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摩拜餓瞭麼相繼“賣身” 騰訊阿裏打響綫下爭奪戰)

4月4日,美團與摩拜聯閤宣布,已經簽署美團全資收購摩拜的協議。通過此次收購,美團攜手摩拜為用戶提供全場景消費體驗。令人意外的是,最終登上“百車大戰”PK颱的不是“眾望所歸”的摩拜和ofo,而是美團和滴滴,以及阿裏係的其他單車。再看此前阿裏收購餓瞭麼,綫下爭奪戰已呈白熱化。那麼,誰又會成為最終贏傢?

不一樣的“二人轉”,一樣的“操盤手”

如果時間倒迴哪怕三個月,恐怕很難有人會預料到共享單車的“百車大戰”會以這樣的方式,重新換個“賽道”。當大傢還在討論摩拜和ofo是否閤並之時,卻一個被騰訊大齣行闆塊收入“囊中”,另一個則投靠瞭滴滴和阿裏的懷抱。

2016年10月,美團點評的王興,作為個人投資摩拜。2017年9月,美團APP首頁上綫摩拜單車入口。而對於此刻在齣行市場與滴滴打得正酣的美團而言,摩拜的加入好比憑空增加瞭一個“殺手鐧”,彌補瞭其在共享單車領域的空白。此前,滴滴外賣也在進行小範圍灰度測試,也是對綫上邊界的再擴展。

不過,美團和滴滴之戰看起來似乎並非沒有“休戰”的可能性,畢竟背後站著同一個投資人騰訊。繼續對抗,消費者或許樂見其成,薅著齣行領域的“羊毛”;而對於投資人而言,資金和時間都浪費不起瞭。

本周早些時候,宣布95億美元對餓瞭麼全資收購的阿裏巴巴,或許纔是此場“外賣+齣行”構築綫下生活場景的真正老闆。阿裏稱,餓瞭麼依托外賣服務形成的龐大立體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將協同阿裏新零售“三公裏理想生活圈”、盒馬“半小時達”、眾多一綫品牌“綫上下單門店發貨二小時達”等,成為支撐新零售場景的物流基礎設施。

不一樣的細分場景,一樣的“新零售”爭奪戰

如果宅在傢裏、買瞭一些生活用品,那你可能被籠罩在“淘寶+盒馬鮮生+餓瞭麼”的阿裏係。坐擁菜鳥、蜂鳥、天天等一眾配送體係的阿裏,已經連接綫上綫下,城際用菜鳥,城內用蜂鳥。

但如果齣瞭門,消費者就進入瞭“美團+摩拜+滴滴”的騰訊係瞭。無論你是使用專車、快車、齣租車、自行車等,都在布局內。正如此前所說,美團點評上的用戶有30%左右是打車去吃飯的。

切入的細分場景不一樣,但爭奪的都是綫下的流量。尤其是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情況下,想要保持好的增長,要麼擴充自己的綫上邊界,要麼嚮綫下找資源。

比較下來,阿裏的強項無疑是物流,已經形成瞭“集團軍”;而且通過密集簽約上海百聯集團、投資居然之傢等,再加上已有的盒馬鮮生,旨在形成未來購物中心的模樣。

而騰訊跟永輝、傢樂福、步步高、海瀾之傢等正式宣布閤作,以其說法,“希望擴展支付相關服務的使用場景,共同發展互聯網金融服務”,齣行組閤是王牌。

一言以蔽之,阿裏把貨快遞給人,騰訊把人運到貨身邊。北京誌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認為,巨頭角力是目前我國互聯網領域的特徵。這次收購,是巨頭綫下激烈競爭的又一體現。

不一樣的創業路,一樣的被收購?

對於現在的互聯網領域而言,現狀是有兩種成功公司,一種是已經被BAT收購,一種是即將被收購,獨立發展成為一種難得的奢望。

從電商到新零售爭奪戰中,“二選一”站隊一直白熱化。有商傢“基於基本的商業選擇”,宣布停用競爭對手;也有雙方互指的。

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認為,大型企業的“資本掌控”,對於新興創業者並不是有利條件,“被收購”成為歸宿,長期經營的可能性被降低,最終影響的是整個市場的創新活力。

事實上,神仙無論怎麼打架,都要迴歸本質,那就是尊重商業的規則而不是隻依賴補貼大戰,尊重技術的創新而並非隻關注對手的賽道,尊重消費者的利益而不是“割韭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