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學界辯論聯會早前舉辦「第一屆全港中學學界辯論比賽」,部分辯論題目涉社會風波而引起教育界爭議。教育局昨首度就事件明確表態,指比賽不少議題與近月的社會事件相關,而且命題偏向一方,「部分議題亦違反法例或社會道德標準,沒有可供有意義辯論的空間」,認為「不應作為辯題」。主辦方就未有透露有否學校再退賽,指現時暫無任何補充。

  是次辯論比賽有逾一百二十所中學參賽,外圍賽早前已全部完成,初賽正在進行中。早前教育工作者聯會曾批評,部分辯題不符合道德價值觀念及政治化。

  教育局昨首度就明確事件表態,指不少議題都是與近月的社會事件相關,而且命題偏向一方,難免令人懷疑帶有強烈的政治宣傳及灌輸色彩,並以「應爭取香港獨立」、「中學生發生性行為不應被視為錯誤」、「中學不應阻止師生戀等」等辯題為例,指議題違反法例或社會道德標準,沒有可供有意義辯論的空間,令社會人士,特別是家長非常擔心,「實不應作為辯題,以免影響未成年學生的心智發展。」

  教育局強調,若學校發現任何課外活動對學生的成長或學習會帶來不良影響,便不應讓學生參與,以保障學生的福祉;若在參加的過程中才發現有關活動會帶來不良影響,亦應考慮退出,並向學生解釋有關原因。當局又會按個別學校的情況及需要,透過日常接觸提供專業意見,如遇到可能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事宜,有責任與學校跟進。

  主辦方早前指,已有四所參賽學校決定退賽;至於有否學校再退賽,主辦方回覆稱現時暫無任何補充。

  該會早前在網站發聲明,指比賽辯題庫的候選辯題全部由各參賽學校及該會提供,共有一百四十五條,其中經濟範疇辯題最多,佔四成,政治範疇佔兩成二,辯題經超過十年辯論相關經驗人士就題目作挑選和審核。聲明又指,辯論素來是一個中立的語文及通識活動,希望各界能放下成見,瞭解辯論箇中目的及意義,共同推廣學界思辨之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