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行政院今(14)日通過「金融發展行動方案」,為加速國內金融機構「民民併」,金管會準備將金控公開收購其他金控門檻,從原本的25%降到10%,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表示,本次「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和過去的金融改革的差異在於,本次方案提供金融機構整併誘因,「但是沒有多少時間內完成多少家,並沒有限時限量設計」,我們非常鼓勵民間機構與民間機構的整併,目的是提升銀行綜效。

臺灣金融機構家數過多問題,自扁政府開始,不斷困擾監理機關,但因為有二次金改圖利民營金融財團的慘痛教訓,馬政府與蔡政府對於「金改」的推動上,始終相對謹慎,「金融發展行動方案」雖然調降了民民併的門檻,將公開收購的比率從25%降為10%,但相較於5+2產業的投融資有設定一定時程與目標,金管會對於「民民併」的目標,始終不敢對外宣示。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強調,金融整併需要提供政策誘因,引導最適宜的整併方案,這纔是比較正確的方法,為了加速金融機構整併,金管會這次以「金控」為主體,不再以金控大股東為主體,希望透過金控首次投資其他金控,取得控制性持股的股權門檻,從現有的25%降為10%。

顧立雄表示,金控相互投資的控制性持股,從25%降為10%,並不代表發動併購的金控,不必提出併購計劃與其他退場配套,未來,金控申請投資其他金控持股10%以上,必須提出相關計畫,承諾在一定年限內,取得控制性持股。如果未在期限內取得控制性持股,就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完成股權處分。

金管會:放寬資本計提當誘因

顧立雄表示,過去金控投資其他金控股權,其投資部位必須自金控自有資本扣除,對於發動整併的金控業者來說,發動「民民併」將導致資本適足率的下降,為了鼓勵「民民併」,金管會將提供金控業者政策誘因,假設金控業者計畫3年內整併其他機構,其投資部位在3年內,可以暫列在交易部位,資本計提適用百分之200的風險權數,無需從自有資本中扣除,

不過,金控轉投資金融機構股權,暫列在交易部位,必須提出明確可行退場機制,完成整併以前,不得申請投資另外一家金融機構。

顧立雄表示,金控的資本適足率,是業者申請新業務的申請門檻之一,金管會提供資本計提誘因,可以讓金控的資本適足率,不會降到金管會要求的法定資本適足率加碼2%的門檻,金控業者不會因為啟動併購,導致金融業務無法拓展。顧表示,金管會這段期間就「民民併」的獎勵誘因與相關監理作為,與金控業者溝通,業界對於金管會政策,普遍朝正面發展態度。

檢視相片
20180531-金管會主委顧立雄31日於財政委員會備詢。(顏麟宇攝)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說,為鼓勵金融整併,將放寬資本計提,作為提高併購意願的誘因。(資料照,顏麟宇攝)

財政部:明確排除公股銀行

由於外界難免將「金融發展行動方案」金融整併政策,和扁政府的二次金改進行比較,施俊吉今天再度對金融整併政策定調,他強調,該項政策係提供誘因,鼓勵民間機構整併,「但是沒有多少時間內完成多少家,並沒有限時限量設計,我們非常鼓勵民間與民間的整併,目的是提升銀行綜效。」(推薦閱讀:陳明仁指控顧立雄護航舊客戶 金管會超尷尬

財政部長許虞哲表示,「金融發展行動方案」針對金融整併,現階段已明確排除公股銀行,公股銀行現階段並非推動優先整併的對象,財政部現階段也不可能主動推動公公併或公民併,「我們是公股管理機關,不是實際經營企業,不可能自己跳下去,是否整併應該由業者本身先評估。」

相關報導
行政院啟動三次金改 賴清德:歷任政府最完整、最全面的一次
搶救低薪!金管會明年6月底前公佈「低薪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