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足球的一点思考。技术决定下限,意识决定上限

在国内,无论是领域专家还是普通球迷,大家一直都在激烈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球员同国外的球员究竟差在哪里?同样是一个脑袋两条腿,我们怎么就是踢不赢对手呢?如果一定要找到答案,就必须追根溯源层层分析。想要踢好足球,除非百年难得一见、天赋异禀的人,可以不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但凡想要进入足球的领域,你就需要从小开始锻炼,接受系统的、科学的、正规的训练。所以青少年足球是所有的基础,在青少年时代接受的足球培训将决定这个球员以后的职业生涯。在中国,青少年接触到的关于足球培训的第一个机构正是他们所在的学校——校园足球。

最近几年校园足球开始被频繁的提及,甚至进入了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虽然在政策上开始被重视,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在校园足球这一块有太多的欠缺,尤其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校园足球老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非常的落后。孩子们在青少年时代能否有好的指导,校园足球老师至关重要。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很多校园足球老师都是在政策变化后由其他科目的老师转岗过来的,如果只是体育老师或者其他球类老师转成专教足球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有大部分数学、语文老师在匆忙中被赶鸭子上架,草草看过两本书就开始教学生踢球,这种情况才是我们应该要严肃对待的。

对中国足球的一点思考。技术决定下限,意识决定上限

这种足球环境下培训出来的球员,当他们参加比赛,所有的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当中国的球员拿到球后会有明显的停顿时间,要擡头观察队友的位置,然后才会考虑是否传球。而国外的球员在比赛中,球传的极其流畅,在防守反击的战术中,能很快的将球打入到对手的禁区。同样的在战术执行层面,无论局面多么被动,国外的队伍始终保持不乱,该如何执行教练的安排,球员们做的井井有条。反观中国的球员,在比赛中一旦形式打不开或者落后,就开始慌张、急躁、蛮干起来。

我们不是要贬低中国的球员,相反的在比赛中,我们也能明显的看出来,抛开年龄因素,一些中国队员的个人技术比对手要出色的多,面对对手的逼抢,也能稳稳的拿住球和队友做配合。然而在比赛的效果上,这种基于个人技术的发挥对于比赛的走向却没有多大的影响。

说了这么多,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技术决定下限,意识决定上限。在青少年时代,我们的球员接触到的教练本身能力较低或者思维固化,他们让孩子们往往练的都是死板的固定的技术,比如对着墙踢球,一对一踢球,固定地点固定脚法打门等等,就像我们的学科教育那样,变成了填鸭子,你只管练就行,至于为什么练,练了如何使用这些先不管。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在场上的表现就是创造力的严重缺失,那种足球的意识跟不上节奏。为什么郑智已经30多岁的高龄了,却踢的越来越妖,国家队始终不能缺少他呢?那是因为他开始用脑子在踢球了。如果他的教练在他小时候就能传授这种意识,也许郑智取得的成就会远远高于今日。

如果想要我们的足球走向世界之巅,基层教练这一环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希望未来不仅是在政策上加大对此的扶持,也希望我们的教练可以从自身出发,多多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从根本上来推动中国足球的彻底革新,拯救我们所热爱的足球

对中国足球的一点思考。技术决定下限,意识决定上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