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媽祖林默的母親拜叩觀音神奇懷孕,到她降生時飄蕩的香氣、閃閃的紅光和春雷般的聲鳴。

  從不時得到觀世音菩薩、玄通道長的賜法,到海中魚獸競相拜瞻,這種種神異充分說明,媽祖林默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她註定要成爲仙人、位列仙班的。

  宋太宗雍熙四年,按照今天的公元紀年法,就是公元987年。

  這一年,媽祖林默已經二十八歲了。農曆的九月初八,是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這一天,家家都在準備明天的重陽佳節。

  故人們對重陽節歷來有着特殊的感情(資料圖)

  關於重陽節的淵源,還得從素有文化源頭之稱的《易經》說起。《周易》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都爲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

  同時,九九重陽,因爲與漢語中的“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的數,故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含意,重陽佳節,可謂寓意深遠。

  秋遊賞景,或臨水怡情,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故人們對重陽節歷來有着特殊的感情。

  唐朝詩人王維曾賦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至今仍膾炙人口: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一天,林府上下也在忙忙碌碌,備置禮品,準備明天登高山,賞秋景,過個有意義的重陽節。

  話說媽祖林默早晨起牀後,也像往常一樣,整理一下自己平日裏穿過的衣物,把其中一件紅色長裙找了出來。

  這件紅裙子是她自己非常喜歡的,平日裏非常珍愛,捨不得穿,她決定明天就穿這件紅裙子出去登山。

  “我心好清淨,不願意居於凡塵世界。”(資料圖)

  晚飯的時候,衆下人一邊吃着飯,一邊談論着明天登山過節的事情,丫鬟們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我們去爬哪座山呢?”

  “老夫人不是都已經定下來嘛。那座山高,風景也好,村裏人大家都去,也熱鬧。”

  “可是,大家都去,人太多了,擠都擠不過來,不如換座山吧。”

  “你說了可不算,這可是老夫人定好的。”

  “是啊,我們不說這個了,還是談談明天大家許個什麼願好?”

  於是,衆人開始岔開話題,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起許願的事情來。

  另一間房裏,媽祖林默正陪着幾個姐姐和母親一起吃飯。幾個姐姐雖然早已出嫁了,但是孝心不減,今天特地趕回孃家準備明天陪母親登山過節,祈求長壽。

  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媽祖對諸位家人輕輕說道:“我心好清淨,不願意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節,想去爬山登高,所以預先和你們告別。”

  衆人根本沒有聽明白妹妹林默言語的弦外之音,一個姐姐接口道:“我們這次回來就是陪你們登山過節的,到明天,我們大家一起去嘛。”

  吃完飯後,各自休息,一夜無語。

  正在登山的人看到忽然起雲了(資料圖)

  第二天清晨起牀,各自梳洗打扮後,按照昨日的安排,開始出發爬山登高去了。

  媽祖林默起牀後,先是對天焚香,接着唸了下經文,而後對衆人說:“今天我要登山遠遊,實現自己的心願。

  不過我選擇的那條道路異常崎嶇難走,且路途比較遙遠,你們大家不得與我同行。”

  衆位姐姐笑着安慰她說:“不會是偷偷許個不想讓我們知道的願望吧。你要自己遊,就去遊便是了,不必擔心我們尾隨你,不過你自己也要小心點纔是!”

  於是媽祖林默離開衆人,自己找了一條非常少人走的路,輾轉騰挪,不一會兒就來在了湄峯的最高處。

  站在峯頂最高處,放眼四顧,但見幾朵白雲在頭頂不遠處緩緩遊過,微風拂過臉頰,令人心神俱爽。周圍的小山似乎低頭伏拜,此情此景令人恍有“豪情萬丈之感”。

  林默心中有着說不出的複雜感受,不知道是歡喜,還是不捨。而這時,天上的雲彩開始越聚越多,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間就佈滿了濃雲。

  媽祖飛昇(資料圖)

  正在登山的人看到忽然起雲了,似乎要下雨,於是停下腳步,遲疑不決,不知道是上還是下。

  就在這個時刻,忽見天上濃雲處閃過一道白光,直衝天上而去,而同時天空中傳來陣陣絲竹管絃奏起的仙樂聲。

  白光在空中稍稍停留了的間隙,衆人但見湄峯山上有朵彩雲環繞飄動,衆人隱約看到林默宛如仙女一般正乘着長風、駕着彩虹色的祥雲,戀戀不捨地俯視家鄉,沒過多久,白光上天而去,彩雲複合,衆人再也看不到林默了,天上的仙樂也停止了,天地間重新恢復了往初。

  後來,人們探聽得知,林默成仙了。此後,媽祖經常顯靈,各地百姓時常能看到她有時現身於在山岩水洞之旁。

  有時盤坐於彩雲霧靄之間,有時會穿着紅衣飛翔於海上,有時會託夢給受困之人,隨機顯化,救人急難,護國佑民。

  當地百姓爲感激她的隆恩,就在湄峯建起媽祖祠廟,虔誠敬奉。

  據傳,祖廟後的摩崖“昇天古蹟”處就是媽祖飛天的地方,後人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編輯:如風)

  作者簡介:

  於國慶,男,哲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老子學刊》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爲中國哲學、道家道教歷史與文化等,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已出版《道教與傳統兵學關係研究》等論著十部,在《哲學研究》《宗教學研究》《周易研究》等公開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未完待續……

  聲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