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芬利曾在一本關於顔料的書籍中說:“洋紅原本齣自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種寄生蟲——胭脂蟲的鮮血,而昂貴的紫色則來自海蝸牛的眼淚!”這種敘述雖然帶有一定的文學色彩,但多數顔料的發現與提取確實來之不易。

梵高在作品《獻給保羅?高更的自畫像》中就曾用過一種綠色——翡翠綠,這種顔料在19世紀時因為成本低廉,常常用於油畫、水彩和蠟筆製作,不過如今這種顔料隻作為製作殺蟲劑和老鼠藥使用瞭,因為這種鮮艷的翡翠綠含有足以緻命的劇毒。

每一種顔色,背後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

梵高作品與翡翠綠

世界上共有多少種的顔色?赤橙黃綠青藍紫顯然不是顔色的全部,但哈佛大學的一位曆史學傢卻用盡一生的搜集並收藏瞭超過2500種的顔料,也正是因為他的收藏,讓我們看到瞭更多聞所未聞的色彩和與它們相關的趣事。

這位曆史學傢叫愛德華?福布斯( Edward Forbes ),他將一生搜羅來的世界各地的顔料,悉心裝進一個個小玻璃瓶中保存,由於這些顔料多數以最原始的未加工過的粉末狀形式封存在玻璃容器中,所以如今許多顔料都以這些粉末為原始樣色。

愛德華收集顔料的愛好始於19世紀末,他曾購入一幅14世紀的文藝復興早期作品,但由於自己對顔料不夠瞭解,保管不善,作品變色嚴重以至於失去瞭原來的模樣。於是從1900年起的 50 年,愛德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瞭探索顔料上。也是從那一年開始,愛德華計劃周遊世界,他在途中盡其所能的搜羅各地的顔料,並且每次旅行絕不會空手而歸,其中帶迴的就包括來自龐貝遺址的顔料以及在阿富汗發現的青金石等。

每一種顔色,背後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

每一種顔色,背後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

愛德華收藏的顔料

事實上,如同愛德華的那幅保存不善的作品一樣,以往的很多經典作品也是那樣被損壞的。損壞後的的作品修復也是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愛德華在收藏顔料的過程中,漸漸的注意到很多作品中顔料的萃取和製作方法大多早已失傳,這就為作品的保護增加瞭難度,也讓他意識到瞭顔料的重要性,因此隻有將顔料保護起來,纔是保護作品的基礎。如今被愛德華保存起來的這些顔料,都被妥善的保存在哈佛圖書館的斯特勞斯保護技術研究中心裏,為瞭緻敬愛德華,後世將他的這些收藏以其名字命名為“The Forbes Pigment Collection”。

有多少種顔色,背後就有多少故事:為瞭顔料帶來的利益,有人曾不擇手段走私胭脂蟲;英國為不讓西班牙從齣口黑色染料的洋蘇木的交易中獲利,謊稱這種顔色不持久並發布瞭禁令,禁止用洋蘇木提煉黑色,七年後,英國打敗西班牙後,隨即取消瞭禁令......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愛德華 2500 個趣事的一部分:

印度黃,顧名思義源自印度,由隻喂食芒果樹葉和水的母牛尿液製成。由於牛不能消化芒果樹葉,尿液中會含有膽汁,蒸發過濾之後就可以得到印度黃,然而,這些牛因為隻吃芒果樹葉,麵黃肌瘦。所以在 19 世紀的時候,就被印度政府取締瞭。

每一種顔色,背後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

印度黃

骨螺紫,來自海底一種海螺的分泌物。據說 25 萬隻海螺纔能提煉齣 0.02 韆剋這種紫色,如此稀少的顔色成為瞭身份的象徵,凱撒曾規定這是皇室專用色,拜占庭的國王們將宮殿修成紫色,“born in purple”(齣身名門)這個詞也源自於此。

每一種顔色,背後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

骨螺紫

下圖玻璃瓶裏是胭脂紅顔料,而小試管裏的是胭脂紅的製作原料——胭脂蟲,這種小蟲生長在南美的仙人掌上,曾是印加王朝秘不告人的珍寶,也是後來的徵服者西班牙嚴守的商業機密,是中世紀最貴重的紅色染料的來源。這種顔色後來被東印度公司帶到菲律賓,後傳入中國,被稱為“洋紅”。

每一種顔色,背後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

胭脂紅

有一種顔料,從開始就帶有詭異的氣氛,那就是木乃伊棕。在這裏,木乃伊並非形容詞,這種棕色是真真正正是從木乃伊身上提煉齣來的,這種從木乃伊裹屍布上提取棕色樹脂製成的顔料,在 18、19 世紀曾一度非常流行,還有更詭異的傳說是,這種顔料來自木乃伊的肉,而且肉質越好顔色越飽滿。

每一種顔色,背後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

木乃伊棕

顔料有各自的屬性,有的顔料有毒,有的沒有;有的顔料經曆時間的磨損依然久不改色,有的卻已消失無蹤。

大自然有最珍貴和最美的顔色,不妨多留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