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無合適人選,何必將就?

近期大熱大陸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嘉賓高亞麟爆出名言:「你今年30歲,你不會琢磨,你60歲你都不會想,因為你老會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面前。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

嘉賓焦俊艷是一位不想結婚的新時代獨立女性,但她的爸爸卻覺得女兒思想黑暗。聽了焦俊艷的傾訴,高亞麟若有所思地說了一句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正因為有了這堵牆,我們纔不會琢磨結婚生子、老了以後有沒有人陪伴這些事。」

(網上圖片)

不知何時起,只要女性一踏入適婚年齡就會被統一規劃為「大齡剩女」,父母們就開始了奪命三連催,行動派的父母會直接給兒女們安排相親。 在部分父母的眼中,結婚等於幸福,生子就是孝順。

住在上海的陳晃(音譯)一直喜歡小寶寶的天真可愛,儘管一直被催婚,卻苦於自己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良人結伴。她說:「當我想要孩子的時候,當然首先想到的是找個男人生一個孩子,而事實上,我確實嘗試過,卻沒有成功。」

(網上圖片)

2003年,中國大陸原衛生部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中明確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而隨著2016年放寬的獨生子女政策,大陸政府一直鼓勵已婚夫婦多生孩子,每個家庭最多可以生兩個孩子。因此,IVF(體外人工受孕)的需求激增,有需求的夫婦最多需要等上兩年。遺憾的是根據中國的法律,未婚女性是不允許進行IVF的,而大陸的相關機構亦不能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試管嬰兒和代孕等輔助生殖服務,陳晃因此認為自己運氣不佳。

(網上圖片)

在限制之下,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女性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在美國、俄羅斯、澳洲等國開啟了漂洋過海的選精生子之旅。陳晃隨即加入了一個在線聊天小組,裏面盡是與她有著相同需求的女性,其中不乏有人選擇到國外接受IVF,她對此感到驚訝。

然而,考慮到單身女性面臨著相當多的倫理束縛和輿論壓力,陳晃在長達一年多的糾結後才決定遠赴澳洲生孩子。澳洲被認為是輔助生殖技術領域的領先者。數據顯示,全球第三個試管嬰兒是於1980年在澳大利亞出生的,而每年在澳大利亞出生的每25個嬰兒中就有1個是通過IVF實現的。

陳女士找到了一位能同時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專家,Andrew Kan醫生。Andrew說他接受的中國客戶越來越多:「每個月約有兩個來自中國的客戶。」

(網上圖片)

在參考了精子捐贈者填寫的問卷後,陳女士為她未來的孩子選擇了「父親」。她說:「澳洲」沒有商業化的精子捐贈機構,在澳洲購買任何人體組織(包括精子)都是非法的,而且澳洲保護孩子的權利,將來他們可以聯系自己的『親生父親』。」

雖然陳女士不可以直接聯系精子捐贈者,但在新南威爾士州,通過IVF出生的孩子在年滿18歲後都可以通過註冊表瞭解他們的某些身份信息。

(網上圖片)

每個試管嬰兒的費用大概在1.2到1.5萬澳幣之間。IVF的整個過程包括:在實驗室環境中將卵子和精子結合,隨後將受精卵或胚胎在相關設施中培育生長幾天,最後再將其植入女性的子宮中。根據研究發現,約33%的女性在第一次接受IVF後便成功懷孕生產,即便第一次失敗,當手術進行到第八個週期時,成功概率會增加到54-77%。

陳女士為孩子取名Alice。(網上圖片)

最終,當時33歲的陳晃在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下,生下了一名健康的女嬰。她並不主張改變中國相關的法律規定,但鼓勵更多的單身女性可以追隨自己的夢想。

(網上圖片)

她說:「我不是一個想要改變我國法律的活動家,我認為這只是一個非常非常私人的問題。有人像我一樣,真正愛孩子,但是在合適的年齡卻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那麼,就追隨自己的夢想吧。」

而隨著女性思維越來越獨立及開放,很多女性前往國外生子,於是澳洲的精子庫告急了......

(網上圖片)

由於精子庫短缺,澳洲生育診所呼籲年齡在21至45歲之間的健康男性主動捐精以緩解國內危機。澳洲IVF副教授Peter Illingworth曾在接受訪問時道:「由於精子交易實際上是違法的,所以捐精者都沒有得到報酬。如果有人聯系我們想要捐精,我們的醫生會給他做一個徹底的檢查,包括調查病史和開一場諮詢會議。」

捐精者亦需要填寫一份完整的資料,包括身高、職業、愛好和家庭信息等等。

副教授Illingworth表示,捐精者在進行捐贈前必須參加諮詢會議。

他說:「我們的諮詢顧問會花大量時間與捐贈者溝通交流,因為受捐者生的孩子將來有一天可能會找到他,所以我們必須考慮到個人影響問題。」

儘管任何有關人體組織的金錢交易在澳洲都是違法的,包括精子買賣。但志願者可以報銷他們在捐精過程中產生的任何合理費用,包括停車費、路費和醫療費用。所以澳洲的男性們雖然捐精並不能獲得報酬,但是為了拯救澳洲的精子庫,緩解國內危機。

(網上圖片)

其實選擇性單身媽媽早就不是一個新鮮概念。早在丹麥,每十個通過通過捐精懷孕的媽媽中,就有一個是沒有伴侶的單身媽媽。由於嬰孩出生率極低、完善的福利政策及寬松自由的社會輿論壓力等都讓丹麥成為最適合做「單身媽媽」的地方。但是單身媽媽這一態度卻不止侷限於北歐模式下的自由主義中。

歐美國家的單身女性紛紛把捐精生子的方式作為自己人生的「備選方案」,「精子銀行」的客戶有超過50%都是單身人士,預測這一數據到2020年會達到70%。

(網上圖片)

或許在傳統家庭觀念中,父母雙方都被看做家庭組成的必要部分。很多人聽到「單身媽媽」這樣的概念,都會就是否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及心理表示擔憂。研究表明,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反而在各方面表現更好。

劍橋大學家庭研究中心的教授Susan Golombok表示,單親家庭的孩子表現不好這種傳統觀點的大前提是孩子是在離婚或計劃外懷孕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這些女性一般都會遇到收入減少的情況,這會對孩子產生問題,並會對媽媽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由於分手或者收入危機的巨大壓力,以及經常需要面對的跟前任的衝突,非選擇性的單身媽媽會面臨更大的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這些都會影響到小孩。然而,自主選擇性的單身媽媽則不會經歷這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