,到了解放戰爭的時候,又是胡宗南領十幾萬大軍進攻延安,結果損兵折將,狼狽退出。

那麼,應該如何評價這樣一個「敗軍之將」呢?胡宗南身邊的人,其實較有發言權,比如他的夫人葉霞翟,就曾寫過一部關於丈夫的回憶錄《天地悠悠》。

對手的眼睛

可是,她的回憶又太富有感情了,這無疑會影響我們對胡作出更為客觀的評價。那麼,我們又該以誰的視角,來作為研究胡宗南的切入點呢?

(胡宗南與夫人)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胡總是與中共交鋒,又屢屢受挫,為什麼不能去藉助對手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一下蔣介石手下的這員大將呢?這裡,就必須得提一個人了,他就是潛伏在胡宗南身邊的中共黨員、胡的機要祕書熊向暉。

低調處事

在熊的眼裡,工作中的胡是極為低調的,胡認為,如果大張旗鼓的出行,易招惹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胡總喜歡微服私訪,或著便裝,或穿一件普通士兵的棉布軍衣,再帶兩個親信(熊便是其中之一),來往於前線與後方之間。

除了便裝出行外,胡對社會理論的學習,又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學習「三民主義」,還讀過馬列的著作。那麼,這些是否能說明胡富有膽識呢?

志大才疏

其實,恰恰相反,胡的志大才疏,讓熊深有體會。例如,每當面對採訪他的人時,胡總會滔滔不絕的談論自己手下的某個連長和排長,以顯示出自己對下屬的關愛和了解。但是一到具體的軍事指揮上,胡便顯得有些慌亂。

(胡宗南,右一)

拿進攻延安來說,胡的十幾萬大軍以泰山壓頂的態勢,要把中共一網打盡。結果,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不僅沒有過黃河躲避,反而帶著隊伍在陝北山區和他周旋了起來。

胡的隊伍龐大,消耗糧餉眾多,蔣介石又接連催促他的軍事行動。不得已,胡派出數支精銳,試圖追上中共的指揮機關。結果,由於對對手缺乏瞭解,胡的軍隊接連被西北解放軍消滅於蟠龍與沙家店等地。無奈,胡只得命令部隊與中共後衛部隊保持距離,以避免再遭覆轍。

(延安)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胡在出發前,還讓熊給他找一臺收音機,專門用來收聽新華社的廣播;另外,他還囑咐熊為他帶一些小說,因為他覺得,陣前讀小說,可以顯示出自己的大將風度。

結果呢?新華社所播出的消息,非但沒有讓他察覺到中共撤離人員的行蹤,反而讓他尷尬萬分,因為收音機裏播放的都是他的「進剿」部隊落敗的消息。

而那些小說呢?如雪片般飛來的敗報,早讓這個「西北王」心煩意亂,他又有什麼心情去裝樣子呢?用志大才疏來形容胡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參考文獻:

熊向暉《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 中央黨校出版社

《李銀橋回憶錄》


胡宗南,蔣介石最信任的十三太保一,此人當時在國民黨軍內,人稱福將司令,就是打了敗仗,蔣中正也不追究,為什麼他一生中能平步青雲,立於不敗之地呢?據說,他與戴笠是莫逆之交,戴老闆當年在杭州落難,無人理睬之時,正是由於胡宗南的推薦,戴笠才宏圖大展,得到了蔣中正的嘗識,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軍統王,後來,在進犯延安的三大戰役中,胡司令屢屢失敗,反能全身而退,沒有追究失敗責任,這多一半都與戴笠給委員長的報喜不報憂,有直接關係,總之,此人世算得上一個抗戰英雄,一方諸候,在國民黨時期也是可圈可點之人,對蔣中正絕對服從,忠誠,最後和他的校長,一起老死臺灣,結束了一生。


胡宗南,1896年生於浙江寧波鎮海,中學畢業後在一所小學當教師。其後因為競選校長落敗,憤而離職。去日後的暗殺大王王亞樵辦的湖州團練當縱隊長,並和王亞樵、戴笠結拜為異姓兄弟。1924年到廣州去考黃埔軍校,成績優異,無耐身高不夠1.60米被刷,胡宗南抱著校外的柱子痛哭,恰巧被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看到,廖仲愷問明緣由,讓軍校錄取了胡宗南。其實此前胡宗南到黃埔前在上海也有一次初試,據說初試時也因身高不足被刷。但上海的主考官毛澤東為其開了綠燈,加之內戰時的無做為,這些都成為日後胡宗南被誹謗為共產黨內應的原因之一。

初入黃埔,做為黃埔一期學生隊的胡宗南不顯山露水,與共產黨的蔣先雲、陳賡、許繼慎和國民黨的賀衷寒、桂永清等關係都不錯,周恩來也曾和胡宗南有過密切接觸,但結果卻不知如何,留待國共雙方機要文件的解密吧!

胡宗南在黃埔大放異彩的時候是二次東徵,尤其是第二次東徵中,由黃埔學生組成的校軍被叛軍包圍,時任排長的胡宗南挺身而出,抱著一挺輕機槍拚命地向叛軍掃射,終於擊退了叛軍,這一戰得到時任黃埔校軍第一團團長的何應欽和蔣校長的嘉獎。胡宗南漸入蔣介石的法眼,加之黃埔和寧波老鄉的關係,日後胡宗南在軍中職務開始飛升。在北伐戰爭時,胡宗南已是上校團長,多次被蔣介石召見。胡宗南做了個順水人情,把結義兄弟戴笠介紹給蔣介石,戴笠為胡宗南的飛黃騰達也助力不小。

胡宗南自擁蔣反共清黨後,長達五年的時間沒有參與對共產黨軍隊的國剿。在此期間,胡宗南所部參與新舊軍閥混戰,經歷了二次北伐、蔣桂戰爭、中原大戰。胡宗南為蔣介石掃除政敵,鞏固南京政權賣力。蔣馮閻中原大戰前,胡宗南升任旅長,授少將軍銜,成為黃埔的第一位將軍。1930年3月,胡宗南被委以第一師中將師長。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名義上是中央政府,實際上卻政令不暢,不能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地方實力派與中央政權明爭暗鬥,各自為政,積習甚深。於是,蔣介石藉口"追剿"紅四方面軍,命令胡宗南乘機進軍西北、向西北滲透。

1933年3月,蔣介石藉口調解楊虎城與甘肅省主席邵力子的矛盾,命令胡宗南率第一師進駐甘肅天水,接防西北軍第十七師駐地。胡宗南率部駐紮天水兩年有餘,雄心勃勃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天水開辦了"中央軍校西北軍官訓練班",他嚴令所部不許踏入民房,打掃街道,修橋鋪路,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參與民眾防疫治病,倡導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深受蔣介石的讚許。

1936年8月,第一師擴編為第一軍,胡宗南升任中將軍長,攔截三大主力紅軍會師。1937年9月至11月,第一軍參加了淞滬會戰,擴編為第十七軍團,雖然損失慘重但英勇頑強,打出了軍威。1938年5月,帶領所部參加豫東蘭封會戰,戰後回到西北。

1938年8月所部擴編為第三十四集團軍,胡宗南任副總司令兼代總司令職權。蔣介石密授其"東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內懾回馬"十六字戰略方針。這時的他羽翼漸豐,已向"西北王"邁進。

1944年,豫西抗戰危急關頭,胡宗南率部赴河南抗擊日軍,穩定了戰局。1945年升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後,軍銜為中將加上將銜。

"雙十協定"的簽訂只換來了幾個月的和平,1947年蔣介石由全面進攻轉為對陝北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胡宗南制訂了攻佔延安的作戰計劃,他的待從副官兼機要祕書中共地下黨員熊向暉看到這份作戰計劃後,通過組織將絕密計劃傳給中共中央。

中共指示解放軍實施有計劃的撤退,1947年3月19日,解放軍主動撤離後,胡宗南佔領了延安。此時的他到達了事業的巔峯,被大張旗鼓地報道後,胡宗南正式升為上將軍銜。此刻的胡宗南才發現他陷入了絕境之中,由於堅壁清野,軍隊給養無法補充,到處遇到遊擊隊和解放軍的襲擊。此後的他一蹶不振,被解放軍一直趕到大西南,1950年4月,愁悵中的胡宗南離開大西南,飛至臺灣。

到達臺灣的胡宗南被蔣介石冷落,最後委任為澎湖列島防衛司令。1962年2月,胡宗南在鬱鬱寡歡中病逝於臺北。縱觀其一生,其受到國共兩方面的影響,忠於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為官清廉,雖參與反共軍事活動,但反共調子並不突出。在知曉熊向暉為中共地下黨後,沒有為難他,並將其送到美國留學,這讓熊向暉一生感激。


借用當年西北野戰軍的一首打油詩來評價他吧!

胡蠻胡蠻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

丟了綏德丟蟠龍,一趟遊行兩頭空。

官兵六千成俘虜,九個半旅變狗熊。

苦了榆林鄧寶珊,不上不下掛半空。

他的老師周總理,對手彭德懷都曾評價他是「志大才疏的飯桶將軍」,毛主席在撤離延安時,就算到他佔領延安後一定會到他的辦公室「參觀」,於是就給他留了一段話:胡宗南進延安,退,退不得;進又進不得,奈何,奈何。胡宗南當時還笑毛主席「死要面子」呢,但隨後的事實卻真的印證了毛主席的遠見。由胡宗南指揮的當時國民黨最後一支機動戰略力量被陷在西北戰場,加上青寧二馬的地方軍閥武裝,國民黨反動派六七十萬大軍居然奈何不了西北野戰軍三萬來人。而西北野戰軍則是越戰越勇,先後取得了青化邊、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在完成了策應陳(賡)謝(富治)大軍南渡黃河後,又在沙家店、瓦子街殲滅了鍾松的整編36師和劉堪的整編29師,令胡宗南集團失去了進攻能力,只好採取守勢。1948年4月,終於被迫放棄延安。解放軍收復延安後,展開了一系列攻勢。1949年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到西柏坡開會,同時受命到太原前線替代病重的徐向前指揮部隊解放太原。爾後,他率華北軍區18、19兵團加入第一野戰軍(即原來的西北野戰軍),這樣,第一野戰軍就有了四個兵團的兵力,在扶眉一戰中就殲滅了胡宗南部四個軍。胡只好率部越過秦嶺,逃往四川。賀龍率第18兵團緊追不放,最後和二野劉鄧大軍一起,將胡宗南集團全殲於四川境內。

胡宗南這人嘛,一方面確實是好大喜功,另一方面也是志大才疏。在黃埔軍校時他聽說了黃埔三傑(陳賡、賀衷寒和蔣先雲)後,很不服氣,認為自己也應該是三傑之一,所以他後來就稱黃埔軍校「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後來有個李默庵也比較自負,又加上一句「又文又武李默庵」。胡宗南仗著自己是天子門生,和蔣介石又是老鄉,加上對蔣介石死心踏地,懂得討蔣的歡心,所以仕途一帆風順。他幾乎沒有在基層呆過。在土地革命期間,他圍剿紅軍還是有些能力的,但在抗戰時期絕大多數時間都呆在西北圍困陝甘寧邊區,缺乏必要的戰場鍛練,久而久之,當然是才能衰退,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只能當飯桶將軍了。


胡宗南字壽山。出生於浙江鎮海一普通農民家庭。原是一位小學教員。胡入黃埔,初試時因身材矮小缺乏軍人體魄不合格。卻為廖仲愷所賞識。

胡宗南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參加東徵表現勇敢,又參加兩次北伐,戰功卓著。受到總司令蔣介石重視。成為著重培養的幹將,在蔣扶植下,官職扶搖直上,實力日益擴大。

胡宗南既得蔣寵信,又有軍統、中統兩特務系統關照支持,盤踞西北,氣勢煊赫,把終南山改為宗南山,成為稱雄獨霸的"西北王「。

胡宗南參加過凇滬抗戰,38年移防關中,參加蘭封、信陽對日作戰。在鄭州主持日本受降儀式。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委。

1947年率部進犯陝廿邊區,只佔得一座空城,遭到解放軍痛擊,落得喪師失地。

困守西昌彈丸之地,等侍時機東山再起,卻落得個丟卒保帥的下場。一生做著反攻夢,沒有一件成真,死後依其生前所願,墓廬依山面海,以便其靈魂能望見遙遠家鄉。


我們知道,蔣介石用人,喜歡用親近的人,用黃埔軍校的學生兵,因為他是校長,故有「黃埔系」一說。蔣介石也喜歡用老鄉,他是浙江人,故連連重用而官至高位的浙江人不勝枚舉,陳果夫、陳立夫、戴笠、陳誠、陳佈雷、戴季陶、邵力子、朱家驊、周至柔、俞濟時、毛人鳳、湯恩伯等等,胡宗南作為浙江鎮海人,也是受到蔣介石重用的人之一,他甚至號稱蔣介石「天子門生第一人」,官至陸軍一級上將。

胡宗南,1896年生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曾參加過國民黨第一、第二次東徵,參加平定劉楊叛亂,在北伐戰爭中,以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團長的身份,率部參加了攻打武昌、南昌的戰鬥,後升第一軍第一師副師長,並參加龍潭戰役,打敗了五省軍閥孫殿英。

蔣介石後來之所以一再重用胡宗南,老鄉是一層關係,更與胡宗南對他的忠心和力挺密不可分。1927年,蔣介石創建南京政府僅僅4個月,就因國民黨內部鬥爭,宣佈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被迫下野,這時,胡宗南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副師長,但他聯合黃埔軍校學生,極力抗拒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堅決擁護蔣介石東山再起。從此,蔣介石視胡宗南為得意門生,受到極大重用。

蔣介石重新上臺後,胡宗南先後出任第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第一師師長。1932年,胡宗南率第一師四個旅、十三個團到鄂豫皖蘇區對紅四方面軍圍剿,紅軍向川陝邊境轉移後,又率軍尾隨進入陝南漢中地區,不久移駐甘肅天水,這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首次進入西北地區,也是胡宗南「西北王」稱呼的最初起源。1936年,胡宗南升任中將軍長,率軍圍剿陝北根據地,紅軍發起山城堡戰鬥,殲滅胡宗南一個多旅。

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胡宗南率部開赴上海,參加對日作戰,升任第十七軍團軍團長。在上海抗戰兩個多月,胡宗南率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給日軍以重創。當時,十七軍團司令部曾遭到日軍襲擊,司令部和警衛連的人大部分戰死,胡宗南隻身逃出。

抗戰期間,胡宗南先後出任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實際負責第八戰區軍事)、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統轄陝西、甘肅、豫西的國民黨軍隊,指揮所部擔任黃河河防,拒阻河東、山西的日軍,與日軍進行過浴血奮戰。到抗戰末期,胡宗南所統管的國民黨正規軍有三十四、三十七、三十八、二十九共四個集團軍,總兵力達二十多個軍、四十多個師、四十五萬多人,除陝甘寧邊區外,整個西北地區均受他控制,被時人稱為「西北王」,且是蔣介石黃埔系中最大的軍事集團之一。

解放戰爭期間,胡宗南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曾經佔領延安,但在彭德懷領導的西北野戰軍的打擊下,先後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延青、宜川、隴東、陝中等戰役中遭到重創,後又敗於西南戰役,胡宗南逃到四川西昌,最後從海南逃往臺灣。

1962年,胡宗南病逝於臺北。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蔣介石用人有三個標準,黃埔系,浙江人,保定軍官軍校,只要滿足這三個條件的一個,基本上就可以入老蔣法眼,陳誠。胡宗南無疑都是這裡的佼佼者。

胡宗南。生於1896年,浙江人,黃埔一期畢業,一級陸軍上將。和陳賡是同班同期,有天子第一門生之說。是黃埔系十三太保之首。胡宗南是完全符合蔣介石的用人標準,也正是由於此,胡宗南是第一個黃埔系軍長。時年31歲,39歲晉陞為中將。第一個軍團司令,時年41歲。第一個集團軍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時年49歲。管轄45萬大軍。也是第一個離開大陸前的三星上將。同時還是黃埔系第一國民黨中央委員。時年49歲。蔣介石對胡宗南可謂器重異常。十分鐘愛。但實事求是地說胡宗南辜負了蔣介石的厚愛和期望。

對胡宗南最中肯的評價應該來自他的對手,魏德邁曾經問過對胡宗南的印象,魏德邁沉吟一下說了四個字,「志大才疏」。這四個字可謂十分中肯和傳神。胡宗南一生勝仗不多,尤其經典戰役幾乎沒有,但敗仗不少,比如在1935年2月任第2縱隊司令官;奉命圍剿紅軍。但在在松潘戰役中差點被陳賡活捉,部隊傷亡過半,每次陳賡活捉胡宗南的下屬都會說,你們胡長官與我同期,每次見面都這麼客氣,又送裝備又送兵的、但胡宗南雖然打了敗仗依舊在當年9月任「西北剿匪」第1路軍第2縱隊司令。可見胡宗南官運之好。

在抗日戰爭與日軍的作戰中,胡宗南也是敗仗連連,37年受顧祝同指揮在淞滬會戰中兩戰皆敗。被迫退出戰場、在開封會戰的時候。麾下團長臨陣脫逃,導致門戶洞開,胡宗南再次敗北。退守西安。胡宗南在抗日戰爭期間主要就打了這兩場戰役,而且都以失敗告終,胡宗南可謂外戰也不行,內戰更不行,作為黃埔一期生,胡宗南參加所有的國民黨的戰役,北伐,東徵,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一生幾乎都是敗仗,自蔣介石敗退臺灣以後,胡宗南就開始備受冷落。甚至有人把胡宗南的失敗和導致解放戰爭失敗聯繫在了一起,到臺灣以後,胡宗南擔任中央評議委員的虛職。1962年去世,被追授為一級上將,終年66歲,我們不禁疑問。蔣介石為何重用胡宗南,如此一個無能的將軍卻能夠年年高升?甚至有人說胡宗南是最大 的地下黨。

胡宗南之所以能夠年年高升除了我一開始說的那兩點之外,最關鍵一點就是胡宗南對蔣介石忠心耿耿。在1927年寧漢分裂,蔣介石被李宗仁和何應欽共同逼迫下野,蔣介石下野以後。麾下的黃埔學生受桂系壓迫而分分各找後臺,關麟徵(黃埔一期)代表黃埔學生去浙江溪口面見蔣介石,在得到蔣介石的囑咐以後,火速召集第一軍蔣介石嫡系的黃埔學生開會,會上胡宗南(當時職務是團長)慷慨陳詞,義正辭嚴堅決擁護蔣介石為最高領導。而且得到全體同學的響應,胡宗南甚至說,凡是反對校長的我就槍斃誰,包括童養媳何應欽這種狠話。黃埔一期學生宋希濂在其自傳中回憶:這次會議註定了蔣介石是黃埔的主宰,也成就了胡宗南是蔣介石一生心腹的 位置。李宗仁也曾經所過,蔣介石用人先用奴才,再用人才。但奴才好用不管用,人才管用不好用。到頭來人才也成奴才了。胡宗南既得蔣介石重用,也得宋美齡喜歡。甚至要把外甥女許配給胡宗南的意思。

就個人操守而言,胡宗南比其他國民黨高級將領強的很很多,不貪財,不近女色,愛護部下,對領袖忠誠。但就是能力太差,不是一個能打仗的將軍。蔣介石重用這樣的人,也算是瞎了眼。不會用人。


胡宗南作戰風格勇猛無匹,指揮方式靈活多變,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將領。他自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從一名見習排長做起,在14年間做到集團軍總司令,是黃埔學生中第一位師長、第一位軍長、第一位集團軍總司令。

在這期間胡宗南可謂戰功赫赫,東徵陳炯明時他血戰棉湖扭轉戰局,北伐南昌之戰他率領一個團擊潰孫傳芳部主力師,中原大戰他痛擊馮玉祥十三太保中軍事能力最強的孫良城,抗戰蘭封會戰他率軍力克日寇……如此赫赫戰功下,1939年1月胡宗南做上集團軍總司令可謂水到渠成。但他的名將之路也走到了盡頭,此後他屢戰屢敗,被彭德懷花式吊打,以至於敗退臺灣後被指責為我黨的間諜。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胡宗南表現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呢?有三個原因。

首先,胡宗南的戰術指揮非常出色,但戰略能力很差,缺乏大局觀,在做團長、師長時他做的非常出色但做指揮大兵團作戰時他就力不從心了,於是隻能被彭德懷牽著鼻子走,脫到兵力分散時被各個擊破。

其次,胡宗南的祕書熊向暉是我黨安排的臥底,所以胡宗南的作戰計劃我黨都提前知曉,胡宗南能打勝仗嗎?

最後,胡宗南解放戰爭遇到的對手彭德懷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名將,他的指揮靈活多變,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店四戰在以少打多的情況下,利用穿插跑位形成局部多打少的局面,火中取栗屢屢殲滅胡宗南有生力量,胡宗南的信心也慢慢消耗殆盡,可以說,不是宗南無能,是彭總太強大啊。

綜上,我認為胡宗南是一位出色的將領,卻不是一位合格的統帥,只能說老蔣把他用錯了地方了。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煙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之十四:國軍一級上將、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

在蔣介石愛將裏,黃埔一期的胡宗南獨受寵愛,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黃埔生中第一個將軍、第一個集團軍司令官、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是黃埔生中升遷最快的,手握五十萬大軍,人稱「西北王」。

胡宗南,字壽山,浙江省安吉縣人,黃埔一期生。居13太保之首,並以黃埔系太子自詡,但其粗狂輕率、志大才疏、不懂軍事戰略,對蔣絕對衷心言聽計從。

胡宗南是著名的敗仗將軍,毛澤東評價其充其量是個團長水平。他被解放軍打得丟盔棄甲,解放戰爭各個戰場上,西北國軍表現是最差的,整整4年沒有打過一次勝仗,也算是絕無僅有了。

1950年兵敗大西南後跑去臺灣,曾在大陳島任遊擊指揮,後任浙江省主席、總統府戰略顧問,後遭46名監察委員聯名彈劾,追究丟失大陸之責。1962年2月14日因心臟病病逝。

胡宗南從小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年輕時南下投奔革命,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胡宗南(1896-1962年),原名齋琴,字壽山,浙江安吉縣人。兒時就讀孝豐縣高小,畢業後考入湖州公立吳興中學。1915年任孝豐縣立小學教員,期間染上麻將賭博,後幡然醒悟戒賭。

胡宗南酷愛歷史、博覽羣書。鑽研《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並關心國事、時政。他攢下薪資遊覽國家名山大川、考察社會。遊覽東北迴來後,他認為中日必有大戰,逐立志報國。

1922至1924年間,胡宗南任《孝豐日報》總編輯。因躲避包辦婚姻離家出走。1924年得同學資助,南下廣東報考黃埔軍校。因其身高不足160,在體檢階段不合格而被淘汰。

胡宗南跑到操場大哭一場,返身責問考官為什麼不讓其參加革命。聲音驚動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廖問明情況後,當即表態胡宗南只要文化課考試通過,可以特許批准錄取。

胡宗南以優異成績考入黃埔一期,編在第1大隊第4分隊。在校期間認識了同鄉、軍校校長蔣介石,但並未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畢業後,胡宗南任軍校教導第1團少尉見習。

黃埔畢業後,胡宗南參加東徵北伐、中原大戰。並顯現一定軍事、政治才能,得到蔣介石賞識。

1925年胡宗南任機槍排排長,並參加第一次東徵。教導1團在棉湖遭遇陳炯明部林虎2萬多人攻擊,當時蔣介石、何應欽、周恩來等高級指揮官都在團指揮所視察戰情,情勢十分危急。

雙方從拂曉戰至下午,林虎一部突入教導團指揮部數十米之處,連蔣介石等人都拿出武器,準備作戰。危急關頭胡宗南手持機槍,瘋狂向敵軍掃射,率部硬是打退了林虎所部。

蔣介石對胡宗南英勇大加讚賞,戰後即升為機槍連連長、1師2團營副。1926年初升任第1軍教導師第2團第2營營長。7月胡宗南在胡公冕的推薦下,升任教導師第2團團長。

同月,胡宗南率部參加北伐,在南昌城郊使用火攻,打敗孫傳芳1個主力師,俘獲軍長李彥春等。11月教導師改為第1軍第1師,隸屬何應欽東路軍序列,隨軍攻入浙江。

次年3月20日胡宗南率部參與攻克上海,5月任第1軍第1師副師長兼第2團團長,成為黃埔系學生的第1個將軍。8月,他率部從杭州奔赴南京參加龍潭戰役,得以升任第22師師長。

第2次北伐時,第22師縮編為第2旅。因在蔣介石檢閱時因表現突出,被蔣介石讚譽為模範旅。蔣桂戰爭、中原大戰後,任第1師代理師長、師長。並形成黃埔少壯派軍事派系,亦稱胡宗南系。

胡宗南在帶兵同時,也顯現自己政治才能。蔣介石對其十分欣賞,逐將西北軍政交與胡宗南。

胡宗南重視軍紀,在西北期間,他派人在牆上刷標語:「第一師為解放西北民眾痛苦而來!"「第一師不拉夫!不徵糧!不派餉!現錢買賣、公平交易!」

他嚴令官兵不得擅自闖入民房,沒有安頓駐地則露營在外。另外派軍隊打掃街道,修整道路梁。為老百姓做水利工程,栽種樹木等惠民實事,還幫助人民開展治療疫病等痛苦。

1935年2月胡宗南任第3路第2縱隊司令官,6月參加攔截圍、攻長徵紅軍,在松潘差點被活捉,部隊傷亡過半。9月任「西北剿匪」第1路軍第2縱隊司令,在川西北地區阻擊紅軍。

1936年胡宗南率第1師駐鎮武漢,阻滯李宗仁、陳濟棠,並震懾湘軍何健。4月,第1師擴編為第1軍,胡宗南為第1軍軍長兼第1師師長。後進攻陝北紅軍,被彭德懷所敗。

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胡宗南正在陝西惠安堡附近,得知蔣介石被扣的消息後,旋即趕到天水,支持戴笠赴西安營救蔣介石。1937年2月第1軍開赴陝西鳳翔,向西安施加軍事壓力。

抗戰時期,胡宗南積極抗戰,抵抗日軍進入陝西,更多時間胡宗南手中精銳部隊用來監視蘇聯紅軍、八路軍、西北羣馬等勢力。

7月7日抗戰爆發,9月2日胡宗南到達上海參加淞滬會戰,13日升任17軍團長。1938年率部參加開封會戰、武漢會戰。

蔣介石提議將第17軍團擴編為第34集團軍,由胡宗南任代總司令,1939年8月正式任總司令。名義上,西北設有天水行營、第十戰區、第八戰區等軍事機構,實權由胡宗南集團軍掌握。

第34集團軍,駐軍遍及陝西、甘肅、山西、河南,實力相當龐大。胡宗南所部軍事實力迅速擴張,成為蔣介石最依賴的軍事力量之一。胡宗南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1942年胡宗南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1944年任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指揮戰勝土肥原來犯的12萬日軍,1945年升任第1戰區代總司令,轄5個集團軍、25個軍,總兵力50萬人。

5月當選為中央執委,7月任命第1戰區司令長官,9月在鄭州接受日軍12軍投降,獲抗戰勝利勳章。

雖是黃埔軍校出身、又是浙江人,胡宗南能成為西北王還是個人能力的因素。

胡宗南抗日態度堅決,贏得部下的尊重,部隊戰鬥力較強。他堅決反對投降日本,極其痛恨汪精衛之流。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請求過黃河反攻山西,蔣介石未批准。

杜聿明率遠徵軍出國作戰,胡宗南非常羨慕。他在對部隊訓話中,特彆強調官兵要做革命軍人,要有民族氣節、反對貪污腐化。他兩次奉命執行反共軍事摩擦,但都敷衍了事。

另外,胡宗南尊重知識、注重人才,所部凝聚了一大批英才。他麾下的李鐵軍、李文、範漢傑、董釗、劉戡、鍾松、李延年、羅列、 盛文、陶峙嶽、裴昌會、張靈甫等,先後成為著名將領。

胡宗南特別愛招收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入伍,淪陷區很多青年學生慕名投軍其部。他在西安創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第七分校時,從這些青年學生中考選了1000餘人。

1946年1月任鄭州綏靖公署副主任,3月獲青天白日勳章。9月派整編第1軍與晉軍聯合進攻陳賡兵團,大敗,整編第1旅被全殲、旅長被俘,整編48旅遭受毀滅性打擊,旅長戰死,胡宗南慌忙收兵。

1947年3月,胡宗南出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他召開洛川軍事會議,部署劉戡整編第29軍、董釗整編第1軍分兵2路進攻延安。但計劃早被機要祕書熊向暉泄露。

共產黨獲知進攻延安的軍事情報後,主動放棄了延安,胡宗南部獲得一座空城。但是胡宗南早已向南京報捷,中外記者五十餘人聚集延安,準備報道「重大勝利」,急得胡宗南緊急佈置:

第一,為了展示進攻延安激戰與共軍被殲之眾,抽調部隊星夜在延河兩岸建造假墳。為了做得逼真,不僅有國軍的陣亡官兵,也有人民解放軍陣亡人員,每個墳頭都用木牌標明瞭主人身份。

第二,為了展示共軍被俘人員之眾,在延安設立了十多個戰俘管理處。並讓青訓隊500多人、整編第27師1500多人,編成了幾個「俘虜隊」。這些 人一律穿雜色服裝,作為共軍俘虜加以訓練。

胡宗南派人事先編好對答,以應付記者提問。胡宗南為安撫這些官兵造假,規定每個「俘虜」每天可領津貼一元。但人員還是太少,中外記者參觀時,各「戰俘管理處」只好互抽人員充數。

第三,為展示俘虜中有共軍軍官,胡宗南指示:選兩個人裝成被俘的共軍團長,選一個人裝成旅長,要裝的像,這是重點。手下費盡心機,讓一個會演戲的軍官裝扮解放軍旅長。

第四,為展示繳獲解放軍武器,胡宗南下令將自己部隊武器冒充。記者報道延安大捷後,蔣介石大喜過望,升任胡宗南為上將。胡宗南感激涕零,更加賣力。

1949年5月胡宗南到漢中,一出西安,他即力主部隊應該進軍四川,穩定政局,遭到代總統李宗仁堅決不允,耽誤了大半年時間。

11月蔣介石自臺灣飛重慶指揮,命令胡宗南下四川。胡宗南說:"現在為時已晚,大部隊入川,無異等著被甕中捉鱉!」蔣不斷從重慶打電話到漢中,要胡接電話。

胡宗南一反常態,不接電話。最後胡宗南被迫接了,俞濟時告訴他說:「總裁有令,要你馬上帶部隊下四川!」 胡宗南主持陝甘川綏靖公署議事,他在會議上說:如果把大部隊帶進四川,會被共軍殲而滅之。日後,會說是我胡某人丟掉大陸的」 。

參謀長羅列起立直言:」如果我們不入川,蔣先生勢必成共軍俘虜, 你胡某人責任更大!「胡宗南只好開始部署陝軍入川。

胡宗南兵敗如山倒,一路敗走西昌,最後飛往臺灣。在臺灣遭受彈劾,再次被蔣介石保護過關。

隨著解放軍兩路入川,宋希濂、羅廣文部迅速潰敗。胡宗南變打邊撤,率部退往西昌,最後身邊只剩1萬多人。參謀長羅列留下來指揮,胡宗南飛往臺灣。

臺灣一度傳言胡宗南將出任參謀總長,但他主動申請到大陳島去,指揮海上游擊隊。他說:「身為黨國將領,一切聽從安排,哪有討價還價的道理。」這話傳到蔣介石耳裏,蔣稱讚說:「壽山還是當年的壽山。」

1953年國民黨內部開始追究丟失大陸責任,46名監察委員彈劾胡宗南。說胡宗南喪師失地,貽誤軍國, 依法提出彈劾,以肅紀綱,而振軍威。蔣介石幫助胡宗南渡過了難關。

發起胡宗南彈劾案六個月後,軍法處就此案作出判決:「彈劾胡宗南各項,均與現實相反,不能成立。」認定胡「應予不付軍法會審」。

1960年,蔣經國來找胡宗南,要他去做參軍長,胡宗南只說:」請你跟總統說,我已經有心臟病,不能再做了「,兩年後,胡宗南因為心臟病發作,病逝於臺北。

小編看法:1946年開始杜聿明對陣林彪、薛嶽對陣粟裕、打得難分難解,唯有西北胡宗南,除了得過佔領延安空城的勝利,屢戰屢敗,直敗到扔下殘兵敗將獨自逃往臺灣。國共決戰的命運毋庸置疑,但是西北、四川國軍敗得如此窩囊,主要是胡宗南指揮無能有關:

  1. 胡宗南長期掌管西北,除抗日外,還有三項祕密使命:西防蘇俄、清剿邊區、內懾回馬,除了打不過解放軍外,其他事項做的還可以,說明胡宗南的強項不在軍事,不過抗戰期間確實守住了西北,也算為國立功了。
  2. 胡宗南個性粗狂而不精細,輕率而不謹慎,過於自信、自傲,這與他太過順利的升遷有關,年少氣盛。但是對部下不錯,比較關愛士兵,胡宗南在西北連續的敗仗,傻子也會猜到情報泄密所致,但是胡宗南不以為然,對安插在身邊的地下黨熊向暉信任有加,十分關照。
  3. 蔣介石用人唯親,只重用浙江人和黃埔系,而胡宗南是畢業黃埔的浙江人,加上早期打仗還比較出色,所以能扶搖直上,但是胡宗南、劉峙之流,軍事才能充其量當個師長、軍長,硬是被提拔到戰略指揮的位置,同為黃埔名將的關麟徵就非常看不起胡宗南的能力。
  4. 胡宗南不但戰略短視,戰術也不行。西北解放軍殲滅國軍的方式,幾乎都是同一戰術,即圍城打援,胡宗南屢屢上當,導致部隊不斷被殲滅,毛澤東曾評價其軍事能力充其量是個團長,而胡宗南最出色的戰績就是當團長時擊敗過孫傳芳一個師,國軍內部也有「十個西北王,抵不過一個胡璉」的戲言。

煙酒閣大學士原創文章,感謝點贊和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