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是全国质量月,同时也是很多零售企业推广营销的繁忙季节,但有些超市或公司却因为一时疏忽给自己和企业造成了损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不久前,深圳、郑州、济南等地的多家中小超市陆续被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约谈,称接到投诉,涉嫌经营的某某商品的条码过期,要求配合调查,需提供相关商品的进货台帐、单据等,如果违法行为属实,将面临罚款。

  很多企业负责人就纳闷了:只听说有商品过期,从没有听说商品条码过期。商品条码就那几条黑白相间的线条,加上一排数字,我没有听说有过期这个说法啊,我又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过期?

  零售大侠们,在商场混迹这么多年,还不了解商品条码为什么会有「有效期」?是时候补补功课了。

  商品条码的前7-10位为厂商识别代码,是国际通用的商品标示系统中标识厂商的唯一代码,在我国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厂商识别码的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满3个月内凭相关证件办理续展。

  接著很多小伙伴们会问,商品条码过期会有什么风险?什么部门监管?如何罚款?

  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未经核准注册使用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在商品包装上使用其他条码冒充商品条码或伪造商品条码的,或者使用已经注销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责令改正,处以30000元以下罚款。

  由此可见,商品条码过期将被高额处罚!一般由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辖区内的商品条码执法检查。那么问题来了,条码过期是厂家的事,应该由厂家来承担责任,与超市有什么关系呢?表面上看确实应该由厂家承担。但再细想,为什么会出现商品条码过期?厂家为什么不去续展?原因不外乎几点:厂家倒闭、货源来路不明条码伪造等,既然是这样,那又哪里去找厂家呢?超市终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总而言之,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零售超市应该从正规渠道进货,避免有假冒、伪造条码;厂商更要留意商品条码证书的有效性,保证条码证书的实时有效,一旦发现商品条码快过期,请赶紧进行续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