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算聊点正经的主题,我的汽车系统工程师之路。

我做系统工程师的时间不长,还有一个多月就满两年了。

两年前在考虑这个职位的时候,心里特别忐忑犹豫,觉得自己hold不住这份工作,一方面是产品不同,另一方面是自己从来没有系统方面的经验。

现在回想起来,很感慨当时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01. 做一个懂软体的系统工程师

最开始的几个月,是了解产品、熟悉工作内容的一段时间。

项目组给了很多技术文档,有产品概览的,有各类技术细节的总结。

我看了一个礼拜,完全看不明白,很沮丧。

之后,我就完全不看这些技术文档了,既然看不明白,硬看就有点和自己过不去了。

于是,我就自己找点有意思的东西看。

我找来了产品的整个应用层软体,一点一点地去理解、写注释、总结架构。上班的时候看软体,下班回家接著看,经常一看就看到半夜。

就这样看了四个月,我差不多理解了产品里几个比较关键的软体功能。

通过给模型写注释的方式去理解软体,这种方式让我很受益,于是2018年的4月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深刻理解Simulink模型的文章。

文章链接:如何快速深刻地理解Simulink模型

在汽车行业,很多产品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软体控制。而作为系统工程师,多花些时间去了解产品中软体是如何实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做一个懂软体的系统工程师,这会让自己未来的工作事半功倍。

02. 追求高效的意识

前面提到的那四个月,其实并不是完全空闲出来让我理解软体的,平时也有不少任务需要完成。

所以,如何通过提高自己的效率,缩短任务所需的工时,为自己的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成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比如,在我刚进入项目组的时候,平时的技术谈论经常会涉及到一些缩写,而因为不明白这些缩写的意思,我经常一头雾水,又不好意思因为这么蠢的问题打断大家的讨论。

于是,我那天回家就给自己写了一个缩写词典的工具,也就是之后2017年9月大家看到的那篇关于缩写词典的文章。

文章链接:Matlab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缩写词典

比如,在平时的系统工作中,经常需要按照模板格式在Excel整理数据。做一份感觉还好,要重复做上个几遍,就算时间够,耐心估计都要被磨的差不多了。

于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给自己写了一个根据Excel自动生成模板代码的工具HaoTemplate

文章链接:HaoTemplate又活过来了

比如,在不同的客户项目中,有成千上万个文件,平时在工作中碰到问题的时候,通常这类问题是可以在其他项目上找到答案的。文档的管理与检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于是,在2018年的7月,我给自己开发了一个文件检索的工具

文章链接:MATLAB如何制作文件检索工具

这样的例子,在过去的两年中还发生过很多。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说,如何通过代码去实现高效,而是一定要有追求高效的意识。

而高效所带来的收益是无法想像的,比如今年的5月,我就只花了8个小时完成了别人100小时的工作量。

文章链接:我是如何用8个小时完成别人100个小时的工作量

03. 多花时间在测试上

两个星期前,Uli去波罗的海度假,顺道路过柏林,我们一起吃了一顿饭。

已经有好多年没见,我们聊了很多。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跟我说

「虽然你现在是系统工程师了,但是你不要忘记你曾经在台架做实验的日子。不要只坐在办公室里关注你手中的文档、设计的Concept、模拟的结果、软体实现的逻辑,只要有机会,你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在台架前,看一看你们设计的产品在现实测试中是怎么运行的。」

Uli的话让我特别有感触

自从今年来柏林工作之后,我差不多有50%的时间一直待在实验室里。老实说,实验室的环境并不是很好,除了没有阳光,还要忍受数十个台架的噪音。

其实这并不是我的工作内容,跟两年前自学软体一样,我一边加快完成自己的任务,一边花更多的时间去实验室了解产品真实的实验数据。

我本以为自己已经算是比较了解软体了,可是还是有很多情况下,实验的结果以及中途出现的问题,让我非常意外、束手无策。

最后和控制专家还有测试专家的共同协作、把问题解决的经历,让我很受鼓舞,除了和德国同事保持一个很好的关系之余,我发现,现在我对系统需求的理解又更近了一步。

-End-

其实,前面聊的三点,并不是我平时的主要工作,但却是我在平时工作中花最多时间在做的事。我不确定这种方式是不是适合大家,不过过去两年的误打误撞,正让我受益。

用最高效的方式,花更少的时间,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用不计回报的方式,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自己从事的工作。

以上

如果大家有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打浦桥程序员」,谢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