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家叫利之星的賓士4S店裡,一位女士花費約60萬購買了一輛賓士車,但據她所述,車還沒開出4S店1公里發動機就漏油,4S店卻稱需要走「三包」,更換髮動機。這位女士盤坐在4S店車上哭訴的視頻被發在網上,迅速在全國傳播發酵,登上熱搜。

弔詭的是,賓士4S店單方面宣稱,雙方友好協商,事態解決;但是這位女士再次現身,稱賓士方撒謊,事情並未解決。

有人說西安利之星店大欺客,但你可能想不到利之星背後的「店」有多大。

這次涉事的汽車4S店隸屬於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法人顏健生。工商登記中,它的許可文件名稱是「外商投資企業登記」,證明這是一家外商控制的公司。

重要的是西安利之星背後的兩個股東:小股東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天鼎有限公司持股25%,這家公司的股東之一是中國最大的軍工企業集團中航工業;大股東中星集團有限公司控股75%,中星集團對外投資超過50家汽車相關公司。這家公司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無論利之星還是中星集團有限公司,都是背後馬來西亞富商旗下利星行在中國賓士業務的一部分。

數據來源:企查查

西安利之星的法人是顏健生,企查查的資料中,顏健生擔任法人的有127家公司,其中大多數都是「利之星」系列汽車公司。顏健生一直是賓士位於中國諸多4S店的法人,他還有一個身份馬來西亞拿督。顏健生不但是利星行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也是賓士中國的董事之一。

數據來源:企查查

利星行背後的真正的大老闆是南洋十大富豪之一的劉氏家族。很長一段時間,利星行的掌舵人都是劉楚群,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劉禹策。2013年,劉楚群位列南洋十大富豪第10名。劉楚群正是「沙巴大慈善家」大馬拿督劉玉波的侄子和其生前欽點的遺產執行人。劉楚群是國內乃至亞洲進口車業界的巨頭。在一次保時捷的活動上劉楚群出席,德國汽車行業的人士紛紛向劉楚群問候。據說,劉楚群本人不喜歡拋頭露面,普通人對他不了解,但他在歐洲汽車廠商之間大名鼎鼎。

實際上,賓士與利星行之間的關係遠不止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那麼簡單。賓士對利星行充滿矛盾,一方面希望稀釋股權,以獲得進一步的控制權。另一方面,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在一定程度上對利星行依然存在依賴。

1、擁有賓士話語權的利星行

利星行是一家老牌的香港跨國貿易公司,上個世紀80年代就獲得了賓士乘用車在中國市場的獨家代理權,引進並銷售賓士乘用車,1993年利星行汽車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國際標準的賓士授權經銷商店;直到2006年,賓士中國總部遷至北京,才收回其在中國市場總代理權和售後等功能。但業內有一種說法,為回報利星行在賓士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所做出的貢獻,利星行成為賓士中國的股東,其多位高層人士也擔任過賓士中國的董事。

顏健生是梅賽德斯-賓士(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董事,同時也在賓士中國的控股股東里。賓士中國的股東包括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和INSIGHT LEGEND LTD。其中持股25%的INSIGHT LEGEND LTD的法定代表人也是顏健生。簡單來講,西安利之星、利星行、INSIGHT LEGEND LTD實際上都是一個老闆——顏健生,而顏健生同時還是賓士中國的董事和股東。

由此可見,利星行不僅僅是賓士經銷商,它在賓士中國中擁有相當的決策權和話語權。

2、利星行與賓士的糾葛

最初,利星行曾持有賓士中國49%的股權,是賓士中國最大的股東(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戴姆勒東北亞投資公司分別擁有賓士中國41%和10%的股份);還獲得了賓士中國簽授的8年「保護協議」(已於2010年12月31日到期)。在2010年年底,賓士在中國擁有120家經銷店,有50多家屬於利星行,截至2017年,利星行在國內77個城市擁有105家賓士4S店、134個網點,其銷售量約佔到賓士銷售量的40%左右。

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合作已久的賓士與利星行之間也出現了「摩擦火花」。2010年,北京賓士新E級車加長版上市時,利星行對進口E級車進行8萬-10萬元的大幅降價拋售,此舉影響到了剛剛上市的國產E級車的市場發展和價格策略。站在利星行的角度來講,謀求自身利益無可厚非。但對於賓士中國來講,利星行的行為某種程度上已經損害了賓士中國的品牌形象和在市場的發展。

或是因為北京賓士新E級事件,直接導致了賓士加速了渠道整合的速度。2011年,為稀釋利星行對於賓士中國的管理權以及在整個銷售網路中的主導權,賓士上演了一場「杯酒釋兵權」,整合中國銷售渠道;同年8月,利星行表示將逐步退出賓士中國未來的管理事務,重新做回經銷商的角色,但作為退出補償,利星行將獲得華東和華南的市場開拓權;2012年,戴姆勒所持有的賓士中國股份由51%增至75%,利星行的股份則由49%減持至25%。雖然利星行退出了賓士中國的日常管理事務,但實際上獲得了更大的銷售權。

2017年,賓士母公司戴姆勒收購利星行15%的股份,此舉再次將賓士與利星行深度捆綁在一起。儘管賓士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利星行的掌控,成立新銷售公司、稀釋利星行股權;但如今利星行在賓士中國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利星行與賓士的關係不僅僅是在國內有聯繫。在韓國,利星行仍是賓士銷售的主體;據了解,賓士在韓國最大的經銷商是韓星汽車,而利星行擁有韓星汽車100%的股權。

3、金融服務費涉嫌偷稅漏稅數億元

根據網路流傳的賓士維權車主與4S店方面的對話錄音:4S店騙取金融服務費,且流入個人賬戶,未開具發票。利星行利用「金融服務費」等手續費之類手段,涉嫌偷漏稅的黑蓋子,就這樣被踢爆了。

對於維權車主而言,這筆事前未被告知的「金融服務費」是被裹脅、被欺騙的消費欺詐行為,但對國家、對公眾而言,這筆未開具4S店發票的額外收費,可能就是涉嫌偷稅漏稅的嚴重事件。一輛66萬元的賓士車交易,如果踢除其中1.5萬元的「金融服務費」交易收入,可以偷稅漏稅多少?按照17%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涉嫌偷漏稅接近6300元。

利星行2017年的營業額達到1260億港元(約合1077億元人民幣),新車銷售量25萬台,是全球最大的梅賽德斯-賓士乘用車經銷商之一。利星行國際在中國內地擁有146家4S店,僱員達到1.6萬人,2017年共銷售18萬輛新車。

參照2017年數據推算,利星行國際在中國內地平均每家4S店銷售的新車量約為1233輛;又以平均車價為66萬元/輛(賓士車的中等價位)推算,僅服務費一項所剔除的銷售收入高達1849萬元,涉嫌偷稅漏稅接近777萬元。如果以同樣的障眼法,146家4S店可以總計涉嫌偷稅漏稅11億3442萬元。

目前,相關監管部門已對事件立案調查,責成企業儘快妥善處理。然而,維權事件揭開的汽車銷售黑幕更值得深入調查。但監管部門不能總是等著消費維權曝光,應該走在前面。有關部門應該抓住事件中暴露的深層次問題順藤摸瓜,深入細緻摸清行業運行中種種不合理、不合規的做法,逐一予以糾正和規範。對汽車等大額耐用消費品的買賣,監管工作是否應該前置、遇有糾紛如何及時介入,這些問題除與消費者權益密切相關外,也關係到如何澄清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