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伍子胥為了報仇雪恨,撅了楚平王的陵墓並將其屍體挖了出來用鞭子抽打解恨,足足抽了三百下,由此還產生了「鞭屍三百」的典故,因此伍子胥也被被世人冠以——最狠毒的盜墓者。

回溯史料,我們不難發現,在先秦時期的史料中有明確記載了伍子胥掘墓鞭屍楚平王的史籍僅有《呂氏春秋》以及《春秋穀梁傳》。

而諸如《國語》《孟子》《商君書》《韓非子》《戰國策》《春秋公羊傳》等諸多史料中均沒有關於伍子胥掘墓鞭屍的記載

並且,從以上這些史料中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伍子胥只是鞭了楚平王的墳墓,而並未掘墓鞭屍。

時間回溯到西漢時期,在司馬遷的《史記·伍子胥列傳》中則出現了:「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的記載,西漢末年的揚雄更是在《法言》中直言伍子胥「俾吳作亂,破楚入郢,鞭屍籍棺,皆不由德。」

再到了東漢時期趙曄的《吳越春秋》里,除了有明確記載伍子胥「掘墓鞭屍」情節,還多出了「左足踐腹,右手扶其目,誚之曰『誰使汝用讒諛之口,殺我父兄,豈不冤哉』」這些細節描述。

以上種種,我們可以的出關於伍子胥掘墓鞭屍的記載,正在逐漸誇大,由此得出關於伍子胥掘墓鞭屍的記載可信度不高。

再者,作為和伍子胥同時代的孔子,平生最是推崇周禮,也最容不得亂臣賊子。然而面對伍子胥掘墓鞭屍這般惡劣的行為,在《春秋》中居然對此隻字未提。而像孟子、莊子、墨子、荀子等戰國諸子亦無一人言此事。

而屈原作為楚國一等一的大忠臣,又是憂國憂民、天下敬仰的先賢卻自比伍子胥。這也足以說明了伍子胥掘墓鞭屍是不存在的,試想這樣一個忠臣會去敬仰一個和自己國家有著血海深仇的人嗎,就像如今絕不會有中國人去自比東條英之類的日本戰犯。也足以進一步說明關於伍子胥掘墓鞭屍的記載可信度不高。

同時,按照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周禮早已深入人心,禮儀尊卑、君臣等級更是無比森嚴。伍子胥為復仇攻打楚國那算是佔據大義,但倘若是掘墓鞭屍楚平王那便是犯了天下大義,破壞了遊戲規則。根本不需要申包胥去秦庭哭訴,周邊的 齊魯秦晉鄭衛周宋等諸侯國便會第一時間組成聯軍,將伍子胥當場格殺,為楚平王討還公道。

總上三點,因此我認為伍子胥掘墓鞭屍楚平王的行為是後人不斷進行演義加工的結果,而並非是歷史史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