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將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納入營商環境的評價等考覈評價體系。從機制的建設、審查的成效和違反制度情況等方面,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對成效顯著的表揚激勵,對工作不力甚至違反要求的通報批評,進一步來增強正面激勵和負面約束。”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如是說。

  2019年,進一步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從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都正在加快步伐。

  記者梳理髮現,自《國務院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於2016年6月發佈以來,國務院各部門均已建立審查機制,對新出臺的政策措施進行審查;31個省區市均已印發實施方案,有序開展審查工作。其中19個省份還提出,建立健全政務和行政承諾考覈制度,完善政務誠信約束和問責機制。

  專家分析指出,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優化營商環境勢在必行。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正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將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納入營商環境的評價等考覈評價體系,可以讓公平競爭審查這一制度能真正“長出牙齒”,充分發揮作用。

  四級政府覆蓋率超97%

  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旨在約束政府行爲,以確保今後政府出臺的各種產業、投資政策,都要以不破壞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爲前提。爲此,2016年6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

  快3年的時間過去了,這項制度落實得如何呢?

  在4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甘霖對此總結道:“不到3年的時間,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已經在全國基本建立。”

  截至2019年2月底,包括國務院各部門、各省級政府、98%的市級政府、92%的縣級政府在內的四級政府都已經開展了審查工作,平均覆蓋率超97%。其中,有18個省區市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全國共審查了新出臺的文件43萬份,對其中2300多份文件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對82萬份已經出臺的文件進行了清理,廢止或修訂涉及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的文件兩萬多份,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分析認爲,公平競爭審查是我國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一個重大的制度性安排。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和公正監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特別是3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進一步推進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推進公平競爭審查的落實工作都是今後工作的重點。

  自我審查需剛性約束

  公平競爭審查主要採取政策制定者自我審查的方式,那麼該如何保證審查質量和效果,怎樣加強監督約束?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重點落在了考評評價體系、文件抽查機制和投訴查處迴應機制這三方面。

  首先是建立文件定期抽查機制。甘霖介紹說:“去年我們開展了重點督查,對國務院八個部門、五個省區市的幾百份文件進行了抽查,抽查之後發現一些問題,而且把問題及時向社會公佈,取得了很好的警示教育效果。出現相關問題文件的部門和省區市有的已經整改、有的正在整改之中。整改情況也在市場監管總局網站上公開了,充分發揮了社會監督作用。”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還會盡快建立定期抽查機制,不斷加大抽查力度,把文件抽查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其次是完善投訴舉報和查處的迴應機制。根據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地要儘快建立公平競爭審查的投訴舉報平臺,或者利用現有的投訴舉報平臺來增設公平審查專欄和專線,對投訴舉報反映的情況要及時進行調查覈實,違反制度要求的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規進行問責,及時曝光典型案例,提高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威懾力和透明度。

  再次是推動將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納入營商環境的評價等考覈體系。王錫鋅認爲,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優化營商環境勢在必行。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正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將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納入營商環境的評價等考覈評價體系,可以讓公平競爭審查這一制度能真正“長出牙齒”,充分發揮作用。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於安認爲,自我審查是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核心,符合我國現有的政策文件體量大、專業政策性強、難以集中審查的現實情況,在短期內不宜作過大的調整,也就是“誰制定、誰審查”。但是自我審查也容易出現動力不足、有失客觀公正等問題。所以,加強外部監督,特別是剛性約束非常重要。

  19省完善誠信問責制

  其實,除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這一國家層面,各省從地方層面對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也是很給力。記者梳理髮現,自《意見》發佈以來,國務院各部門均已建立審查機制,對新出臺的政策措施進行審查;31省份中,已經有19個明確將公平競爭審查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分別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蘇、貴州、寧夏、青海、內蒙古、遼寧、黑龍江、吉林、江西、廣西、海南;19個省區市將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執法監督,案件情況和處理建議要向社會公開,分別是上海、貴州、寧夏、重慶、陝西、黑龍江、吉林、安徽、雲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內蒙古、遼寧、河南、廣西、海南、西藏。

  比如,北京市要求完善政府守信機制,嚴格履行政府向社會作出的承諾,建立健全政務和行政承諾考覈制度。各級政府對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和簽訂的各類合同要認真履約和兌現。完善政務誠信約束和問責機制。進一步推廣重大決策事項公示和聽證制度,拓寬公衆參與政府決策的渠道,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社會監督和約束。

  清理涉企政策引關注

  據瞭解,下一步公平競爭審查的重點是清理存量、嚴審增量、完善制度三個方面。

  如何在清理存量、嚴審增量、完善制度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市場監管總局的計劃是,按照競爭中性的要求,部署清理現行的涉企政策中妨礙民營企業發展、違反內外資一致原則的規定,“這是今年清理存量的一個重點”。圍繞市場主體關注的市場準入、政府採購、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嚴格審查增量的政策文件,防止違背競爭中性的原則。同時改革完善審查制度,按照競爭中性的要求,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對接國際通行規則,進一步完善審查範圍、審查標準和操作程序,彌補制度短板,更加有效地保障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勇分析指出,公平競爭審查是事前審查,從源頭上打破行政壟斷,目的在於防止政策措施排除、限制市場競爭。公平競爭審查不僅關注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公平競爭,同時還要維護全國統一市場,保障所有市場主體能夠公平、充分、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

  記者 萬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