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结构深度解读 手把手教你搭建VIE结构

VIE结构被广泛应用,众多国内企业采用VIE结构海外上市,例如新浪、百度、阿里巴巴等,均已成功规避外资限制,在境外上市。可是VIE结构该如何搭建呢?八戒涉外手把手教你。

何为VIE结构?

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直译为「可变利益实体」),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s(可变利益实体)。

VIE的诞生背景1、国内目前是限制境外投资者投资很多领域,比如电信、媒体和科技(TMT)产业的很多项目。但是在现实中,一方面这些行业的企业需要融资,但却由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而拿不到银行的贷款;另一方面,外资又对这些领域充满了浓厚的投资兴趣。

2、2001年安然丑闻之后催生的新概念。安然事件之后,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紧急出台了FIN46。根据FIN46条款,凡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任一条件的SPV(项目公司)都应被视作VIE,将其损益状况并入「第一受益人」(即实际控制人)的资产负债表中:

(1)风险股本很少,这个实体(公司)主要由外部投资支持,实体本身的股东只有很少的投票权;

(2)实体(公司)的股东无法控制该公司;

(3)股东享受的投票权和股东享受的利益分成不成比例。

VIE结构的优点

采用VIE结构上市的中国公司,最初大多数是互联网企业,比如新浪、百度、阿里巴巴,其目的是为了符合工信部(MIIT)和新闻出版总署(GAPP)对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的相关规定。中国互联网公司大多因为接受境外融资而成为「外资公司」,但很多牌照只能由内资公司持有,MIIT就明确规定ICP是内资公司才能拥有的,所以这些公司往往成立由内地自然人控股的内资公司持有经营牌照,用另外的合约来规定持有牌照的内资公司与外资公司的关系。后来这一结构被推而广之,应用许多非互联网赴美上市的公司中。

VIE 架构带来了 TMT 产业的黄金十年。对外资限制的 TMT 产业,在 VIE 架构下顺利实现私募股权融资以及上市做大,点燃了国人在 TMT 领域的创业热情,由此推动 TMT 产业的蓬勃发展。过去十余年间,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得以通过 VIE 敲开了海外资本市场的大门。VIE结构如何搭建这些公司通常的做法是:一、公司的创始人或是与之相关的管理团队设置一个离岸公司。一般而言,每个股东需要单独设立BVI公司(之所选择 BVI 公司,是因其具有注册简单、高度保密优势),比如在维京群岛(BVI)或是开曼群岛。

二、该公司与VC、PE及其他的股东,再共同成立一个公司(通常是注册开曼公司),作为上市的主体。

三、上市公司的主体再在香港设立一个壳公司,并持有该香港公司100%的股权。四、香港公司再设立一个或多个境内全资子公司(WFOE)五、该WFOE与国内运营业务的实体签订一系列协议,具体包括:《股权质押协议》、《业务经营协议》、《股权处置协议》、《独家咨询和服务协议》、《借款协议》、《配偶声明》。通过这些协议,注册在开曼或者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母公司最终控制中国的内资公司及其股东,使其可以按照外资母公司的意志经营内资企业、分配、转移利润,最终在完税后将经营利润转移至境外母公司。

案例:新浪VIE模式

新浪是第一个使用VIE模式的中国公司。

新浪早在2000年就赴美上市,彼时,国内互联网企业尚无上市先例,寻求海外突破是唯一选择。而新浪上市前一年(1999年),营收收入283万美元、亏损939万美元、净资产770万美元;上市当年营收1417万美元、亏损5107万美元。这样的财务状况不仅达不到国内上市的条件,更与海外直接IPO 要求差距甚远。为了海外融资的需要,新浪找到了一条变通的途径:

新浪模式就是通过投资离岸控股公司来控制设在中国境内的技术服务公司,并由该技术公司通过独家服务合作协议的方式把境内增值电信公司和境外离岸控股公司连接起来,达到离岸公司合并报表的目的,进而获得上市。
新浪上市公司架构图

2000年,新浪以VIE模式成功实现美国上市,VIE甚至还得名「新浪模式」。新浪模式随后被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效仿,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均以VIE模式成功登陆境外资本市场。新浪海外上市,显示了VIE架构缩短了海外上市的进程。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而且,时间就是生命,谁先上市,谁就抢占了先机,赢得资金上的优势,而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