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雅迪文化、雅迪廣告、京視沐書聯合出品的大型美食文化探索節目《中國味道》,將於4月13日18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三期節目,這周將迎來一位新的尋味嘉賓——被譽爲“文字鬼才”的作家馬伯庸。出生於赤峯的他,自幼跟隨父母輾轉各個城市,喫遍大江南北的他卻始終鍾情於赤峯對夾這道家鄉的美味。在本期節目中,馬伯庸不僅將與我們一同尋味這“出了赤峯就喫不到”的美食,還講述了自己曾因“美食執念”被氣哭的有趣經歷。

  圖:馬伯庸海報

  馬伯庸解鎖深夜“文字食堂”

  “神仙美食”俘獲衆人味蕾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畫餅充飢”的故事,但此次在《中國味道》的舞臺上,馬伯庸卻向我們“解鎖”了另一項全新的解饞技能——“文字食堂”。據馬伯庸介紹,他的文章《赤峯對夾》便是“文字食堂”的產物。有一天晚上,他想喫赤峯對夾卻身處外地無從所獲,便通過回想自己喫對夾的過程,寫出了這篇文章聊以慰藉。

  圖:赤峯對夾

  對夾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這外貌和肉夾饃、驢肉火燒有些相似的食物在馬伯庸的筆下就可以初讀出獨特之處。“第一口吃到的,是最好最香的部分——一待得第一口合攏,酥皮碎片、麥香面片以及燻肉精華已經在舌尖混爲一團,滿口噴香。”只是一段看似簡單的文字,卻將赤峯對夾的酥脆可口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食慾大開。在本期節目中,隨着馬伯庸一口咬下新鮮出爐的赤峯對夾,伴隨着尋味主持人夢遙的深情朗讀,“美文+美食”的新穎體驗讓馬伯庸等人享用過美食之後紛紛發出了“昇仙了”、“好嗨哦”的讚歎。

  圖:從左至右馬伯庸、酈波、劉忠、舒冬品嚐對夾

  馬伯庸講述多年離鄉經歷

  鄉愁常伴演繹故土難離

  馬伯庸從小就因父親的工作特殊性,就踏上了漫長的離鄉之路,儘管常年輾轉奔波於各地,但馬伯庸對家鄉的思念卻從未減淡,這些對家鄉思念都被他寄託在家鄉的赤峯對夾裏。本期節目中,每當馬伯庸回憶起那些對家鄉的記憶時,總少不了赤峯對夾的影子,對夾鋪裏補作業、自習課上喫對夾、離開家鄉時在車窗上描繪對夾鋪的形狀……這些場景因爲這特殊味道的牽引彷彿歷歷在目。

  圖:從左至右舒冬、馬伯庸、酈波、劉忠

  當說起赤峯對夾對於自己的意義,馬伯庸這樣說道:“我走南闖北這麼多年,轉學轉了十幾次,始終有一條美食的線牽繫着我回到家鄉,這條線就是對夾,這個就是我對家鄉最大的眷戀。”他還引用自己作品《草原動物園》中的話表達出了對家鄉的思念——“無論以什麼形式,每一個人都註定要回到家鄉,找回到屬於家鄉的鄉愁。”

  圖:馬伯庸講述鄉愁

  馬伯庸與這道美食之間有着怎樣動人的故事?他在漫長的作家成長路上又有哪些有好玩的趣聞?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鎖定本週六央視總綜合頻道18點檔《中國味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