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楊冪獲得金鷹節「最佳人氣女演員獎」,獎盃為水晶杯。

2016年,趙麗穎獲得金鷹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獎盃為金盃。

關於這兩位當紅小花旦,頂級流量女星,她們分別獲得的金鷹節水晶杯,金鷹獎金盃,究竟誰更重要,兩人的眾多粉絲們,這兩年來一直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這裡就從金鷹獎和金鷹節的歷史談起,理清一下這個國家級獎項的沿革脈絡。

金鷹獎最早創辦於1983年,由浙江廣電主辦的《大眾電視》雜誌設立,當時名為「大眾電視金鷹獎」,1997年更名為「中國電視金鷹獎」,由中國文聯和中國視協舉辦,是歷史悠久的國家級電視獎項。獲獎者由廣大觀眾投票評選產生。

從2000年起,金鷹獎升格為「金鷹電視藝術節」,主辦單位增加了湖南廣電總局,具體承辦改為湖南衛視,每年固定在長沙舉行。(2005年後精簡獎項,又改成每隔2年一屆)

至於2000年以後,金鷹獎和金鷹節的關係,就好比是電影金雞獎/電影百花獎和「金雞百花藝術節」的關係,前者是後者的重要組成部分。

或者說,每屆多人的金鷹獎「觀眾喜愛演員獎」,從2000年起,已經成為金鷹節評出的一個獎項。金鷹節同時也評選其他獎項,如「最佳人氣演員獎」、「最佳表演藝術獎」等。

1999年的金鷹獎,男女優秀主角獎各設三人,男女優秀配角獎各設三人,然後從男女優秀主角中,觀眾們再選出一名「男女最佳主角獎」,分別是唐國強(《雍正王朝》)和趙薇(《還珠格格》)。

2000年,金鷹獎升格為「金鷹電視藝術節」後,金鷹節的主辦方,將上屆金鷹獎的「優秀主角獎」改為了「觀眾喜愛的主角獎」,「優秀配角獎」改成了「觀眾喜愛的配角獎」,

而「最佳男女主角獎」更名為「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獎」,在繼續評選男女主演獎各三人,男女配角獎各三人的情況下,改為從這六個獲獎的男演員中,選出一個「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獎」,從這六個獲獎的女演員中,選出一個「觀眾最喜愛的女演員獎」。

組委會副主席稱:【最佳演員並不一定是觀眾最喜愛的,這個獎本身是以觀眾評選為主,所以組委會為了強調觀眾的參與,特意更名為『觀眾最喜愛的演員』,這個獎不是按角色評出的,因此不受主配角的限制。】 

最後,在觀眾的踴躍投票下,拿了金鷹「觀眾喜愛的男主角獎」的陸毅(《永不瞑目》),戰勝其他五位獲獎男演員,拿了「最受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拿了金鷹「觀眾喜愛的女配角獎」的周迅(《大明宮詞》),則戰勝了其他五位獲獎女演員,包括三位獲得金鷹「觀眾喜愛的女主角獎」的演員,獲得「最受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

兩人都是分別手捧一金一銀兩座獎盃,一起領獎合照,雙雙開走奧迪車。

2001年,第二屆金鷹節,金鷹獎再次改制,不再區別主角配角,合併為統一的「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為行文方便,下文簡稱「金鷹觀喜獎」】各五人,同時繼續設置金鷹節「最受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做為壓軸大獎,由觀眾在得獎的這十人中現場投票產生。最後是濮存昕(《光榮之旅》)和曹穎(《大雪無痕》)得獎,獎品為價值6萬元的純金獎座。

2002年,第三屆金鷹節,「金鷹觀喜獎」又被縮減為男女各三人,而金鷹節觀眾票選的「最受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被主演《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孫海英、呂麗萍夫婦奪得。

然而,這屆金鷹節辦得不甚成功,因為「最受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纔是每屆金鷹最高大獎,因此其他獲得「金鷹觀喜獎」的演員,當然有些不是很情願來給他人捧場擡轎,也就造成了多名「金鷹觀喜獎」正式獲獎者,金鷹節缺席不到場的尷尬情況,因此,在那以後,金鷹節再次開始了改制。

2003年,第四屆金鷹節,「金鷹觀喜獎」又被重新擴編為男女各五人,金鷹節「最受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被改為「最具人氣男/女演員獎」【為行文方便,下文簡稱「金鷹節人氣獎」】,獎盃為水晶杯,另外金鷹節新設置「最佳表演藝術男/女演員獎」,【為行文方便,下文簡稱「金鷹節藝術獎」】,獎盃同樣為水晶杯,

而且,【金鷹節有史以來最關鍵的一處改動】:金鷹獎提名男女各十五人,無論最後的「金鷹觀喜獎」,還是「金鷹節人氣獎」,還是「金鷹節藝術獎」,都是從這三十人的名單中評選出。「金鷹節人氣獎」仍舊是觀眾投票選出,「金鷹節藝術獎」則是評委會專家評選產生。

理論上在這個改動之後,「金鷹節人氣獎」就不再是從「金鷹觀喜獎」獲獎者中評出的最高大獎了,而三個獎項的得獎人選甚至可以完全不重合,即使是沒有得到「金鷹觀喜獎」的提名者,也可能獲得「金鷹節人氣獎」或者 「金鷹節藝術獎」,這也就造成了持續至今的許多爭議,眾說紛紜,更無定論。

當然,從金鷹節直接承辦方湖南方面的角度,為了保證金鷹電視藝術節的人氣和觀注度,他們當然要將觀眾投票參與的「金鷹節人氣獎」,繼續捧為每屆金鷹節最受關注的壓軸大獎,由在場最高領導頒發,頒獎流程從來也是最長。

而「金鷹觀喜獎」和「金鷹節藝術獎」,都是在頒獎典禮中途頒發,在歷屆金鷹節中,受關注程度均不如最後壓軸的「金鷹節人氣獎」。

2006年,第六屆金鷹節,就首先出現了張國立老師(《五月槐花香》)被選為「金鷹節人氣獎」,但他卻並不是該屆「金鷹觀喜獎」得主的狀況。

當年因為《亮劍》「李雲龍」紅遍全國的李幼斌老師,本是眾望所歸的人氣獎大熱門。李老師雖然拿到了「金鷹觀喜獎」和「金鷹節藝術獎」,但沒有得到壓軸的「金鷹節人氣獎」,當時還是有資深媒體人為其不平。

張國立和李幼斌兩位老師畢竟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因此爭議還不算大,而金鷹節承辦方和組委會長期以來的另一大問題,就在於他們既希望觀眾們踴躍為自己喜愛的演員投票,讓節目獲取最大關注和利益,因此經常給一些流量大、關注度高的明星以提名,

卻又不情願當真讓那些粉絲眾多的偶像明星,就這麼靠強大的粉絲投票力,贏了那些演技優秀的演員而得獎,生怕因此會引發公眾羣嘲,損害金鷹獎項權威性。

2010年,因為《一起去看流星雨》而爆紅,吸引了無數未成年粉絲的鄭爽,年僅19歲就獲得了金鷹獎提名,並在她廣大粉絲的踴躍投票支持下,在「金鷹節人氣獎」的投票中,一路遙遙領先於其他幾位實力派女演員。

然而,金鷹節主辦方,卻絕對不敢把這個分量極重的壓軸大獎,因此就頒發給剛剛成名、資歷極淺的鄭爽。可能是經過協商,這個獎頒發給了「後期票數反超」的海清。

鄭爽在出席頒獎典禮時幾乎是強顏歡笑,據說還「在臺下哭泣,被閆妮遞給紙巾」。

2012年,因為古裝雷劇《宮鎖心玉》大爆特爆、當時紅透半邊天的楊冪,雖然沒有因為該劇的「洛晴川」被提名,卻因為另一部戲《北京愛情故事》,一個人設原本不佳的女配「楊紫曦」獲得了該屆金鷹獎提名,也擁有了競爭「金鷹節人氣獎」的資格,並靠著廣大粉絲踴躍投票,一路領先一眾資深女演員,而得到這個壓軸大獎。

至於楊冪為何沒有重蹈上屆鄭爽的覆轍,還是拿到了這個獎。想來是因為《北愛》畢竟是頗受好評的主流劇,不是《流星雨》可比的。

楊冪早年是正劇主流圈出道,2005年18歲時就主演過央視播出的大女主正劇《王昭君》,該劇有一羣影帝影后和老戲骨給她擡轎,此後還出演過一系列主流正劇,資歷也比鄭爽強得多。

楊冪後來完全拋棄傳統演員路線,走了流量明星之路,更因為主演《小時代》系列四部曲,可以說是背離了主流影視圈,是此前眾人都不曾預料的。

該屆金鷹節另一大新聞,是「文章反超鍾漢良得到人氣大獎」。如果光比肯花錢投票的死忠粉絲,文章這種走主流路線的演員,哪怕他人氣最高時,也不可能比得過一直走偶像流量路線、塑造了很多「古裝男神」的鍾漢良

所以文章最後票數又如何「反超」,大家心照不宣……因此該屆金鷹節,專門發了特設的「觀眾喜愛港澳臺演員獎」給鍾漢良做補償。

2012年,楊冪和文章獲得金鷹節「最佳人氣演員獎」

2014年,金鷹節的「最具人氣男演員獎」再次出現「後排超車、終場絕殺」。

當時因為大爆仙俠劇《古劍奇譚》「歐陽少恭」而獲得大批粉絲支持的喬振宇,因為在另一部劇《老有所依》裏把一個「慫男兒子」的形象塑造得很出色,獲得了金鷹獎提名,並在眾多粉絲支持下,在「最具人氣男演員獎」的競爭中一路領先。

然而,頒獎方似乎並不情願把這個金鷹節壓軸大獎,就這麼授予一個讓觀眾極厭惡的角色,(雖然眾所周知,喬振宇是因為另一部仙俠劇暴風吸粉,纔有的投票競爭力),也可能是嫌喬振宇的資歷咖位不夠,因此最後得獎者被宣佈為資深演員張嘉譯

此事當時引發軒然大波,無數花錢不停投了上千萬票的喬振宇粉絲,因此在各個網路平臺對金鷹節方面抗議、痛罵,最後還是喬振宇本人出面說話,稱自己一直很崇拜張嘉譯,姑且平息了風波。

2016年,因仙俠古偶劇《花千骨》爆紅的趙麗穎,獲得金鷹提名,其廣大粉絲同樣在團隊號召下,積極踴躍投票,想要競爭「最具人氣演員獎」,卻同樣被宣佈為在最後時刻,被劉濤反超,卻同時有些出人意料地被頒發了「金鷹觀喜獎」。

組委會方面,寧可一如既往地後臺操作,並「補償」式給趙麗穎一個金鷹獎金盃,讓她成為正式的金鷹獎得主,安撫其團隊和廣大粉絲;卻不肯順理成章,給她發名正言順的「金鷹節人氣獎」,也足以說明,從金鷹節主辦方的角度,在他們看來是哪個獎分量更重。

回顧歷屆金鷹節的歷程,究竟是「程序正義」重要,還是「結果合理」重要,也確實值得深思。

就如2016年的百花獎男女配角獎,兩位當紅流量明星,李易峯(《老炮兒》)和楊穎(《尋龍訣》),憑著極高的人氣,和眾多死忠粉絲投票,贏了一眾實力派演員,

其實按百花獎這麼一個「觀眾選擇獎」的獎項章程,不論其最終結果是否在多數人看來「合理」,本就應該尊重所有投票者的選擇。才符合真正的「程序正義」。何況《老炮兒》《尋龍訣》都是票房口碑雙爆的好片,李易峯和楊穎在這兩部片裏的演技也不能算是十分糟糕,並沒有拖整部影片的後腿。

2016年,楊穎和李易峯獲得百花配角獎

然而在有心人煽動下,那些根本沒想過給實力派演員投票的、對獎項規則也不明所以的公眾,卻因此被激起了的普遍不滿,進而引發全網路對百花獎的聲討,竟在相當程度上毀掉了一個歷史悠久獎項的聲譽,著實讓人無奈。

其實,電視金鷹獎也好,電影百花獎也好,按獎項最早創製本意,就是誰的票多誰就拿的獎。得票多才是最大的含金量

在21世紀之前,這兩個獎一直就是這麼評出來的,羣眾認可,觀眾滿意。如果想比較演員演技,那該去看電視飛天獎,看電影金雞獎。

如果說某明星演技不好,口碑風評不好,所以不配拿這種原本就是【觀眾選擇獎】的獎項,已經是本末倒置了。

遙想20年前《還珠格格》當年橫空出世時,又何嘗不是被各路專家大批特批、如何歪曲甚至瞎編歷史的「古裝雷劇」?

然而,那時的金鷹獎尚且敢把「最佳女主獎」發給22歲的趙薇,就因為她是觀眾們一票票選出來的。

可惜到了8年前的金鷹節,已經不敢再把壓軸的「最佳人氣獎」發給《流星雨》的鄭爽了。當獎項背離了設置初衷,後臺調控成了傳統,兩面不討好廣受爭議和質疑,也就成了必然。

當然,看看2016年百花獎迎合了一回市場,尊重了一回觀眾投票結果,卻又被公眾罵得狗血淋頭,那麼可以想見,如果此前歷屆的金鷹節人氣獎,直接把這份最受關注的壓軸大獎,也一樣給了鄭爽、給了鍾漢良、給了喬振宇,那麼這種「偶像演員」「流量明星」戰勝「實力派老戲骨」的大新聞,未必不會造成2016年百花獎事件一樣的大風波。

爭議性同樣也將遠遠大於2012年和2014年,把單個的「金鷹觀喜獎」金盃發給何晟銘、王維維們,後者幾乎沒有引發半點波瀾。

如果喜歡此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後續更多精彩文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