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奕廷设计出计时泡茶随行杯与茶胶囊,让更多人轻松品好茶。(图/黄佩瑄摄)
江奕廷设计出计时泡茶随行杯与茶胶囊,让更多人轻松品好茶。(图/黄佩瑄摄)

简单泡出好茶的理念,让江奕廷放弃科技业稳定的工作,创立有甘田。为了推广有机好茶,江奕廷与茶农合作也助其行销,纵使生产计时泡茶随行杯和茶胶囊的过程困难重重,仍坚持安全无毒的理念,并开发坚果茶食,让集贤庇护工厂代工,关怀身心障碍者也关怀土地。

突破舒适圈 萌生创业想法

毕业于华梵大学工业设计系的江奕廷,在科技大厂担任工业设计师长达十五年,虽然工作稳定、薪水也不错,但他认为在原有的环境待久了好像没什么进步,便决定留职停薪前往美国的语言学校进修,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带给他很大的冲击,「他们都很清楚未来的路,让我反思自己的下一步是什么。」

原本预计在美国待满一年的江奕廷,因为爱狗生病提早回家。回到台湾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提起之前曾构想过以茶为主题创业的点子,在爱狗离世后便决定放手试试,「在国外跟外国人聊天时,发现他们憧憬东方文化和茶道文化,但不懂如何泡茶。因此我想让不会泡茶的人,尤其是年轻一辈,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泡出好茶。」

探访茶园 看见有机农法的艰辛

凭著一股热情,没有相关背景的江奕廷从头开始,跟一些朋友介绍的茶行买茶,进而发现茶叶没有公定价,且每家茶行都有冠军茶,实际品尝后,反而觉得一斤两千元的茶比一斤一万元的茶还好喝。思索其中的原因时,江奕廷刚好读到《台湾有机茶地图》这本书,才知道国内有人在种有机茶,便沿著书中的茶园实地拜访,将创业构想告诉茶农。

「很多人不明白这是必经的转型过程。」江奕廷说,有机茶除了和一般喷洒农药的惯行农法不同,茶农也面临许多考验,从惯行农法转作有机农法,不喷药害虫就会来,因此初期有三到五年几乎没有收成,对他们而言除了是经济上的压力,更多的是长辈和同行的冷嘲热讽。

有甘田创办人江奕廷。(图/黄佩瑄摄)
有甘田创办人江奕廷。(图/黄佩瑄摄)

在有机茶农的坚持下,几年后终于让土地恢复生态平衡,但开始有产量时,又可能因为成本太高和价格无法与一般茶农竞争导致销量不佳,收入不稳让下一代不敢接班,「台湾这么久的种茶、制茶技术可能就会因此断层,所以拜访有机茶园后,心里便默默想著,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做点事让这么好的茶叶卖得出去。」

创新泡茶方式 让消费者喝得安心

想让更多人品尝台湾好茶的江奕廷,于二〇一六年创立了「有甘田」。除了推出有机沁香金萱茶、有机台茶8号阿萨姆红茶、馥夜乌龙茶、黄金洋甘菊茶、有机紫锥菊花茶和有机黑豆牛蒡茶;江奕廷也带著文案和摄影师到茶园取材,设计出每款茶叶都不同、代表每位茶农各自特色的茶叶外包装。

江奕廷说,以往工作常喝咖啡,但喝多会心悸,后来便改喝茶,买茶具泡茶时发现每种茶叶的茶水比例都不同,有时工作一忙又会泡过头。秉著「简单泡出好茶」的创业理念,加上自身工业设计师的专业,杯盖附设计时装置、杯内标示热水加注线的「计时泡茶随行杯」,以及固定好茶叶比例的「茶胶囊」就此诞生。

「有甘田的理念就是安心无毒,连自己都不敢用或不想用的东西,要怎么卖给消费者。」江奕廷说,市售保温杯里面都会有一条缝隙,长期下来会卡脏东西,因此他选择提高成本重新设计制程,并采用价格较贵但品质较好的「316医疗级不锈钢」材质。当朋友都劝他找中国厂商制作计时杯盖来压低成本时,江奕廷选择付出一倍的价钱找国内有保障的厂商。

拜访茶包模具厂时,江奕廷看到几位阿嬷在布满重机具的角落,挨著一张桌子用手压茶包,让讲求卫生的他决定用全自动机器制作茶胶囊;相比市面上传统棉质和PPC塑胶材质的茶包,他选择采用较贵但容易被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的PLA玉米纤维。

江奕廷受集贤庇护工场时任厂长陈宇恬建议,推出茶食坚果。(图/黄佩瑄摄)
江奕廷受集贤庇护工场时任厂长陈宇恬建议,推出茶食坚果。(图/黄佩瑄摄)

创业过程困难重重 坚持卫生安全的理念

「要做一个有良心的商人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将设计构想付诸行动的过程中,江奕廷遭遇许多难题。因为资本有限,没有一间制作杯身的工厂愿意接下少量的订单,最后经过半年不断地拜访厂商,达成「有甘田先付一万支原料钱、厂商先交两千支成品」的共识,终于顺利出产。

解决杯身的问题,茶胶囊的制作却让江奕廷吃足了苦头。全自动机器有五道关卡:原料放进机器后,第一关把纸拉出来,第二关切断纸,第三关做成茶包的形状,第四关填入茶叶,第五关封包。一般的茶包机约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元,起初江奕廷找到的一间老牌厂商,因为考量茶胶囊非一般茶包、机器需客制化外,有甘田能买的机台也不多,因此开价两百万元也不愿接单,让江奕廷非常泄气。
幸好不久后江奕廷就遇到了一间认同有甘田理念的包装厂老板,介绍一间机器厂商给他,最初付了一百七十万元,原以为一切顺利,制作到一半时厂商却说机器太难做需要加到三百二十万元,不甘心的江奕廷认为不能被厂商吃定,索性认赔不做。后来包装厂老板再介绍一间中国厂商,报价约一百六十万元,制程接近尾声准备验收时,每一关卡分别测试都很顺畅,但整台验收就出现「上一关还在做,下一关就启动」的问题,「厂商的说法是中国和台湾的电压不同,到时会再派人来看,但等我付了尾款、机器运来台湾后就不来了。」

过了两、三个月后,江奕廷深觉不能再拖下去,决定自己来接手,找了在科技公司工作时认识的供应商,一关关找问题、重新修改机器,耗时一年半终于完成制作茶胶囊的全自动机器,「被剥削两次,就当花钱学经验。」

江奕廷将集贤庇护工场的名称放上坚果外包装,希望打造共好平台。(图/黄佩瑄摄)
江奕廷将集贤庇护工场的名称放上坚果外包装,希望打造共好平台。(图/黄佩瑄摄)

与庇护工场合作 推展共好平台

二〇一七年八月计时泡茶随行杯和茶胶囊正式贩售后,江奕廷认识了时任新北市三重区集贤庇护工场的厂长陈宇恬,透过他的介绍结识担任主妇联盟坚果供应商的弟弟,更开启与集贤庇护工场的合作。

「固定请庇护工厂代工坚果装袋与内包装封膜,比捐营收一部份给他们好,因为如果我们这个月没赚钱,就代表没办法捐。」江奕廷说,除了让身心障碍者有固定的工作,也能让他们学习新技能,遇到问题也会随时调整,像是坚果有大小颗之分,厂商将一袋袋坚果运来时,小颗坚果会掉到袋子底层,因此包装时要注意大小颗是否分配均匀,但这对身心障碍者是有难度的,便调整成将大小颗分开各自装袋后再封膜,「可能一关就做好的事情他们需要两、三关,实际操作过才知道他们的难处。」

「台湾的产业应该要互相合作,不要再单打独斗。」除了关怀身心障碍者,江奕廷也将所有合作厂商的名称刻在杯具和坚果包装上,打造共好平台与推广台湾好茶是他创业以来的坚持,「让大家知道茶也能泡得好喝,如果能让越多人了解茶道文化、爱上传统茶叶,对台湾茶叶的大环境是很好的事。」

统泡茶五步骤。(图/黄佩瑄制作)
统泡茶五步骤。(图/黄佩瑄制作)
江奕廷与有机茶农合作推出六款茶叶,设计师到茶园取材后设计各具特色的外包装。(图/黄佩瑄摄)
江奕廷与有机茶农合作推出六款茶叶,设计师到茶园取材后设计各具特色的外包装。(图/黄佩瑄摄)

采访侧记

从台北小巨蛋捷运站出来,沿著川流不息的马路走十分钟,有甘田的办公室就隐身于一栋大楼中。走进办公室,员工姐姐热情招呼,从会议赶回来受访的江奕廷,谈吐亲切温和。采访尾声,当我们问到创业感想时,江奕廷顿了顿,笑说很辛苦。和他道别前往捷运站的路上,回想访谈内容,想起他所说的:「要做一个有良心的商人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或许保有善良的理念,就是他终能克服难关的助力吧!(初声/黄佩瑄、许芷瑄/辅大生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