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人在集體中都會受到周圍環境、風氣的影響。自古以來,吏治就是關係國家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中央下大力氣整頓吏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縱觀習近平總書記歷次重要講話,我們發現,他曾數次引用古典詩句、諺語闡述思想。從理想信念到作風品性,從嚴明紀律到匡正方法,既有諄諄告誡,語重心長;也有殷殷期望,寄意深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爲官之道時引用的經典,對讀懂新時代中國政治生態新氣象,有積極意義。

理想和信念

★“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周恩來同志出生於1898年,在他青少年時期,由於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社會危機空前深重,人民命運十分悲慘。面對國家危難和人民困苦,周恩來同志決心“爲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誓言“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圖破壁”的遠大志向。周恩來同志和他那一代傑出中國共產黨人一樣,深入思索,挺起脊樑,苦苦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在紀念週恩來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8年3月1日)

★“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要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爲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6年10月21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我們推進改革的原則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隨着中國改革不斷推進,中國必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同時,我也相信,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將爲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推動力量,而且將爲世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

(2014年4月1日)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6年7月1日)

作風和操守

★“莫道百姓可欺”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喫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係。封建時代的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

——同山東省菏澤市及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時的講話

(2013年11月26日)

★“表裏如一、知行合一”

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全方位向黨中央看齊,做到表裏如一、知行合一;必須是具體的,不能光口頭講講,要落實在各個方面、各項工作上;必須是堅定的,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做到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同中央辦公廳各單位班子成員和幹部職工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2014年5月8日)

★“學者非必爲仕,而仕者必如學”

我們擔負着黨和人民交付的重大職責,形勢在發展,任務在變化,以不變應萬變是不行的。要懂得“學者非必爲仕,而仕者必如學”的道理,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態度對待學習,真正把學習作爲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在好學樂學中實現“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在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

(2015年12月28日、29日)

★“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這裏,我還要強調一下家風問題。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幹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後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有的將自己從政多年積累的“人脈”和“面子”,用在爲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說:“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2016年1月12日)

★“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

要多積尺寸之功。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鍼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時刻保持人民公僕本色。要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

——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2018年3月10日)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各級幹部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努力營造良好從政環境。要緊緊盯住作風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及時跟進相應的對策措施,做到掌握情況不遲鈍、解決問題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積壓,誰以身試法就要堅決糾正和查處。要從解決“四風”問題延伸開去,努力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幹部生活作風,努力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加強治本工作,使黨員、幹部不僅不敢沾染歪風邪氣,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風邪氣,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

——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2014年10月8日)

規矩和紀律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沒有規矩不成其爲政黨,更不成其爲馬克思主義政黨。我認爲,我們黨的黨內規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爲規範和規則。黨的規矩總的包括什麼呢?其一,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其二,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其三,國家法律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全黨必須模範執行。其四,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2015年1月13日)

★“紀綱一廢,何事不生?”

“紀綱一廢,何事不生?”在這裏,我要十分明確地說,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不能鬆,腐敗問題是腐敗問題,政治問題是政治問題,不能只講腐敗問題、不講政治問題。幹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於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在政治問題上,任何人同樣不能越過紅線,越過了就要嚴肅追究其政治責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絕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價,誰都不能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當兒戲。

——《當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2014年10月23日)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黨紀國法不能成爲“橡皮泥”、“稻草人”,無論是因爲“法盲”導致違紀違法,還是故意違規違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則就會形成“破窗效應”。明代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說:“人心似鐵,官法如爐。”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鐵,終扛不住法律的熔爐。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倖,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也沒有“鐵帽子王”。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2015年2月2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一直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這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對領導幹部配偶和子女等經商辦企業,黨紀國法都有明確規定,問題是沒有落實好。對領導幹部,要求就是要嚴一些,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2015年3月5日)

態度和方法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領導幹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說的就是反對學習和工作中的“空對空”。戰國趙括“紙上談兵”、兩晉學士“虛談廢務”的歷史教訓大家都要引爲鑑戒。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並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領導幹部要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着問題學,拜人民爲師,做到幹中學、學中幹,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千萬不能誇誇其談、陷於“客裏空”。

——在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2013年3月1日)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會的日常運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執政黨的建設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託,牢記責任重於泰山。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瞭解國情,瞭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

(2013年3月19日)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並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爲,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爲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羣衆的好口碑、歷史沉澱之後真正的評價。

——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2018年3月8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幹部成長是有規律的,年輕幹部從參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長爲黨和國家的中高級領導幹部,需要經過必要的臺階、遞進式的歷練和培養。我們不能唯臺階論,但必要的臺階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現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許多同志有這樣的體會,參加工作後,在普通崗位上經歷一些難事、急事、大事、複雜的事,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國情、社情、民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接地氣”,正所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早熟的果子長不大,拔苗助長易夭折。幹部多“墩墩苗”沒有什麼壞處,把基礎搞紮實了,後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3年6月28日)

★“遊必有方”

當前,在請示報告制度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幹部目無組織,幹了什麼、人跑到哪裏去了,組織上都不知道,泥牛入海無消息。有事要找他,衆裏尋他千百度,頗費周折。孔子說“遊必有方”,我們的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是連這一條都做不到,那就成問題了。對不請示報告的幹部,黨組織要格外注意,可能就是要出問題的前兆。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2014年1月14日)

(記者 楊俊峯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