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心 

來源: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1 -

閨蜜5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多次撩班裏女生的衣服,前幾天,她被幾個女孩家長堵在幼兒園門口輪番轟炸。


「這麼小就撩女孩衣服,長大了還得了?」

「你們家是怎麼教育的? 」

「是不是給孩子看了不該看的東西?」


面對女孩家長的質問和指責,30歲的閨蜜羞愧得差點當場哭了出來。


閨蜜告訴我,兒子的問題其實出在婆婆身上。


一年前,婆婆住進家裏專門負責照顧兒子上學,而她終於如願結束了全職媽媽的生涯,得以迴歸職場。


婆婆對兒子照顧得很仔細,方方面面都很用心,唯一有個習慣特別不好:她會經常當着孫子的面換衣服,甚至也不避諱閨蜜老公在場。


 

閨蜜多次和老公溝通,認爲婆婆的做法不妥。但老公卻說,他家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叫她不要大驚小怪。


因爲考慮到婆媳關係,閨蜜沒再提起這件事,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覺得孩子再大點專門教育一下也不遲。沒想到自己一時的不忍心,竟然害了兒子。

 

- 2 -


閨蜜的經歷,其實並不少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老公在家裏上廁所沒關門,5歲的女兒直接進去洗手;

兒子6歲了,媽媽依然帶着他一起去女浴室洗澡;

孩子上初中了,還是吵嚷着要和媽媽睡一張牀……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越是親密的關係,越應該毫無保留,距離則代表生疏與隔閡。然而,這個認識卻是大錯特錯。


我曾經見過這樣一組家庭。40歲的父親老來得女,對女兒非常疼愛,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他對女兒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女兒10歲了,還在偶爾餵飯、洗澡,每天晚上都摟着女兒一起入睡。在父親眼裏,女兒就是他的一切。


一家人對這樣的生活模式並未覺得不妥,媽媽甚至拿女兒洗澡從不避諱父親這件事,來炫耀父女感情之好。

殊不知,爸爸的行爲已經對女兒造成了傷害。

 

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老師說:「家庭中的隱性性侵害常常被忽視,它不但會破壞孩子的身體界限,還會破壞孩子心理的正常發育軌跡。」

 


- 3 -

前不久,和朋友帶着孩子一起春遊。我們在野外搭了帳篷,朋友家8歲的女兒想上廁所,還沒等朋友帶女兒找個隱蔽的地方,她就蹲在媽媽旁邊開始小解。而當時,朋友的老公、我的老公還有我的兩個兒子都在身旁。


我們一家都覺得有些尷尬,但朋友只是說了句:「這孩子,就這麼着急嗎?」就沒再說什麼。

 

我委婉地和朋友建議,孩子大了,在這方面得注意些了。但朋友無所謂地說:「沒事,孩子還小,自家人不怕的。」

 

自家人就不怕嗎?越是自家人,越應注意纔對。


孩子如果從小意識不到身體的神聖與高貴,會給未來帶來諸多隱患。


認知上的模糊會讓孩子分不清「愛」與「傷害」的區別,在面對真正的傷害時可能會無力辨別,更無力抵抗。

 


去年11月,在一輛公交車上,一名10歲左右的女孩被一箇中年男子摟坐在大腿上,來回撫摸。公交上的乘客覺得中年男子可疑,報了警,警察調查發現該男子和女孩並無親屬關係,認定男子涉嫌猥褻少女。


然而,小女孩不僅對自己被猥褻的事情一無所知,見男子要被警察帶走,還幫着男子求情,稱兩人是認識的好朋友。

 


身體界限感的缺失,很多時候意味着性教育的缺失。


國家心理諮詢師楊陶如說過,她發現很多大學女生在兩性關係中不懂得保護自己,面對男生的不合理要求「不自願」地付出一切。根源就在於,其兒童時期不懂拒絕任何讓自己不喜歡的接觸或侵犯。

 

- 4 -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說過:「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只有如此,愛纔不會成爲變態的掩飾。」

 

父母要想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一定要儘早讓孩子意識到界限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活得獨立而幸福。



3歲以後,不要和異性家長一起洗澡

 

朋友女兒3歲前,一直都是老公給洗澡。3歲以後,老公告訴女兒:「你是女孩,爸爸是男孩,我不再給你洗澡了,接下來由媽媽給你洗。」

朋友說,開始沒覺得女兒有什麼變化,漸漸地,女兒無論是換衣服還是洗澡,都會有意識地避開男孩。

 

3歲,孩子的性意識開始萌芽, 一旦錯過,重建將會很難。


3歲以後異性父母再跟孩子共浴就不合適了,禁止和異性共浴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不要隨便親吻孩子


當我們喜歡一個孩子的時候,會不自覺地親吻孩子,但實際上,隨意親吻孩子就是在破壞孩子的身體界限。

 

兒子小時候,一次被我抱去公司,同事們都非常喜歡,不自覺地在兒子的臉蛋上親了幾口。結果小傢伙用力把臉上的口水抹去,一臉嫌棄。當時覺得很尷尬,我還打趣讓同事多親幾次,看小傢伙什麼反應。

後來學習了心理學,懂得了身體界限對孩子的重要性,才知道,我當時做法是多麼無知。


或許很多父母在遇到類似情景時,也會因爲面子,不好意思拒絕外人親吻孩子,但如果一味地默許,孩子可能會對身體失去界限感,喪失戒備。



「隱私意識」需要父母提醒孩子


孩子的隱私意識會在生活的點滴中逐漸形成,比如,父母不給孩子穿開襠褲;不讓孩子隨地大小便;換衣服時儘量避開孩子;上廁所時注意關門等,這些行爲都幫孩子建立隱私認知。


只有父母首先尊重孩子的身體和感受,孩子才能學會尊重自己。


父母及時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概念,孩子纔會懂得界限的重要性,纔會逐漸形成「保護隱私」的意識。

 

尊重孩子的身體界限,是父母保護孩子的第一步。


即使再愛孩子,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身體界限。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離孩子「遠」一點。


在一個家庭中,只有父母和孩子彼此明確界限,互相尊重,纔會形成自我意識,並對自我負責,如此,每個人才能活得幸福又清爽。


 作者:原心,高校教師,二孩媽媽。願和你一起以理性看世界,以深情暖人心。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邊界力應該如何進行引導和培養呢?


其實就是在一些非常普通的生活場景 ,多說一些話,少做一些事。


比如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都知道要安撫要立規矩,但其實不管怎麼做都有可能讓孩子覺得媽媽在爲他的情緒負責,長此以往,在外面,他也會覺得別人應該爲他的情緒負責。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也請到了周海松老師做了一門《7天培養孩子邊界力》的訓練營,在課程裏她會給出清晰的溝通公式,讓孩子建立清晰的情緒邊界意識,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唯一能夠對自己情緒負責的人。


海松老師是國內第四名中美髮展轉化法戲劇治療師,她會介紹一些好玩的遊戲,輕鬆地讓媽媽跟孩子一起發展邊界力,比如,當孩子跟別的孩子起了爭執,幫忙也不對,不管也不對。


其實只要用戲劇治療裏一個簡單的辦法,就能幫孩子自由地探索他人角色中的情緒,同時釋放和感知自己的情緒。


當然,這麼多年養育環境帶來的自動化思維,不太可能聽幾節課就能改變,所以我們做了這個線上的體驗學習訓練營——《七天培養孩子的邊界力》


爲了讓更多人聽到,訓練營是接近免費的。除此之外,爲了節省你的時間成本,我們花了很大工夫打磨這個訓練營產品,儘量確保你花最少的時間就能學會,並且真的能做到。


同時,我們做了一套孩子邊界力指數測試題,購買課程後,添加小助手微信,即可獲得。


課程設置

第二期於5月22日開營,28日結營。


開營後每天解鎖一節課,一共5節課,平均一節課10-15分鐘,每節課講解一種邊界,並給出相應的實踐辦法。


每個羣有班主任帶着學習,還有羣友互相學習分享,每天花幾分鐘完成一個小作業或者小遊戲。我們還會把大家的疑問反饋給海松老師,讓海松老師爲大家答疑哦~


現在一切還來得及,你30歲才知道的東西,讓他6歲就能擁有。

第二期我們準備了1000個 9.9元體驗營名額

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即可獲得



點擊閱讀原文,更快一步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