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10日,來自遼寧、吉林、黑龍江、貴州等4個代表團的32位全國人大代表與2位全國政協委員來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自由貿易區法庭、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法院、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上海鐵路運輸法院,實地瞭解了上海法院在保護營商環境、智慧法院建設、糾紛多元化解、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工作。


代表委員們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視察信息管理中心,瞭解上海“數據法院、智慧法院”建設情況。


代表委員們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視察法庭。


代表委員們正在視察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


代表委員們正在觀看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法院導覽機。


“點贊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設”“讓人和機器相得益彰”“是法院又是家”“這是一個有溫度的法院”“年輕化、專業化法院隊伍讓人眼前一亮”……是什麼讓代表和委員們一路走來一路贊?走訪上海法院,他們又提出了哪些意見和建議?我們來看代表和委員們怎麼說——

 

着力解決知識產權“舉證難”問題——訪全國人大代表王作英



作爲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丹東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員王作英對於農業技術產權保護特別關注。“農業技術研發週期長、研發困難,卻極易遭受侵權,一旦遭受侵權,訴訟中的舉證工作對於企業來說十分困難。”她認爲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出臺了許多有效的舉措,減輕了權利人的舉證負擔。


王作英此次視察有兩點希望,一是希望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能夠推廣到基層法院,幫助解決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困局;二是希望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賠償力度與懲罰力度,從而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高效率審判,強有力執行——訪全國人大代表王豔鳳


在視察了上海破產法庭後,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榆樹市劉家鎮永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豔鳳對上海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有更深的體會,她指出,通過繁簡分流等機制,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地解決商事糾紛,通過強有力的執行措施,讓老賴們感受到司法的威懾力,“還要通過優化破產審判體制機制,促進有運營價值的困境企業司法重整。”


王豔鳳認爲,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爲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如院庭長辦案制度就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有益舉措之一,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應,還要大力推進糾紛多元化解決,爭取在訴前解決糾紛,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

 

年輕的上海法官隊伍——訪全國人大代表王悅


 “醫生是爲人治病除蟲,而法官則是爲社會治病除蟲,醫生和法官的工作有太多的共通之處。”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王悅在旁聽完上海二中院的庭審後說道。上海二中院通過公開報名、公平考覈、公正選拔、公示結果的方式,成立了年齡結構優、學歷學識高的新型審判團隊,此舉爲資深法官、優秀青年法官提供了施展才華、引領提升的良好發展平臺。


王悅代表認爲法官同醫生一樣,其權益保護也不容忽視,因此她建議完善法官職業保障制度和法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保證法官正當履職不受非法幹擾和侵害,從而保障審判權依法獨立公開行使,保障推進落實司法體制改革工作。

 

充滿人文氣息的法院建設——訪全國人大代表支豔茹


視察完徐匯法院,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義縣宜州小學教師支豔茹對“‘甘棠樹下’社區法官工作室”印象深刻,“法官深入社區做普法教育和調解指導,能夠有效提高羣衆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除了社區羣衆,學生的普法教育也同樣重要,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法官能夠走進課堂。”


此次的視察活動讓支豔茹收穫頗豐,也讓她對法院、法官的工作有了新的瞭解。法院信息化建設、輔助事務集約化、新型審判團隊等都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希望這些先進理念和經驗能夠早日推廣到全國,進一步深化“陽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設。

 

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形式實現——訪全國人大代表文廣


全國人大代表、凌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凌鋼股份公司董事長文廣表示:“上海法院在解決‘執行難’工作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此外上海法院通過加強院庭長辦案、完善專業法官會議制度等措施幫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真正地做到‘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文廣在視察過程中瞭解到上海法院審判質效始終位居全國前列,如此優異的成績,他認爲離不開上海法院法官的辛勤工作,法官能夠做到在審判工作中時刻嚴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和一流的業務水平。

 

爲優化營商環境開出司法“良方”——訪全國人大代表朱桂豔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山市環衛處清掃隊班組長朱桂豔特地記錄了“一個深化三個推進”,即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審判專業化、集約化建設,大力推進糾紛多元化解決,推進“數據法院”“智慧法院”建設。“我認爲上海法院積極推進‘透明司法’‘陽光司法’是促進糾紛多元化解決的一個良方,讓企業家、老百姓通過真實的案例增強法律意識。”


朱桂豔認爲,上海在全國率先建立了“12368訴訟服務平臺”和“律師服務平臺”,着實發揮了“領頭雁”的作用,希望能在良好的司法服務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普法教育,讓法律進校園、進社區,從青少年抓起,從小樹立知法、講法、守法的理念。

 

有溫度的法院,看得見的公平——訪全國人大代表劉麗巖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法院。”參觀完上海鐵路運輸法院,該院一系列司法便民措施,給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吉林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駕駛員劉麗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訴訟服務大廳,包含導訴及便民服務區、立案區、自助服務區等三個功能區,各區域功能明確,導覽清晰,“着實便利了當事人,另外像互聯網法庭、全流程網上辦案等,既方便訴訟,又提高效率,而且全程留痕,是‘看得見的公平’。”


談及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司法爲民,劉麗巖認爲,上海法院“12368訴訟服務平臺”入駐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是很好的開始,要抓住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契機,實現“指尖上的司法服務”,讓老百姓足不出戶也能瞭解法院工作。

 

永不停步,大膽探索——訪全國人大代表劉傑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大興安嶺地區人大工委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劉傑認爲上海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體現了以人民爲中心,“老百姓打官司非常方便,立案程序人性化,信息化技術體現司法爲民。此外,轉變了傳統的立案方式,有利於提高審判質效。”


劉傑建議上海法院繼續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上海經驗,希望上海各級法院大膽探索,不要停步,使上海經驗具有普遍性。劉傑還建議國家考慮新形勢下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增加幹警人數,保證案件質量。

 

建立執行工作長效機制——訪全國人大代表劉蕾


“大開眼界,耳目一新。”視察完上海法院後,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同江市同江鎮中心校教師劉蕾說道。


“上海法院的幹警隊伍精簡、高效、專業,爲司法公正做出了貢獻,”她說道,“上海金融法院年輕活力,專業有效地爲營商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有針對性地解決老百姓的問題,上海法院讓司法更有溫度,讓司法落到實處。讓我感觸很深。”


她建議,希望人民法院建立執行工作的長效機制,讓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推廣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訪全國人大代表李宗勝

 

“上海一直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這個前沿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充分體現在司法審判中!”視察完上海法院後,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安行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遼寧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李宗勝深有感觸,其中,“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讓李宗勝尤爲深刻印象。


李宗勝認爲,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如果能推廣到全國的法院,將極大地增強全國司法審判的透明度,也將大大提高法院的社會公信力。同時他也提出無論計算機技術如何進步,法官都要注意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加強職業素養。

 

集中管理提升整體素質——訪全國人大代表李建強


“這是個精益求精的事情。” 全國人大代表、牡丹江恆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抄紙一分廠15號機造紙段長李建強對書記員集中管理辦公十分感興趣。他認爲,人有所長,物有所短,將書記員集中管理後能夠發揮他們的長處,一方面提高了開庭效率,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書記員之間的業務交流,提升了他們的個人能力。“企業家們聚在一起探討怎樣更好地發展,書記員和書記員之間探討的可能是‘怎麼做好一個書記員’。”他說。


李建強建議,法院要加強人性化管理,做好後期保障。

 

上海法院賦予“革命化”新意——訪全國人大代表李桂傑


上海各級法院彙報中常提到的“革命化”一詞,讓全國人大代表、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基礎部教授李桂傑印象深刻。在上海法院“革命化”被賦予了新意,“一方面是政治站位高,另一方面是改革做得很好,不但緊跟最高人民法院的改革步伐,每家法院自身也是在不斷地改革。”她說道。


作爲一名教師,李桂傑建議普法要走進校園。法院應該承擔責任,積極配合學校引導學生樹立懂法守法的意識。“我們的普法教育不能是一時性的,要去形式化,要開展定期的、長效的、有規律的普法活動。”

 

年輕化、專業化法院隊伍讓人眼前一亮——訪全國人大代表李彩雲


在視察活動中,上海法院的隊伍建設給全國人大代表、吉林油田公司新木採油一隊5號井組採油班長李彩雲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格外關注法官權益的保障,“我們一直在大力呼籲更多人能夠理解法官工作的不易,一個良好的審判秩序需要社會的共同維護。”


面對當前“案多人少”的壓力,李彩雲提出,一方面發揮法律共同體的力量,法官與律師應攜手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糾紛多元化解決,另一方面加大法治宣傳教育的力度,尤其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避免流於形式,要入腦入心,實現常態化。

 

讓司法資源下沉基層——訪全國人大代表谷鳳傑


在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法院的甘棠樹前,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三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婦女聯合會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谷鳳傑不停地詢問以“甘棠樹下”命名的社區法官工作室的相關情況。她瞭解到,這個由7名資深法官和23名青年法官及法官助理組成的社區法官團隊,對接了徐彙區13個街鎮司法所,開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工作,“讓矛盾在基層化解,把公正落到實處,這是值得推廣開來的經驗做法。”她評價道。

 

真正爲老百姓做事兒——訪全國人大代表初建美


上海鐵路運輸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綠色通道窗口和上海徐匯法院的“甘棠樹下”社區法官工作室讓熱心公益的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通化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市區營銷抄表員初建美格外感興趣。她用“三個心”評價上海法院的爲民舉措,即暖心、貼心、溫馨。“上海法院爲老百姓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智能數據一網通辦,關注弱勢羣體,爲殘疾人專門服務,是真正爲老百姓做事兒。”聽了工作人員對社區法官的介紹後,她豎起了大拇指。


初建美建議發動社會力量宣傳法律,尤其是利用大學生志願者的力量,讓法治氛圍蔚然成風。

 

有效防控金融風險——訪全國人大代表張海英


全國人大代表、國電雙鴨山發電有限公司化學分廠青年工人組組長張海英表示:“上海法院讓我感到很震撼。”她表示,視察了上海各級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上海法院的高科技、信息化水平首屈一指,智能化水平特別是206工程服務系統的應用便民利民,網上約談、遠程開庭爲羣衆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訴訟途徑,對促進社會穩定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她認爲,上海各級法院的司法改革走在了全國法院的前列,創造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形成了獨到的上海經驗,爲社會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打造了一張靚麗的名片。張海英建議將這些好的經驗整理成文獻資料,推廣到全國法院,使各級法院更好地爲人民羣衆提供優質的服務和保障。

 

小創新解決大問題——訪全國人大代表張慧


“小創新解決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新生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張慧對上海鐵路運輸法院的“小祕書”系統印象深刻,“這個系統實現了審判監督工作精準化,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管理,營造內部公開、公正的環境,減少人際關係的摩擦。”她說道。此外,張慧建議上海法院能夠將好的工作經驗在全國範圍進一步推廣。

 

爲老百姓提供框架性普法清單——訪全國人大代表苗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加工中心操作工苗秀表示,法律法規數量較多,基層老百姓常常不知道哪些法律自己該看,哪些法律適合自己,希望法院開展普法時,能夠針對普法對象情況,提供框架性的清單。談及普法方式時,苗秀希望結合案例多講法律知識,增進老百姓對法律條文的理解。


苗秀還提到,普法工作意義重大,單靠法院一家單打獨鬥遠遠不夠,希望各企業、各組織也能依託本單位的法律部門,建立良好的法律學習和普及體系,增強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滿足人民羣衆的法治需求。

 

思想轉變與科技應用促進公平正義——訪全國人大代表金京哲



在視察了上海二中院無紙化辦案模式以後,全國人大代表、丹東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金京哲深有感觸,他表示,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義,要達到公平正義需要做兩件事:第一是思想的轉變,第二是技術的支撐,兩者一定要合二爲一。“今天成果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領導層面要有想要改革的決心,其次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後離不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萬事開頭難,但是當我們已經看到方向是對的時候,就要堅持下去,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進步。”

 

建設高素質法官隊伍——訪全國人大代表龐輝


“上海作爲國際化的大都市,上海法院的各項工作在全國法院中也是領跑者。”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錦州市松山新區巧鳥辦事處鮑家村村委會委員龐輝說道。在上海二中院旁聽庭審時,法官們讓龐輝記憶深刻,“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們特別年輕,而且學歷很高,從整體上提升了法官的素質,爲辦案提供很好的知識背景。”


在談及法院的執行工作時,龐輝表示對執行法官工作的艱辛深有感觸:“我們不僅要保障好執行法官的人身安全,還要進一步提高法官的待遇,特別是基層法院的法官,包括他們的工作環境、社會福利等。”

 

點贊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設——訪全國人大代表鄭秋林


全國人大代表、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教練鄭秋林表示,技術手段的運用既節省了辦案成本,又提高了法官辦案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還在一定程度緩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規避了一些司法腐敗問題。他建議,在實踐中繼續完善相關係統,爭取早日在全國推廣,將“排頭兵”角色落到實處。


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建設也助力執行工作更出色,鄭秋林認爲上海法院與多家單位合作建立的聯合信用懲戒機制,形成了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高壓態勢,讓“老賴”原形畢露、寸步難行。他建議上海法院加大執行懲戒的宣傳力度,讓“老賴”不敢賴,在全社會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非常強的示範帶頭作用——訪全國人大代表柳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遼寧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柳磊表示,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社會主體都能夠遵守誠信原則,法治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維護社會公序良俗,誠信等原則的貫徹離不開法律強制力作爲後盾。


柳磊認爲,上海法院系統在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做得非常專業。“上海法院的司法實踐就像自貿區的實踐一樣,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對全國法院系統的司法體制改革有非常強的示範帶頭作用。”

 

推廣上海範本,惠及更多羣衆——訪全國人大代表錢萬成


通過參觀、座談和查閱相關資料,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錢萬成概括上海法院的工作有六個特點:政治站位高、改革力度大、中心意識強、專業能力精、技術手段新、工作成果豐。他表示上海法院的專業化、現代化、智能化、國際化水平很高,不僅可以作爲全國法院的模版,也可以說是國際司法實踐的先鋒,在國際上爲中國樹立了形象、收穫了榮譽、贏得了尊重。


他建議,上海高院爲其他省市提供更多可借鑑、可模仿、可複製的範本,讓上海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設成果惠及全國更多地區、更多老百姓。

 

關注法官身心健康和權益保障——訪全國人大代表徐豔茹


聽完上海高院院長劉曉雲對上海法院工作的介紹後,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四季盛寶紡織有限公司後紡車間擋車工徐豔茹十分關心上海法官的身心健康和權益保障問題。“上海法院作爲司法改革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受理的案件數量更多、案件審理的複雜程度更高、法官面臨的工作壓力更大。”她希望鄒碧華的光榮事蹟在鼓舞我們鬥志的同時,也提醒我們關心幹警身心健康。


對於法官權益保障,她表示近年來法官受到人身傷害的案件時有發生,建議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法官個人信息的保護,同時要加大對侵害法官權益行爲的懲處力度。


無處不在的創新和擔當——訪全國人大代表高春豔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春豔告訴記者,此行感受到了上海法院無處不在的創新,無處不在的擔當。無論是辦案模式的創新、還是管理方式的創新,服務機制的創新,都讓她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高春豔說,這次走進上海法院感覺有太多的典型值得梳理,有太多的經驗值得借鑑,有太多的事蹟值得宣傳。她建議司法創新最終要落腳到案件審判執行上,希望上海法院在破解“執行難”上能有新的探索,爲全國法院樹立典範。

 

人才梯隊培養成效斐然——訪全國人大代表郭成宇


“有人能使廢墟變花園,無人卻叫花園變廢墟。”全國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郭成宇現場觀摩案件庭審後感慨,審案的法官如此年輕,可見法院的人才梯隊培養成效斐然。她希望,上海法院能夠繼續發揚優勢,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也向全國各地輸送人才。


法院的案件繁簡分流機制也引起郭成宇的關注。她說,對於複雜案件進行“專家門診”,對於簡單案件開展“快診快斷”,讓“重病”化小,讓“小病”化了,能加速糾紛有效解決。而且案件分流後又通過技術全程跟蹤、全程監督,進一步提升了老百姓的放心度和安全感。


這是實實在在地爲老百姓考慮——訪全國人大代表郭凱


上海徐匯法院給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盤山縣太平鎮張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高度贊同了徐匯法院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作出的努力,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權益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護。


同時,上海徐匯法院精心打造的“法學階梯”項目讓郭凱深感法官培訓工作蘊含的長遠意義,他希望,法院能夠藉助項目平臺進一步提升法官素養,當然也可以通過定期邀請高校教授開展專題講座,來提升政法幹警的綜合素養。

 

家事法庭是法院也是家——訪全國人大代表鹿新弟


“一推門進去,感覺那既是法院,又是家。”全國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製造技術部工藝技術室發動機裝調工鹿新弟,在走訪上海徐匯法院家事法庭後這樣感慨。他表示,審判席和原、被告席的圓形佈置,牆上“家和萬事興”的壁畫都讓他覺得特別溫馨,相信當事人到了這裏也會變得心平氣和起來。在聽取社區法官工作室的相關介紹後,鹿新弟表示,這項工作讓法院和老百姓之間真正變成了“零距離”。建設法治社會,老百姓需要法律知識,他希望法院能夠經常性地到基層和老百姓“打交道”。


信息技術得到了淋漓盡致應用——訪全國人大代表曾麗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民族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曾麗觀看了206系統的視頻介紹後頗有感觸,她認爲信息技術在上海法院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應用,尤其是206系統,對於規範案件審判標準、預防冤假錯案、提升法院公信力有非常好的作用,是人機合一的典範。對此,她建議上海法院加強研發,完善相關係統,豐富更多數據,儘快將先進系統及技術推廣到全國,讓老百姓都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曾麗建議法院要加強宣傳力度,組織法官走進校園開展更多法治宣傳;要加強各地區各國家之間的法律交流,增進瞭解和理解,彼此取長補短,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遞中國法治聲音;同時,她還建議法院系統成立專門機構,對相關“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外企業提供司法保障,更好服務國家倡議。

 

讓人和機器相得益彰——訪全國人大代表韓秋香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營口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韓秋香提出,即使擁有再先進的智能系統,人永遠是主體,所以必須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法院隊伍,與高質量的智能系統相配合,將人的力量和機器的智慧發揮到最大化,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對於將專業的民間商事調解組織、行業協會、商會引入涉自貿區商事糾紛多元化解,韓秋香說,這是一項很好的舉措,它既是人民法院解決新時代新問題的新方法,也是對傳統文化中“鄉賢治理”等思想的繼承和拓展。

 

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訪全國人大代表焦雲


“上海法院在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幫助企業規避法律風險,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做得很到位。” 全國人大代表、寶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焦雲對上海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建設、無紙化辦案模式、“智能小祕書”系統也印象深刻,他認爲上海法院在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方面起到了率先引領作用。


焦雲希望,法官們在司法實踐中能夠正確理解政策與法律的關係,把握準從因到果的判定,把握好自由裁量的空間,通過案件的公平公正處理,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切實爲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科技促進公正——訪全國人大代表鮑文波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潤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鮑文波指出,司法工作專業性很強,老百姓對程序正義的不理解,對裁判結果的不認可嚴重損害了司法的公信力。上海法院向科技借力,通過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清晰地將庭審語音識別記錄、庭審示證等過程呈現在原被告面前,增強了他們對法院裁判的信任感。同時,系統具備“單一證據校驗功能”“證據鏈審查判斷”等功能,發現問題後能夠第一時間向法官提供預警,進一步保障了司法的公正。


“這是一場庭審的科技革命,也將引發質的飛躍。”鮑文波希望,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能夠得以推廣,特別是向基層法院推廣。他認爲,基層法院案件量多,與老百姓接觸最緊密,加強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的應用,能夠以公開促公正,提升老百姓對司法工作的認可度。

 

庭審體現了有效率的司法——訪全國政協委員李正國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李正國用“高、專、精”三個字表達了對上海金融法院的高度肯定,“高標準、專業化和精品意識讓我看到了一個眼界開闊的金融法院。”


作爲法律共同體的一員,李正國非常看重上海金融法院的示範判決,他表示,精品案件有極強的示範指引作用,不僅能夠指導類案判決、統一司法裁判尺度,還有利於市場主體完善商業規則、形成預期,爲營造穩定透明的金融法治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改革創新意識很強——訪全國政協委員黃寶榮


在上海三中院,代表們見證了破產案件債權人會議遠程連線模擬。三中院與地處蘇浙皖三省的鐵路運輸法院、看守所、監獄以及上海市郊法院之間實現庭審視頻互聯互通,減少法官和當事人開庭往返奔波。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監督委員會委員,甘肅省白銀市副市長,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黃寶榮認爲遠程法庭的設立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便民利民。


他認爲,上海法院的黨建工作做得不錯,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加強黨風建設與黨的領導。此外,他表示,上海法院的創新改革意識很強,敢爲人先,是改革的前沿城市,“真正實現了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實現了以審判爲中心。”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記者:萬紫千

訊員:郭燕 張巧雨 張超 姜葉萌 何瑞鵬 王笛

編輯:魯婧晗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