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也有「扎筏」,但並不是戶外泅渡或荒野求生

現在國內的拓展訓練、求生培訓和各種夏令營活動層出不窮,大多都會開展「扎筏泅渡」這個項目,其一般規則如下:在規定時間內,利用有限資源(塑料桶、繩子、竹竿)紮成一個足夠結實的筏子,所有人坐在紮好的筏子上,在河流或大海中漂流一段時間。

坯逆翹楚想通過本文告訴大家,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扎筏」,但並不是戶外泅渡或荒野求生,而是一種風俗習慣。

《紅樓夢》第六十回:「快把這兩件事抓著理,扎個筏子,我幫著你作證見。」

扎筏

中國古代風俗習慣之一,又可稱為「扎筏子」、「扎罰子」、「扎伐子」、「扎篾子」。扎,音zā。

「扎筏」大致有三層含義:

1.找借口,借題發揮

《金瓶梅》第二十四回:「你老人家不與就罷了,如何扎筏子來唬我?」

2.拿別人當出氣筒

端木蕻良《渾河的急流》:「唉,那裡來的這麼多的傷心……你媽就會拿你扎伐子。」

3.抓住人家的錯失加以懲戒,以發泄憤怒

《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她一眼看見了褚一官,便拿他扎了個筏子,說道:『你也來了,好哇!你們要看新人只顧看,也是兩條眉毛、兩個眼睛、兩隻耳朵、一個鼻子、一張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