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臺北參訪,有一幕一直深深的震撼著我:

臺灣慈濟環保的志工們,蹲坐在一大堆收回的飲料瓶前面,正一個一個的拆瓶子上的瓶蓋和標籤。

他們甚至有個特製的工具來割斷瓶蓋環:

作為一名剛進入環保領域的小白,對這樣極致的分類行為,簡直驚為天人。於是那時起,在心中的印象就是:

飲料瓶回收一定要擰瓶蓋,要撕標籤。


然而3年後,有機會在匈牙利參觀一個當地的飲料瓶處理工廠,認知又一次被顛覆了。

這家工廠每年可以處理5萬噸飲料瓶,相當於每天將近150噸處理量。

我悄悄數了一下,工廠裡面只有不到10個工人。

What?你們不需要擰瓶蓋,撕標籤的嗎?

我向廠長提出這個疑問後,他露出了帶有強烈優越感的笑容:

「我們工廠有先進的自動設備。所有的瓶子進入機器後,都會被切成1-2cm左右的碎片。碎片經過水洗後,不同密度的瓶身材料就會自動分層。再通過光電篩選裝置,就分為了不同種類的再生碎片。」

視頻封面

00:17自動飲料瓶清洗切片生產線

在成品區域,確實可以看到瓶身、標籤、瓶蓋等材質基本全都分開了,很少混雜。

PET瓶身碎片

PVC瓶身標籤碎片

所以,歐洲人回收飲料瓶時候,是不用擰瓶蓋撕標籤的啊。。。


那麼我們日常回收飲料瓶的時候,到底要不要擰掉瓶蓋,撕掉標籤呢?

這與我們所依賴的下游回收廠家的處理方式關係很大。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國內的大部分飲料瓶再生廠,基本介於上面兩個例子之間,既有人工處理的過程,又有機器的加工。

這是位於成都周邊的一個中等規模飲料瓶拉絲廠中的場景:

對部分PE類型的塑料瓶,也需要人工去除瓶蓋和標籤
但一般的PET礦泉水瓶都是自動處理的

更牛的是,這裡直接就從PET碎片生產出成品了——聚酯纖維。

視頻封面

00:11PET瓶切片拉絲的過程

送到這裡來的飲料瓶,大部分是沒有擰掉瓶蓋撕掉標籤的。


所以結論是:

回收飲料瓶,不需要擰掉瓶蓋,撕掉標籤。

當然如果你這樣做了,會減少一定的後續工作,也是歡迎的,不過不強求。

相比起來,我們更希望大家回收飲料瓶時候:

把沒喝完的飲料倒掉,保持瓶子乾淨乾燥無異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