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頭,往高大上裏說,乾的是物色、挖掘高端人才的活,往直白裏說,就是「人販子」。

不過,人家兜售的可是高學位、高職位、高價位的「三高」人員。

獵頭的挖牆腳大計總共分為五步,需求分析,市場調查,面試、評估和篩選,協調、簽約、入職,回訪調查。後三步就不用多說了,過程和小白找工作差不多,只是層次差了許多。

至於前兩步,我們就一起來分析分析。

分析需求,是為了了解企業到底想找什麼樣的人,最起碼學歷、工作經驗、年齡、必備技術與能力之類的職位要求都得弄明白。除此之外,獵頭還得了解企業準備找人來幹什麼,是帶已有的團隊還是搭建新項目,這個職位下面有多少人,向誰彙報,需要什麼時候到崗等等。當然,重中之重還是要清楚企業能給開多少錢的工資,薪資範圍是什麼,股權是怎麼個給法,能給出最高薪酬的標準是什麼。

第二步,市場調查,為了找到合適的人選,獵頭會劃出客戶的對標企業,分為「領先者」、「競爭者」和「追趕者」三檔,每個級別選出五家左右的參考企業,然後再對各目標企業的目標崗位大致確定上級、同級、下級以及每個崗位其前任和現任。這麼一算,為了挑出一位合適的人才,通常需要15×3×2=90名候選人。

候選人哪裡來呢,職業社交網站上有現成的最好,沒有也不是大問題。獵頭都有自己的人才庫,一年要時不時更新好幾次,對了,說到這,就不得不提邪惡的cold call。

對於互聯網金融之類跳槽如同家常便飯的行業來說,獵頭為了能獲取第一手的資料,會直接打電話到某高大上公司的某高大上部門,不找領導,只和職場新人套近乎,從新人身上得到有利信息。

如果是出差頻繁的行業,獵頭還會向航空公司打聽,最近關於那種出差頻繁的人員名單,因為那就很有可能是獵頭的潛在目標。

看出來了嗎,挖牆腳的獵頭工作可是一點兒都不好乾,要足夠聰明,還要足夠狡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