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託——家族傳承而不僅僅是財富傳承

據胡潤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大中華地區高凈值(600萬以上)家庭的數量已增長至460萬戶。其中億萬12萬人以上;這些中國的億萬富豪大多起家於上世紀80年代,平均年齡是57歲,他們已經慢慢步入了退休年齡。

據統計,未來5年將有總財富約為5萬億美元的亞洲超高凈值家庭出現繼承潮,約三分之一的財富將移交到下一代手中。

一、中國的富豪家族傳承現狀

據調查,2015年超過70%的新億萬富豪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在亞洲發展過程中獲得的財富積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和房地產行業的繁榮為富豪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由於商業風險和財富稀釋,億萬富豪的財富是短暫的,自1995年以來失去億萬富豪身份的人數達到780人。過去20年,因為遺產分割或糾紛等問題,導致富豪家庭財富縮水甚至消失,95%的億萬級別財富不會延續至第二代或第三代。

在中國,確實有很多億萬富翁都存在著這樣的擔憂:擔心孩子沒辦法管理好上一代的財富,他們認為很難將「多元化的企業帝國交給未經測試的繼承人」。

而許多理想化的富二代,也根本不願意循規蹈矩地走父母安排好的路。

可見當前已經到了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中國頂級富豪們集中向下一代傳承財富的特殊時期,如何將苦心經營多年積累的事業和家族財富傳承下去,是中國億萬富翁迫在眉睫的問題。

財富高達2150億的王健林今年64歲,緊隨其後的馬雲今年54歲,排名第五的頂級富豪、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今年已經73歲,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59歲,富豪榜常客、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67歲,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62歲……

中國當前資產超過200億的118名頂級富豪中,僅有31位年齡低於50歲。越是排名靠前的富豪,年齡低於50歲的越少。

這些富豪已經逐漸將手中的事業和財富交送到接班人的手中,大部分接班人都是富豪的直系子女。例如四川首富劉永好將家族事業傳給了女兒劉暢,碧桂園楊國強傳於女兒楊惠妍,廣廈控股集團樓忠福傳於其子樓明,合生創展朱孟依傳於其女朱桔榕,娃哈哈宗慶後女兒宗馥莉已經上位。

在這些公司控制人名字變動的背後,都是一個個龐大的財富帝國的傳承和延續。

比起「創一代」,「富二代」們普遍在閱歷、經驗、才幹、意志等方面相對遜色。一旦龐大的財富帝國傳向下一代,僅壓力一項就能壓垮一部分有責任感但能力不足者;而對於部分責任感缺失的「二代」,唾手可得的巨額財富更像是一劑毒藥。

二、傳富比創富更麻煩複雜

隨著創一代的年齡上升,老一輩成功人士逐漸進入到了財富交接期,家族傳承的意識逐漸增強,關注和重視度日益提高。調研顯示,86%的企業家已開始考慮或著手準備家族傳承事宜。

傳承開始,煩惱也隨之而來。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兒女們是否具備管理家族財富的能力,是創一代典型的煩惱。

另外,創一代在打「江山」之時,可能疏於對子女興趣培養和人生規劃制定,再加上社會環境的變化,與創一代有代溝的兒女們是否願意「子承父業」也是一個關鍵性問題。

中國有句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在越來越多高凈值人羣突現的今天,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創一代」企業家們,無一不面臨家族財富的傳承問題,並且迫在眉睫。

然而,與創富相比,守富和傳富顯然是更加困難也更複雜的事情。

三、接班人的三個問題

目前來看,接班人主要有三個問題:

第一是教育培養問題。儘管頂級富豪們能投入更多的物質條件幫助子女成才,但實際上,接班人是否達到創始人的預期,還是個未知數;而對於部分財富家庭的子女而言,過多的物質享受,會讓這些傳承人習慣花天酒地,成材無望;還有部分接班人,有著其他正常合理的興趣,根本不願意接班。如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的兒子朱勝華,只在家族企業上了一年班,就感到興趣索然,改去打高爾夫,不願接班。據調查,有將近半數的傳承人並不願意接班,或者不願再走父輩的老路。

第二是經營和管理能力問題。包括跟隨經濟形勢、應對調整把握機遇,以及處理和職業經理人之間關係的能力。企業管理主要是在所有權和經營權上進行平衡,到第二代接班時,他們還會大量掌控經營權,但是到第三代接班時,一定會出現經營權和所有權的進一步分離,更多的經營權掌握在職業經理人手中,這將是未來的趨勢,但也是頂級富豪們要過的心理關卡。

第三是日益凸顯的生育問題。據瞭解,在中國富豪陣營裏,部分人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很多頂級財富家族企業接班候選人偏少,接班人可能缺乏經驗和能力,但老一代也沒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有限的選擇機會可能會妨礙企業的專業化和持續發展,無以為繼甚至成為一種常態。

四、三種接班模式的利弊

目前「富二代」接班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是先留學海外,之後逐漸積累企業管理經驗,以初步試點為平臺,逐步接班;二是在國內頂級教育培訓機構「鍍金」之後,空降到企業擔任高層,掌握實權;三是從基層幹起,通過多個層面的歷練,最後掌權。

宗馥莉、碧桂園的楊惠妍、新希望的劉暢等屬於第一類。

合生創展集團朱孟依逐步向女兒朱桔榕交班可歸為第二類。

朱桔榕20歲就開始在集團擔任總裁助理,分管合生財務、人力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2012年,23歲的朱桔榕尚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專業,接任合生創展集團常務副總裁;2013年7月,擔任公司董事局副主席職務。

相比而言,30多歲便接任廣廈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的樓明,並無海外留學經歷,也不具備空降色彩。他最初在部隊服役,後進入父輩開創的企業,從基層幹起,逐步接手龐大的企業集團,於2011年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屬於第三類。

專業人士表示,這三類接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前兩類,主要面臨的就是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矛盾,即企業創始家族與職業經理人的矛盾。很多並無太多歷練的「富二代」突居高位,而一旦關係稍微處理不善,勢必會引起職業經理人的不滿。

事實的確如此。近年來,一些家族繼承人空降高位,有很多都陷入了持續的高層動蕩。還有些海歸繼承人則面臨企業文化的巨大反差。在一次訪談活動中,宗馥莉就直言和其父親宗慶後主導的企業管理文化方向存在較大不同。高振中則表示:「當跨進高登大門的那一刻,我突然發現自己完全想錯了,國外學的那些管理知識完全失靈了。」

但在2012—2013年進入「接班時刻」的廣廈控股集團,仍運轉平穩,管理層罕有震蕩。對此,廣廈控股集團總裁張漢文表示,接班人樓明在廣廈控股集團經歷了「三上三下」,從基層員工幹起,後來升為中高層,再下放基層,後來逐步升為高層……「這讓他體驗了各層級崗位工作的不同,能尊重理解各層級的員工,同時也極大地磨鍊了他的品質、毅力。」

說起父親樓忠福的培養,樓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8歲那年,父親送他去當兵,「軍旅生涯磨鍊了我的意志,增強了我對企業、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心,這是我生命中真正無法衡量的寶貴財富」。

五、諮詢服務型家族信託是趨勢

單純的財富傳承並不難,但想要在傳承財富的同時傳承祖輩家風(精神和文化),則並非易事。只有財富與家風並行傳承,才能確保家族和企業長久發展。在西方,家訓則與家族財富傳承有關。西方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杜邦家族長盛不衰的祕訣中,家訓也功不可沒。

但時移世易,在如今空前繁華、浮躁、充滿誘惑的社會中,僅僅依靠家訓、保險金、遺囑繼承傳承財富並不夠,還需配合著使用家族信託。因為家族信託不但解決了關於家族財富傳承的痛點,還能有效地解決家風傳承的問題。

我們發現歐美中產與高凈值家族的財富能通過家族信託成功傳承N代,家族信託是歐美髮達國家的中產和高凈值人羣傳承財富的理想選擇。

家族信託雖然在歐美髮達國家已經盛行,但對於國人來說仍比較陌生。

所謂家族信託,是指信託機構受委託人的委託,代為管理、處置家庭財產的財產管理方式,以實現委託人的財富規劃及傳承目標。諮詢服務型家族信託則是在原有家族信託服務基礎上,增加了專業性更強管理、經營相關諮詢服務。使得家族信託服務更加全面、立體、深入,也更加具有動態性、針對性、有效性。

諮詢服務型家族信託之所以同時具備傳承財富和家風的功能,是因為委託人設立家族信託後,通過客觀獨立第三方評估體系議定標準,要求受益人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方可獲得收益,這個標準包括包含管理風格、工作能力、業務業績,也可以外延至道德品行、知識素養、企業文化,如果違反家族精神或者未達標準,受益權可被收回。如此,便可有效地激勵和約束後代。,

目前,歐美地區家族信託已發展的相當成熟。近年來隨著中國中產家庭與高凈值人羣數量劇增,家族財富和家風傳承的需求推動著國內家族信託行業不斷壯大。

筆者認為對於家族財富與家風傳承而言,必然是一代難過一代。從國際社會來看,一些大型企業在不斷做大與傳承的過程中,必然是股權不斷稀釋,管理層持股和控制權不斷增加。接班只是第一步,對於傳承巨額財富的「富二代」而言,今後的路還很長。中國市場也急需個性化、立體化的諮詢服務型家族信託產品,括諮詢型和全權委託型,以及保險信託、定製型家族信託、專享型家族信託、家族辦公室家族信託等全產品線。專業的企業管理諮詢公司也可以家族信託領域發揮足夠的作用。和哲諮詢作為滬上最早的研究家族企業傳承諮詢公司,其專業團隊有豐富的民企發展、民企資本運作、民企接班人培養、民企股權激勵諮詢經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