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算一個轉折點,稀里糊塗一個人一個小紅箱子跑到蘇州,然後又陰差陽錯進了軟體公司的市場部,從此開始一人一個市場部之路。。。

如今已經不再是一人一個市場部,也離開了原來的公司,但每每回憶起來,卻感慨頗多,走過彎路,亦迷茫無助過,所幸一路上貴人相助,但是趁有空寫出來,算是記錄自己的成長。

一開始總要介紹點啥:

本人背景:

想法多,也算有創意,也能落地幹活形

在學校期間就是學生幹部,有一些校園活動經驗

偶爾也寫一些矯情的文字,一開始也運營過公眾號,這個也為市場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礎吧。

公司背景:

軟體公司(比較幸運,又趕上效益好的兩年)

B端產品實施服務(服務的客戶都是國內大型企業,有較好的客戶背書)

微軟CRM合作夥伴(可以與微軟市場接觸,多了一點可以吹牛逼的資本)

下面真正開始一人一個市場部之路了:

【第一階段:關鍵詞 懵逼 充電】

要說一開始的工作,真的懵逼,因為沒有直屬領導,自己也不是科班出生,市場部是什麼?應該做什麼?當然說實話,這個問題我現在也會一直問自己。

我慶幸當時的我願意主動去學習,去思考

線上:貼吧,知乎,豆瓣,百度等,我去找任何與市場部有關的資料和信息。線上課程學習,也因為這段經歷,進了市場部網這個羣體。

線下:參加活動,做義工幫忙組織活動,看書。

(其實我不算看書多的那種,從前估計一年也看不到一本那種,一開始的半年不到,就看三四本關於市場的書籍,現在好像又不怎麼看書了,自我檢討)

俗話說得好,你覺得迷茫,你就去學習就是了。基礎類工具,類似PS,H5,PPT等製作,或者活動流程,新媒體運營流程等等,同時還有公司的產品,客戶。公司同事,老闆的風格。

感謝這段經歷,見的多了,生活也豐富起來,雖然一開始的在公司的工作還是做銷售輔助,做公司文化活動,但是出來的東西逐漸受到認可。

其實我是覺得市場工作很多要同事的幫助,尤其一個人的市場,老闆支持,同事幫助很重要,所以一開始良好的關係,認真的態度挺重要。產品學習,公司風格認知也是基礎,在以後的產出專業度上會特別重要

【第二階段:關鍵詞 成長 框架】

現在總有人說要有互聯網思維,其實又有多少人說得清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在慢慢做的過程中,人總在不算清晰,這個階段很感謝我的領導和同事,因為我是個能做事,有想法,但是思維非常跳的人(大約現在這個性格還沒改),經常出現。

從前我覺得市場創意最重要,後來才發現,至少對於目前的2B企業,內容和框架的搭建更重要。

你能拿到預算嗎?我個人覺得最根本的問題,要不斷問自己,你有產出嗎?市場部有產出嗎?也別和老闆瞎BB了,先盡量多拿產出出來。

這個產出表現形式可以多樣,在一人一個市場部的公司,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方式還是,你市場能有商機。當然這個也不能急,比較快的方式就是市場活動,SEO。

先不花錢,或者少花錢做的就是市場活動了。可以這個切入,拿到商機,申請預算。

當然市場工作從來不是短頻快的,尤其2B企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和服務上面。所以渠道和內容,還是都要ready好,或者慢慢累積。搭建適合自己公司的市場脈絡。

我記得我當時初步主要:SEO,線上同心圓,線下活動

當然個人還是覺得做市場的還是要真誠。如果熱點太多你也趕不上,不如就按自己的節奏走,如果世界變化太快,不如就給自己畫個框不斷填充。

就像無論怎麼變,只是渠道上,紙媒變成自媒體,可能文章變成了短視頻,形式換了換,那不還是宣傳真善美,有趣特別的內容是主流。

食物原材料準備到,到時候要麼換個做法,要麼重新搭配而已。

【第三階段:關鍵詞 體系 迷茫】

想清楚自己要幹嘛,就可以補充人了,專人專職才會更有產出,小公司 文案+設計+活動差不多也夠了。當然,這後面是我做的挺不好的地方,補充人之後反而我會很不適應,現在覺得應該就是自己不知道怎麼做管理吧。但是也從中獲利,專人專職確認更容易有產出,有專門的設計,展現就更高端,有專門的文案,文章就更吸引,活動也一樣。


好吧,今天先寫這麼多吧,第一次總結,雖有千萬話,執筆卻又感覺寫不了,總覺得差了點什麼,這篇文章感覺有點凌亂,但是我仍舊想記錄下,我慶幸我在做一個我喜歡的職業。也希望大家能一起討論成長。

下次把我之前看過的書,可以出來一起分享下。萬有有路過的看課,也可以給我推薦推薦好書哈~~

你孤獨嗎?不,你從不是一個人在走!

8月20日 天氣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