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狄爾泰Wilhelm 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德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

他曾研究黑格爾青年時期的手稿,於1906年發表了《黑格爾青年時代的歷史》。最初屬於新康德主義,後轉向生命哲學,致力於所謂「歷史理性的批判」,主張「歷史的相對主義」。認為哲學的中心問題是生命。通過個人「生活的體驗」(Erlebnis)和對生命同情的「理解」(Verstehen),就可認識到文化或歷史即生命的體現。強調和不同的生活類型(理性的、情感的、意志的)相應的是不同的宇宙觀,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宇宙觀為其特徵。他同時認為任何一種宇宙觀都是相對的,這就是歷史主義的要義。

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重要流派,如雅斯貝爾斯的精神病理學、胡塞爾的現象學、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伽達默爾爾的解釋學都帶有狄爾泰論述的烙印;在社會學方面,韋伯、曼海姆等也受到狄爾泰的影響。著作有《精神科學導言》、《哲學的本質》、《世界觀、哲學和宗教》等。

海因里希·約翰·李凱爾特(Heinrich John Rickert,1863年5月25日-1936年7月28日),德國哲學家和歷史家,新康德主義弗賴堡學派的代表人物。1863年5月25日出生於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1936年7月28日逝于海德堡。 歷史觀 19世紀可以說是蘭克史學發展的蓬勃期,但一些人並不認同蘭克史學的「絕對客觀」是存在的,尼採在一篇名為〈歷史的用處及其弊病〉中說:「按蘭克以及科學派的歷史主義思想而言,那麼,歷史是沒有生命的,是完全為一堆死的材料、死的東西。」

但他是哲學家,所以這段看法沒有受到大家的重視,直到他提出類似的看法才為人所接受。 李凱爾特把科學分成四類:第一種是不涉價值又講通則的(non-valuing and generalizing),即純粹的科學,自然科學屬之。第二種是不講價值但講個別性的(non-valuing and individualizing),強調個別的特殊性,地質學、生物學屬之。第三種是涉及人的價值又講通則的(valuing and generalizing),有發展規律人文活動,社會學、經濟學屬之。第四種是有價值問題且有個別性的(valuing and individualizing),即是歷史。

滕尼斯,總算是有一個聽說過的名字了(大霧)

齊美爾的興趣極其廣泛,作為一名社會學家,他認為社會學不是單一的學問,而是一個運用其他學科總整而成的新學問。(我也是這個觀點)

韋伯要出現了,可以說他是20世紀初最偉大的社會學家之一。

任何多餘的修辭都將影響閱讀體驗,建議大家好好看書。

建議仔細讀這一段。

建議仔細讀這一段。

建議仔細讀這一段。

(當然肯定有mao……)

韋伯的典型理論,科層制。

一個只用馬克思主義範式分析的人可能會忽略韋伯所說的這一點。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