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點出,我國未來將積極參與全球事務,廣泛交流合作,並在亞太地區扮演「和平的堅定擁護者」,「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時隔兩年,蔡政府對外關係的經營卻明顯地往聯美製中的方向靠攏。在臺美交流日深的同時,我國也面臨友邦接連斷交,以及來自北京各方的施壓,例如軍機、艦演訓的力度增強、要求外企正名「中華臺北」等嚴峻形勢。歸根究柢,乃昧於國際政治的運作邏輯,以及違背世界潮流所致。

就前者而言,涉及美中如何看待「臺灣問題」。從美國的角度而言,其為維持介入亞太事務的基礎,在此議題上力求兩岸保持和平,且反對其中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而中國由於民族情感與地緣戰略之整體考量等因素,統一臺灣是其唯一選項;然而,由於雙方長期以來在國際政治與全球治理的運作大有合作空間,因而彼此妥協,兩岸方分治至今且大體維持現狀。

在此脈絡下,我國與任何一邊關係的疏遠皆非好事,因為這將導致美中任一方選擇以政策工具懲罰臺灣,迫使我方遵守或避免違背其意願。例如,目前臺美熱、兩岸冷的狀況中,中方即藉由前述行動施壓臺灣,企圖使我國屈服。

從後者而論,則可見我國路線與周邊各國大相逕庭。東亞與東南亞各國家面臨中國崛起的現實,為謀取最大的國家利益,「避險」成為多數國家對外關係經營的基本走向。即便是美國傳統盟友如日本,眼見川普上臺後美國對外政策紊亂,也開始與中國接觸,改善日中關係。另外,由於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各國紛紛希望藉其帶動國內經濟成長,擺脫經濟發展的泥淖。特別是一帶一路推出後,各國更顯依賴中國,例如東南亞國家便積極引入中國的資金與技術,發展其國內基礎建設。而我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日高,更無對抗的資本。

從上述運作脈絡及當前趨勢可見,我國聯美製中的構想並非最佳選項,而是應該在兩者間尋找平衡,方能重拾我國在此棋局的主動性。事實上,過去的歷史也證明,穩健的美中臺三角關係纔是合宜的道路。不僅我國在國際場合的參與度得以上升,經濟的發展也日益蓬勃。因此,我國政府應審思如何重新恢復兩岸關係,謀求彼此共識,攜手合作建立區域和平。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臺,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