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熱的時候醫生經常會開頭孢,重點是頭孢每次都需要20分鐘的試敏,對於一個病危的病人來說,20分鐘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距。

既然這麼麻煩,那為什麼不開別的藥物呢?頭孢沒有替代物嗎?還是替代物的效果不好?頭孢的作用機制是如何的?樓主非醫學專業,對於醫學方面的事不甚了解@_@


按說大部分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不應開頭孢,且開了頭孢也無效(那些覺得感冒好了的,那是因為因為感冒多數情況下是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不用藥7~10天也能好),除非是繼發細菌感染。

但在實際工作中,情況就沒有這麼理想了,一般來說,你去醫院挂號看病,醫生能給你分配的時間20分鐘到頭了,這二十分鐘是拆開的,受你之前和你之後的病人打擾的,還包括醫生開檢查、開藥、寫病歷的時間,再加上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有時候並沒有那麼好區分,並非查個血就能確定的事,所以為了讓你省事(不用再跑一趟醫院)他也省事(不用承擔因為治療不夠而被告的風險)就開抗菌素了。為啥是頭孢呢,簡單來講(對於你這種沒有其他疾病的健康青壯年來講),選用哪種抗菌素要根據 各種抗菌素的抗菌譜(即它對哪些菌有效),呼吸道的感染(細菌的部分)多由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桿菌造成,頭孢類對這些菌有效,而且頭孢類屬於相對安全經濟易得的抗菌素,所以經驗性治療就開它咯。至於你說的那個皮試問題,各個醫院做法不一樣。有的醫院,所有頭孢注射劑,使用之前都要做皮試(話說皮試這個東西是真特么疼啊,高中做過一次,終身難忘);而有的醫院,除非說明書有特別標註,只是對於青黴素過敏的人才需要做頭孢的皮試。說到這裡,觀眾朋友們(咦?)可能就有疑問了,這關青黴素什麼事?實際上,青黴素和頭孢類它倆是表親,化學結構上都有一個 貝塔-內醯胺環,藥理學上同屬於「貝塔-內醯胺類」 ,青黴素過敏 是大家熟知的一個詞語了,基本上去醫院看病,醫生問你對什麼過敏,都能說上一句兒「啊,內個,我小時候對青黴素過敏」。一般認為,青黴素和頭孢有交叉過敏性,即對青黴素過敏的人群,有一定比例的人對頭孢也過敏,那這個比例是多大呢,不一定每個一線醫務人員都知道的,5%~8%,不高,但是,為了防止嚴重的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有青黴素過敏史的使用頭孢類也不能掉以輕心。並非絕對不能用,得問以前用藥史。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就沒用過青黴素類或者頭孢類,那我們認為,他是可以使用的。但在大型公立醫院或者急診,可能還是會給你做皮試,以防萬一,人家並沒有足夠的人手來給你做密切監護。

再講一下題主說的「對於一個病危的人來講,20分鐘就是生與死的的區別」。我可以這樣講,臨床上,真要遇到病危的,抗菌素都不是用來搶救性命的。我不是臨床醫學專業的,但內外婦兒都學過,那本1000多頁的《內科學》給我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但凡講比較緊急的病種,第一步都是 打開靜脈通道,掛上液體……所以你放心,這二十分鐘醫務人員也不是就站在那兒觀察硬結有多大的,人家事兒多著呢。

再說到替代藥品,上呼吸道感染還有倆比較常用的抗菌素,第一是 大環內酯類,代表是 阿奇黴素/紅霉素/克拉黴素,但一般這個家族的人,哦不,葯,對支原體/衣原體頗有優勢,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的癥狀與上文所提諸菌的癥狀有所不同,以乾咳多見,要做的檢查也不一樣,具體我就不細述了,我也不專業。另外一種是氟喹諾酮類,什麼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它的安全性還不如頭孢類呢,用的時候要避光啦,皮膚要做好防晒啦,跟鈣劑要隔開啦,要多多地喝水啦,各系統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更大啦,美國FDA還發出過黑框警告,這類抗菌素與致殘性和潛在的嚴重的不良反應相關,包括跟腱炎,跟腱斷裂,周圍神經炎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看到了吧,這貨簡直就是一事兒逼。但它的確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真的好廣譜哦!除了對上文頭孢類有效的blablabla菌(反正你們也不懂)有效之外,還對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屬,以及ESBL有效,尤其最後一個,頭孢家族的三叔四舅大姥爺來了都只有乾瞪眼的份兒;回到這個病例,你只是出現了感冒的癥狀,也許就只是病毒感染呢?開抗菌素也就是求個心安,用得著請迪迦奧特曼來對付搶劫殺人的犯人咩?樓房街道被轟碎了不要重建的啊?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支持普通感冒開抗菌素,尤其是輸液(就近幾年,國家好像出了個什麼規定,多少種疾病不能門診輸液的,裡面就有普通感冒,好像是病程小於三天,體溫不超過多少多少度的,感興趣的可以去查查,我自己沒關注過,我工作的地兒不存在這些問題)。說這些的目的呢,就是中國人口基數這麼大,又加上自古以來人的權利就不那麼緊要,多少人接受著怎樣不合理的治療我一個無名之輩也管不上,但至少能讓大家稍微知道一點這是怎麼回事兒。

凌晨三點,在火車上給我寫興奮了,睡不著了,媽蛋,今晚還要值夜班啊……

看到評論中有人拿「免疫」來說事兒,還說了一個叫匹多莫德的葯,我轉一篇就這兩天熱乎的10萬+的科普文吧,來自有「中國第一藥師」之稱的冀連梅

http://mp.weixin.qq.com/s/bMytUzg-4PKRBetbPYiYPw

感冒發燒,你還怕20分鐘不吃藥就個屁了?

感冒發燒用頭孢,也不是用來治病的,是用來預防繼發感染的,不過在中國90%的情況下都是濫用,原本不需要用。不過醫生要是堅持不用,多數患者肯定認為醫生不是好醫生,難啊!


醫生們都有分寸,一般的感冒發燒嘛,別說20分鐘,就是不做任何治療撐2、3天也不會出什麼大事,即使發展成肺炎也不會馬上出事。當然感冒發燒也有可能一下就出現生命危險,這叫感染性休克,不過這時都是救護車直接送重症監護室去了,輪不到門診醫生。

頭孢、阿奇都屬於廣譜性抗生素。頭孢是青黴素的改進版,阿奇是紅霉素的改進版。原版的青黴素已經沒人用了,因為大多數細菌病毒都能免疫了,紅霉素還有人用,但效果非常不好。抗生素殺菌是西醫的典型思路,有什麼問題嗎?打皮試驗過敏也是對你的人身安全負責嘛。

非要改變思路嘛……那就是用中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改善不良體質。這比較複雜,可以看看中醫典籍。不過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定要搞清楚病因病機再治,千萬不要剛學會幾招就到處亂用。如果你說你不信中醫就要用西醫,那西醫也有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不過西醫的方法通常簡單粗暴。一般西醫會給你開施保利通。名字非常洋氣,其實是一種西醫中的中草藥。看,中草藥和三無藥品不是中醫的特色,西醫裡面也有的是。如果非要高端一點,那就是匹多諾德。說的很神奇,可以短時間內大幅提高免疫力,而且我也見過有中醫用它調理脾胃。不過事先聲明這是禁術,如果不是高手千萬別亂用。這葯的原理是免疫系統興奮劑,提高免疫力的同時還有很大副作用,其實只要是興奮劑一定有巨大副作用,全世界都在禁止。所以如果迫不得已用一次兩次應急可以,沒事時千萬不要亂用禁術!!
這是兩個問題,一、為什麼用頭孢?二、為什麼非要用頭孢?

首先談一談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用頭孢。

第一,頭孢屬於廣譜抗菌葯,可以分散在組織器官的各個角落,換句話說就是,不管哪裡感染了細菌,只要致病菌對頭孢夠敏感,濃度又夠,就都可以殺死。而對頭孢敏感的細菌絕大部分都是醫院各個科室最常見的細菌,所以很多醫生都很喜歡開頭孢。第二,頭孢比青黴素更不容易過敏。之前聽過很多青黴素過敏致死的案例,相比來說頭孢過敏的概率低多了。不過依然不能不做試敏。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就是用了頭孢類的藥物之後千萬不能喝酒。會出現生命危險。再來說說為什麼非要用頭孢。其實藥典早有聲明,消炎藥能不用則不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滴注(大致是這個意思,原文不記得了),因為細菌變異速度快,很容易出現抗藥性強的超級細菌。不過因為頭孢類藥物在國內發展太快,患者教育做的太好,導致很多患者只要感冒發燒就會找醫生開消炎藥。但事實上,病毒性感冒是沒有細菌感染的,這時服用消炎藥只會培養體內的超級細菌生長。至於頭孢的作用機理,之前知乎上已經有了答案,地址如下:頭孢類藥物之間有哪些區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62773/answer/16102868
先搞清楚為什麼要發燒,發燒是人體免疫機制的一種,是對付細菌的不二法門,因為一般細菌的生命力都在37度以下,為什麼小孩子天生免疫力好,因為小孩子體溫比成年人高一度,這就可以讓一些細菌望而卻步了,發燒就是為了提高體溫,殺死致病細菌和病毒,可惜大部分人都害怕發燒,剛有點熱立馬退燒,再燒再退,堅決不要發燒,結果病沒有好,還把孩子燒成肺炎,腦膜炎,長期低燒不退,這裡要明確一下,是先有了細菌感染才激起的發燒,不是發燒之後才細菌感染的,其實發燒之前一到兩天已經感染了,所以必須要消炎來輔助消滅發燒沒有殺死的細菌, 當然,如果你怕抗生素的副作用,大可以不用,就是發燒的時候多穿衣服,多蓋被子,多運動,或者直接泡個熱水澡,洗個桑拿,當然還要多喝水,因為體溫升高肯定要出汗,等你體溫升上去了,細菌也就殺死的差不多了,為什麼發燒時明明體溫高還那麼怕冷呢?那就是告訴你該提高體溫了,別傻乎乎的一心降溫了,等你把好好的孩子折騰壞了,一邊哭去吧, 還有人肯定是問,為什麼醫生第一時間打針吃藥,因為你是去看病了,不打針吃藥你會放心嗎?再說了醫院僅僅靠幾塊錢的挂號費能生存嗎?
普通感冒一般由病毒引起,發燒說明可能合併有細菌感染,頭孢可以殺滅細菌,頭孢過敏者很少,一般不用做葯敏

這是不負責的醫生才用,盡量少用頭孢之類的抗生素藥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