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去世,身為唐武宗叔叔的李忱被大太監馬元贄選中,成為了大唐新一任的皇帝。李忱是唐武宗的叔叔,怎麼會被選中來繼承侄子的皇位呢?一般都是晚輩或者平輩接班,這個現象有點非同尋常。

原因很簡單,太監們選皇帝的標準很簡單,越聽話越好,年紀越小越好,人越傻越好。李忱雖然年紀不小,被選中的這一年已經37歲了,但是他有個特點——看起來比較傻。

李忱是唐憲宗第十三子,但是他母親是罪奴出身,所以李忱出生以後就比較不受待見,甚至連他的幾個侄子都不把他放在眼裡,經常拿他開玩笑,更過分的是唐武宗,武宗繼位後曾經把李忱關在廁所,不允許他的皇叔出去,但是李忱在這樣的惡劣情況下都堅持下來了,在外人看來,李忱就是一個傻傻的、任人宰割的溫順親王。

這正是太監們選擇傀儡的最佳人選,於是在武宗去世之後,李忱被選中繼位,史稱唐宣宗。

但是,沒過多久,太監們就發現自己看走眼了,原來李忱之前的癡癡傻傻、任人宰割都是在裝瘋賣傻,其實他精得很,因為晚唐時期,凡是表現得比較聰明能幹的親王宗室都會被打擊,甚至會丟掉性命,李忱表現出來的癡傻都是在保護自己而已。

繼位之後的唐宣宗馬上展示出他精明、強勢的另一面,上臺沒多久,他就是將武宗的重臣李德裕清理出朝廷,將其調任荊南節度使,重用牛黨,原本混亂的朝政得到了改善。

另一方面,他改變了武宗的滅佛政策,武宗的滅佛舉措雖然為國家增加了收入,但是大多數朝臣都信奉佛教,武宗的滅佛也失去了朝臣的人心,宣宗繼位之後恢復各地的寺廟,返還田產,此舉大大籠絡了信奉佛教的朝臣,使得他們能夠團結在自己的周圍。

此外,在對吐蕃的戰鬥中,唐軍配合當地的義軍取得了勝利,這是自安史之亂之後對吐蕃的第一次大規模戰鬥的勝利,這場勝仗無疑又鞏固了宣宗的地位。

唐宣宗在前半生,裝瘋賣傻,最後被宦官「劫持」登上皇位,在登基之後他立馬撤掉了自己的「偽裝」,展現出強勢的一面,經過十幾年的統治,唐朝在安史之亂之後又迎來了一次小的復興,而唐宣宗也因行事風格酷似其祖「唐太宗」,因為被稱為「小太宗」,這無疑是對唐宣宗最大的肯定。


謝邀,看過電視劇《宮心計》的親們,應該對李忱不陌生,該劇就是以他的事蹟拍攝的。春秋君對李忱的評論就是:韜光養晦,裝瘋賣傻,雷霆之威、大中之治。

【裝瘋賣傻】唐朝由盛轉衰是從「安祿山之亂」開始的,逐漸衰敗百年後,出現了一次迴光返照的機會,這就是號稱「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唐宣宗李忱(chén),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唐憲宗李純的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皇叔。他是一個比侄子(敬宗、文宗、武宗)還小的皇叔。

李忱雖然是皇族子孫,但生母原為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鄭氏。李錡因謀反被殺,鄭氏受牽連被充入後宮當了郭貴妃(郭子儀的孫女)的侍女。

一次因緣際會,唐憲宗喝高了,見鄭氏貌美就臨幸了她。第二年鄭氏生下李忱。由於郭貴妃家世顯赫,對李忱母女處處作對,鄭氏只能小心應付。整天低聲下氣,唯恐被郭貴妃辱罵。 但他的哥哥穆宗對他不錯,封他為光王。

(李忱)

李忱從小在這種惡劣環境中生活,變得少言寡語,沉默木訥的樣子,整天像丟了魂似的。宮裡人公認他很傻。他哥哥穆宗死後,他的侄子敬宗繼位,做了兩年皇帝就掛了,敬宗的弟弟文宗繼位,做了十四年也死了。文宗的弟弟武宗繼位。武宗對叔叔很不友好,李忱不愛說話,他就強逼李忱說話,還給李忱起了外號「光叔」李忱始終忍氣吞聲。

有一次,武宗為了試探光叔李忱是不是真傻,就讓宦官李元贄把他扔到豬圈裡,武宗就在外面看著,李忱就乖乖呆在豬圈裡,等武宗走後,李元贄才把放他出來了。武宗做了6年皇帝後,由於縱慾過度外加喫藥,也死了。武宗沒兒子。當時宦官李元贄專權,他覺得李忱是傻子,擁立他當皇帝,將來自己還不是說了算嗎?於是37歲的李忱稱帝,他就是唐宣宗。

說實話,這個皇位本來和他無緣,他哥哥唐穆宗的三個兒子都死了,沒後代,他才撿了個漏,真的不容易啊!

(李忱)

【雷霆之威】本來李元贄立李忱是為了容易控制他,可是李忱李忱繼位後,一掃原來傻乎乎的樣子,處理起朝政得心應手,簡直就是判若兩人,朝中大臣都驚呆了「這難道是從前的那個李忱嗎?」

唐朝末期,宦官當道,李忱上任伊始,用雷霆手段把擁立他的宦官李元贄充軍了,他把唐武宗朝的宰相李德裕貶出朝廷,遠調荊南任節度使;任用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為宰相,平息了「牛李黨爭」減少了朝廷內耗。

唐宣宗一方面極力打壓三個侄子的後代,否定他們的合法繼承人的身份,說穆宗是害死他父親唐憲宗的兇手,這樣以來,他的繼位就顯得正統了。表示繼位是接的父親的皇權,而非侄子的皇權。

唐宣宗大刀闊斧行事,表現得精明果斷,樹立了皇帝的尊嚴與威儀。

(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其實早有君臨天下、施展雄心壯志的想法,這從他當初與一位僧人的「瀑布聯句」中可以看出來。僧人上聯的兩句詩是:「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他的下聯詩句為:「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如今,他這個「潛龍」已歸大海,當然要大力施展胸中的抱負了。

唐宣宗勤於朝政,執法無私,從諫如流,節儉愛民,他執政期間內外政局穩定,被後人稱為「小太宗」。他的努力,好比迴光返照,是大唐帝國衰落中最後的光芒。

【我是秉燭讀春秋,歡迎加關注,點贊和留言評論】


我先借扶唐宣宗上位的大太監馬元贄之口來評論一下他:「臥槽,我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就是tmd李忱的套路」。

我給唐宣宗李忱的評論就是,這完全就是一個把套路之學玩到極致的男人,不過他也確實是一個好皇帝。


套路高手

李忱這個人,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套路界的扛把子,扮豬喫老虎的標杆人物。由於李忱少年時期就身患重病,所以身體比較虛弱,而且皇宮裡面的人都認為他「不慧」,說直白一點就是傻子,所以都不尊重他。儘管他是王爺,但是就連宮女和小太監也常常恥笑和捉弄他。但李忱並沒有生氣,還總是樂呵呵的面對,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他好欺負。

公元846年的時候,李忱的侄子唐武宗李炎病危,急需尋找下一任唐王朝的接班人。此時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馬元贄覺得李忱是個傻子,比較容易控制,所以就憑藉他的能力,把李忱成功的推上了皇位。可是李忱當上皇帝之後,馬元贄就傻眼了, 這哪裡是個傻子,完全就是大有作為的英明之君嘛,自己完全被李忱給套路了。


勵精圖治

李忱當上皇帝之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第一步,他通過各種手段剝奪了馬元贄手中的權力,讓權傾朝野的馬元贄迅速的失去實權,而此時的皇權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當然,馬元贄畢竟是扶他上位的人,而且當時宦官已經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所以李忱並沒有對馬元贄下殺手,而是給了他很大的優待。

李忱掌握了實權之後,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做出了大量的政績。在政治上他成功的解決了牛李黨爭,並且整頓吏治,廣納人才;在軍事上大破北狄,穩定北方,並且驅逐吐蕃,收復河西,讓中央集權相對的加強。正是由於李忱的勵精圖治,文治武功,所以他也開啟了唐朝歷史上著名的「大中之治」。


我的結語

李忱不僅僅是一個只會玩套路的人,他也確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皇帝。只為自己玩套路的人是可恥的, 但是為了老百姓,為了國家玩套路還是值得尊敬的。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李忱。大唐第十六位皇帝。唐穆宗之子,生於公元810年,公元846繼位登基,時年36歲,公元859年駕崩,在位13年,時年49歲。

李忱能夠當皇帝。完全是個意外,李忱自幼木訥,不善言辭。在皇族裡並不顯眼和出彩,而且文宗皇帝,和武宗皇帝也常常嘲笑於他。朝臣也不不看好這個皇子,但誰都不會想到,這個被封為光王的李忱是個扮豬喫老虎的主。

當時已經經過安史之亂 的大唐已經是千瘡百孔了,現在是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專權,朝堂之上而且唐朝的宦官專權和漢明不同,已經達到了廢立皇帝的地步。也就是奴才挾持主子地步。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駕崩,由於李炎沒有立有太子,沒有合法的繼承人,而當時的大宦官馬元贄認為李忱呆傻。易於控制,所以擁立李忱為皇帝,是為唐宣宗。李忱裝傻子三十多年。但登基以後卻展現極其高超的政治敏銳和手段,讓所有的人為之啞然。韜光養晦到了這個地步,李忱是真能忍啊。李忱登基第一件是就 把李德裕罷相,結束了牛李黨爭,也就此可見李忱在政策上傾向於寒門。對於貴族出身的李黨不感冒。。

唐宣宗在位的功績的就是收復河湟十一州。成為自安史之亂以後,大唐對外戰爭的最大勝利,陷於吐蕃的河湟終於重回大唐版圖,這個成就雖然是建立在吐蕃衰落的基礎上,但也展現的李忱的能力。李忱就此卻沒有停步,趁機平定安南,收復南疆,委派宗室治理安南地區。可以說在李忱在位的時候,大唐的邊境很安定了。應當說,李忱繼位的法統很低。他是以皇叔的地位繼承侄子的帝位。這也許是李忱謹小慎微的原因。李忱在處理朝局上,一平易近人和處事寬和為上。雖然李忱 是宦官所立,但在宣宗一朝並沒有太猖獗,而且李忱有令,凡地方節度使有罪,監軍宦官一律同罪、在一定的限度上使得宦官有所收斂。李忱雖然是馬元贄所立。但在李忱在位時候,馬元贄卻很低調,沒有干政,可見馬元贄也是走了眼。

在大唐病入膏肓的時代,李忱能夠做到這些已經很不易了。晚年的李忱也犯了歷代李唐皇帝的通病。喜好丹藥,希望長生不老。公元859年因服用的仙丹中毒而死。其子李漼繼位,司馬光評價李忱: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可以說。這個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在晚唐時期,李忱是一個不錯的皇帝,應該說,如果李忱再多活十年,大唐有可能中興太宗的景象。


李忱雖然是裝瘋賣傻之後被宦官扶持上位,但卻不失為一個好皇帝。對內,他勤於政事又不喜好奢侈,整頓吏治而從諫如流;對外,他收復河湟之地平定塞北,打擊吐蕃和安南。他統治時代,風雨飄搖的晚唐一度中興。

雖然在一些私人生活上,李忱還是為人詬病。比如對待先帝郭貴妃。李忱生母本是宮女,出身低賤,成為太后之後猶如小人得志,李忱對郭太后也非常不尊重,讓出身名門的郭太后非常不滿。(不要被電視劇《宮心計》誤導,裡面真的是在顛倒是非黑白)

然而,作為君王,李忱還是妄想長生不老,最後服用丹藥而死。他雖是個明君,卻沒能挑選好繼承人,懿宗皇帝荒淫無度,是個出了名的昏君,李忱殫精竭慮多年的成果被這個兒子敗掉,剛有起色的唐朝統治又變成了迴光返照。


唐宣宗小肚雞腸上位之後打壓穆宗一系,全面推倒武宗的施政方針,不分對錯清算朝中大臣,自身由於得位不正進行政治清算。歸義軍張議潮純屬運氣與他無關,死後不到一年爆發龐勛起義留下大鍋一口。

把太宗李世民的能力做標準100分,唐朝安史之後代宗75肅宗82德宗能力90但是運氣太差沒辦法,憲宗90摘了德宗的桃子,文宗70武宗操之過急但依舊是95,宣宗表面文章80,後面的幾位就不用說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