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滴滴出行

官方微博發布安全升級保障:簡訊報警擴至12城,車內錄像加密試行 ????。消息一出立刻引髮網友熱議,對於簡訊「一鍵報警」功能基本持試行觀望態度,但是對於車內錄像加密,網友卻炸鍋了。擔憂會泄露隱私!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自從鄭州空姐和樂清女孩順風車遇害事件之後,為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滴滴出行在下線順風車功能的同時,不斷的加強安全升級建設。為此出臺了很多對策,一鍵報警、全程錄音、添加緊急聯繫人等。對司機的審核也更加嚴厲,要求無犯罪記錄,三證齊全(身份證、行駛證、駕駛證),每天出車前必須通過人臉識別才能接單。並定期舉行司機安全培訓計劃。客服重大安全部門人數增加三倍。

這些對策都是對安全運行的探索,目前全部都在摸索階段,其實在9月初,全程錄音試運行的時候,已經有網友擔憂,錄音會侵犯他們的隱私。當時滴滴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錄音的文件會進行及時加密,沒有相關許可權的人是查看不了的,最大限度的保障司機與乘客的隱私,如果行程中沒有產生任何糾紛,加密文件將於7日後系統刪除。不用擔心錄音外泄,到目前為止全程錄音已試運行兩個月,滴滴安全部門通過數據檢測,全程錄音可行度大,值得繼續推廣。

錄音的運行,不僅對潛在的言語性騷擾及不文明行為起到震懾作用,同時也有利於公正解決司乘糾紛。不再是你說你有理,她說她有理,一聽錄音便可知。但僅僅是靠聲音來辨別有時也不能正確判斷司乘糾紛過錯,因此,在此次安全升級中,增加了錄像功能。有些網友對於錄音還能接受,但是對於影像泄露,被拍攝,感覺全程被監控一樣,完全不能接受。

聲音和影像的結合,讓乘客一點隱私都沒有了。

為此,帶著疑問有人專門去了一趟中國政法大學,法律教授認為:從法律上來說,網約車屬於運營交通工具,和公交車、地鐵、火車相同,乘坐空間都屬於公共環境,網約車的空間雖然比不上公交車這些公共空間大,但是也屬於公共環境。公交、地鐵、火車上都裝了錄像設備,網約車同樣可以裝,這不違法。此外,車內錄像會對各類違法行為起到震懾作用,對乘客遺失物品提供線索,幫助乘客找回遺失物品。同時,一旦發生糾紛,也會有充分的證據,對於事件的處理會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新策的好處擺在這裡,但是槓精們的刁難層出不窮。

「車內錄音錄像」、「一鍵報警」等措施治標不治本,還是應該從 從業人員的素質下手整改,從源頭管理纔是真為乘客著想。

對於這些槓精,我想說,路要一步一步走,飯咬一口一口吃,心急喫不了熱豆腐,滴滴出臺的每一樣措施都是一種進步,它的效果擺在那裡,況且從源頭管理談何容易,目前網約車司機的審檢工作不是沒有進行,而且也非常嚴格,但是人都是會變的,對錯只在一念之間,以前沒有犯過錯不代表以後不會犯錯,這個要如何去判斷呢?

滴滴出行這次的整改方案還是值得肯定的,至於錄音錄像,目前的公交車、計程車等交通工具都逐漸配備。安全與隱私的問題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關鍵是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成全民素質水平,才能更大程度既保障安全又尊重隱私。

萬裏安全升級長徵路,滴滴才走出了幾步,前路慢慢,坎坷不斷,希望滴滴秉承對乘客負責的態度繼續前進,更好的為出行者服務,同時也希望順風車這個綠色共享經濟可以早日重新上線,方便大眾出行。

對於此次滴滴出行安全升級,你怎麼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