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記者 智瑤報道)火葬、墓葬、自然葬、海葬、樹葬……近年來,不同的殯葬模式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越來越多的市民願意選擇更生態的殯葬方式爲逝者安葬。

圖:家屬爲逝者選擇生態殯葬

近日,記者聯繫北京市殯儀服務中心第一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瞭解到,目前北京市有兩種“零付費”骨灰安葬方式,分別爲自然葬和海葬。自然葬採用特殊木質的骨灰容器,大約半年內即可自然降解,骨灰隨之融入大地。整個葬區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質墓穴,只是一片草坪,前有楊柳,後有松柏,旁邊則是一片湖水。

據瞭解,去年3月,北京市已正式推出“自然葬”這種殯葬方式,目前,北京可實施骨灰自然葬的墓園有兩家,分別爲朝陽區長青園墓區和北京市太子峪陵園。

根據北京市相關規定,採用自然葬方式安放親人骨灰,市民不用掏一分錢,每份骨灰安葬成本價爲4000元,全部由政府直接補貼給公墓,用於業務辦理、購置可降解骨灰容器,提供告別、安葬儀式、日常祭掃、共祭等禮儀和安葬服務。此外,每份骨灰海撒的補貼費用也是4000元,海撒時可隨行6位親屬。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在2018年北京市民政工作會議上透露,2017年,北京生態葬比例達43.85%,全國領先。他指出,今年,北京將加大殯葬惠民力度,完善基本殯葬服務制度。其中,將啓動《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修訂立法調研;研究制定全市殯葬設施專項規劃、規範公益性墓地建設管理指導意見;繼續全面實施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