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竹林七賢"中的阮籍——賞析《詠懷八十二首》(其二十)

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原本就是文人志士,在政治上有兼濟天下的雄心。但生不逢時,當時的局面是明帝曹叡去世,朝代的更替是他漫漫政治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曹叡的兒子曹芳有帝名無實權,政治勢力主要掌握在曹爽和司馬懿兩方,二人在朝廷中也是明爭暗鬥。此時的他在政治上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或讀書貽情,或傾心山水,或酩酊大醉,或不理世俗,但世事無奈,他不得不敷衍應酬。他首先借病拒絕了曹爽的提拔,司馬懿殺死曹爽之後,逼迫阮籍爲官。本身就在政治上偏於魏朝的他,對司馬家族心懷不滿。因爲他爲司馬家所做的各種政事,司馬家三代君主對其違背立法,放浪不羈的各種行爲,表示容忍的態度。他最後才能安其命。

《詠懷八十二首》(其二十),在這首詩中,阮籍含蓄的用了很多典故來抒發自己的看法和感慨。

魏晉名士阮籍在這首詩中,寫下了自己的感慨

"楊朱泣岐路,墨子悲染絲。"這兩句詩引用《淮南子·說林篇》中的兩個故事,開篇抒情,給全詩奠定了悲慨的基調。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爲其可南可北,稍有不慎便會誤入歧途,等到察覺的時候已經相去千里了;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爲其可以黃,可以黑。浮華的外形常常是掩蓋着本質的。阮籍對於世事的無常,自己的路途,既悲且泣。

魏晉名士阮籍在這首詩中,寫下了自己的感慨

"揖讓長離別。飄颻難與期。"《詩經·豳風·鴟鴞》中的"飄颻"二字,被詩人所引用。《詩序》曰:"《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爲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但是阮籍在鴟鴞後面又加上了"難與期",實爲影射曹操。衆所周知,曹操一直自比周公,招賢納士。在《短歌行》中,他有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願望。再之,曹操和周公一樣有東征的經歷,同樣地曾由於功高震主,被疑有不臣之心。但爲什麼阮籍會發出"難與期"的喟嘆呢?其本質是曹操並不像周公歸政於成王那樣臣服於天子。

魏晉名士阮籍在這首詩中,寫下了自己的感慨

影視劇《軍事聯盟》中荀令君這樣回答過曹操:當初明公逢迎天子,以令諸侯,我們共同起誓永爲漢臣。可是今日的明公還是漢臣嗎?司空不夠,丞相不夠,魏王不夠,大王也不夠!明公想要的是什麼,一步之遙。

就是這一步之遙,曹操去世之前把自己的兒子曹丕安排在了接班人的位子上,曹丕卻不是像武王那樣用武力奪了江山,而是採取了迫使漢獻帝禪讓。曹氏如此高明卻又如此不堪的手段爲後世人所不譽。

"豈徒燕婉情。","燕婉"一詞出自《詩經·邶風·新臺》,本就指婚姻。曹操爲了控制漢獻帝,將自己的三個女兒許配給劉姓天子,本是"燕婉之求"的美事,但是曹劉的最終局面,使得這美麗的面紗下籠罩着一層陰霾。

"趙女媚中山。"這個典故是趙襄子利用自己的妹妹宴飲代王,然後殺了代王。趙女發現自己只是兄長的一枚棋子,女子出嫁從夫,她站在夫家的立場反抗兄長逼迫。而趙女的接班人便是漢帝皇后的曹節,面對曹丕的逼迫,她的立場則與夫家一樣。

"嗟嗟塗上士。何用自保持。"阮籍本是一個局外人,這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與他何關?但世事就是如此,污穢的政治漩渦,還是將他捲了進去,因此,他在詩的結尾沉痛地提出了問號:嗟嗟塗上士。何用自保持?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悲嘆,生於這泥濘之中,又如何保持自己的潔白之軀呢?

魏晉名士阮籍在這首詩中,寫下了自己的感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