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豐導讀:農業人均耕地面積少、資源短缺等問題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以數字農業和精準農業為基礎的農業科技有望解決這些問題,中國農業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文章中列舉了主要的幾項農業科技,希望能供大家參考。

中國農業正面臨著人均耕地面積少、資源不足、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根據統計,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只佔0.08%,只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3,同時中國農村勞動力平均年齡已經接近了55歲,農村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5.0%上升到10.06%。而以數字農業和精準農業為基礎的農業科技有望解決這些問題,中國農業前所未有的機遇即將到來。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成本的降低,未來將會是一個無人化的農業場景,但由於中國土地、種植作物、耕種環節多種多樣且南北溫度差異大等不同,使得同一項技術或者同一個模型、同一套系統不足以支撐整個農業的發展。農業分為農業種植和農業養殖,為了實現農業科學、高效地種植,這篇文章我將主要講述農業方面用到的技術。

影響農業種植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種子研發、土地培育、氣候監測及精準管理,其中種子研發主要指的是生物基因技術、土地培育當前階段主要在做的是測土配肥技術、氣候監測主要是通過衛星監測天氣等情況、精準管理主要是在種植過程中,對作物進行精準施肥、精準打葯、精準灌溉處理。而對於種植者來說,精準管理是可操作且最簡單的方式,因為種子研發、測土配肥不能進行自主性改變,同時對於大田作物來說,雖然能用衛星監測大氣變化,但如何進行預防或者更改處理還較難,所以本文主要是對農業管理方面的新技術進行了梳理:

滴水灌溉技術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80%左右的耕地分佈在相對缺水的北方,而水分對作物增產的作用很大,如果水分供應不足,則作物生長緩慢或者會導致死亡。同時,我國農業水資源缺乏,農業灌溉用水的水分利用率僅為40%,這就為滴水灌溉技術發展提供了應用場景。滴水灌溉技術主要有滴灌、漫灌和噴灌三種,包括動力和加壓設備、灌水器設備、輸送設備以及控制設備等,以色列被認為是有最好的節水灌溉技術,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引進此項技術,到現在已經取得了很長遠的發展。

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3S技術(定位、地理導航和遙感)中的一種,可使用衛星、無人機以及手持的方式進行遙感監測,根據不同作物的光譜不同來獲取信息。衛星/無人機遙感技術可用於氣候監測、農藥精準噴灑以及化肥精準噴灑的前期監測,通過監測作物的生長情況,來計算作物所缺的營養元素,如氮磷鉀等元素,隨後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來對作物進行精準管理。無人機噴灑農藥能有效地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以及農藥噴灑過量等問題,但還不能進行實時的監測,並實時噴灑的效果。

農機自動駕駛技術

伴隨著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農機自動駕駛技術也發展起來。在2018武漢農業博覽會上,中國一拖已經研製出了自動駕駛農機,能夠實現環境感知,路徑規劃以及獲得氣象、土地等數據,但由於成本及使用場景較少等原因,實際的應用還很少

智能化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是設施農業的一種,為了節約資源以及防範土壤對作物的影響,通常利用熒光燈、LED等為植物提供光照,利用營養液為植物提供營養元素,利用感測器測量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參數,並配有循環風機、空調等設備,實現全程自動化生產。一般採用垂直的方式來充分利用空間,使得單位面積的產量能提高几十倍或者幾百倍。但當前還存在成本高、盈利能力差等問題,然而隨著智能化農場的到來,會漸漸地走向高效益以及高品質的健康之路。

----------------------------------------------------------------------------------------------

三豐企業介紹

南京三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近二十年的經驗技術積累,廣泛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自主研發智慧平臺和智能機械,實現對農產業全生命週期數據採集,分析和運用,實現硬體設備的智能化,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追根溯源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南京三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將公司總部(包括:研發總部、平臺運維、農業服務、工程建設等)全部遷入園區,結合園區產業優勢資源,更好的建設平臺、優化平臺,服務農業。

通過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3S、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信息化技術,結合園區產業集羣優勢,優化、擴展「三豐智慧農業雲平臺」服務內容,更好的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整合省市縣各級涉農資源,實現全省市涉農資源及數據的彙集和各類涉農業務資源的集中採集、統一管理和綜合應用,構建互聯共享的」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實現科學指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政府決策監管和社會公共服務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