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家族传承而不仅仅是财富传承

据胡润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大中华地区高净值(600万以上)家庭的数量已增长至460万户。其中亿万12万人以上;这些中国的亿万富豪大多起家于上世纪80年代,平均年龄是57岁,他们已经慢慢步入了退休年龄。

据统计,未来5年将有总财富约为5万亿美元的亚洲超高净值家庭出现继承潮,约三分之一的财富将移交到下一代手中。

一、中国的富豪家族传承现状

据调查,2015年超过70%的新亿万富豪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在亚洲发展过程中获得的财富积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和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为富豪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商业风险和财富稀释,亿万富豪的财富是短暂的,自1995年以来失去亿万富豪身份的人数达到780人。过去20年,因为遗产分割或纠纷等问题,导致富豪家庭财富缩水甚至消失,95%的亿万级别财富不会延续至第二代或第三代。

在中国,确实有很多亿万富翁都存在著这样的担忧:担心孩子没办法管理好上一代的财富,他们认为很难将「多元化的企业帝国交给未经测试的继承人」。

而许多理想化的富二代,也根本不愿意循规蹈矩地走父母安排好的路。

可见当前已经到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中国顶级富豪们集中向下一代传承财富的特殊时期,如何将苦心经营多年积累的事业和家族财富传承下去,是中国亿万富翁迫在眉睫的问题。

财富高达2150亿的王健林今年64岁,紧随其后的马云今年54岁,排名第五的顶级富豪、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今年已经73岁,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59岁,富豪榜常客、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67岁,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62岁……

中国当前资产超过200亿的118名顶级富豪中,仅有31位年龄低于50岁。越是排名靠前的富豪,年龄低于50岁的越少。

这些富豪已经逐渐将手中的事业和财富交送到接班人的手中,大部分接班人都是富豪的直系子女。例如四川首富刘永好将家族事业传给了女儿刘畅,碧桂园杨国强传于女儿杨惠妍,广厦控股集团楼忠福传于其子楼明,合生创展朱孟依传于其女朱桔榕,娃哈哈宗庆后女儿宗馥莉已经上位。

在这些公司控制人名字变动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庞大的财富帝国的传承和延续。

比起「创一代」,「富二代」们普遍在阅历、经验、才干、意志等方面相对逊色。一旦庞大的财富帝国传向下一代,仅压力一项就能压垮一部分有责任感但能力不足者;而对于部分责任感缺失的「二代」,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更像是一剂毒药。

二、传富比创富更麻烦复杂

随著创一代的年龄上升,老一辈成功人士逐渐进入到了财富交接期,家族传承的意识逐渐增强,关注和重视度日益提高。调研显示,86%的企业家已开始考虑或著手准备家族传承事宜。

传承开始,烦恼也随之而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儿女们是否具备管理家族财富的能力,是创一代典型的烦恼。

另外,创一代在打「江山」之时,可能疏于对子女兴趣培养和人生规划制定,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创一代有代沟的儿女们是否愿意「子承父业」也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中国有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在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突现的今天,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创一代」企业家们,无一不面临家族财富的传承问题,并且迫在眉睫。

然而,与创富相比,守富和传富显然是更加困难也更复杂的事情。

三、接班人的三个问题

目前来看,接班人主要有三个问题:

第一是教育培养问题。尽管顶级富豪们能投入更多的物质条件帮助子女成才,但实际上,接班人是否达到创始人的预期,还是个未知数;而对于部分财富家庭的子女而言,过多的物质享受,会让这些传承人习惯花天酒地,成材无望;还有部分接班人,有著其他正常合理的兴趣,根本不愿意接班。如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的儿子朱胜华,只在家族企业上了一年班,就感到兴趣索然,改去打高尔夫,不愿接班。据调查,有将近半数的传承人并不愿意接班,或者不愿再走父辈的老路。

第二是经营和管理能力问题。包括跟随经济形势、应对调整把握机遇,以及处理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关系的能力。企业管理主要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进行平衡,到第二代接班时,他们还会大量掌控经营权,但是到第三代接班时,一定会出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更多的经营权掌握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这将是未来的趋势,但也是顶级富豪们要过的心理关卡。

第三是日益凸显的生育问题。据了解,在中国富豪阵营里,部分人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很多顶级财富家族企业接班候选人偏少,接班人可能缺乏经验和能力,但老一代也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有限的选择机会可能会妨碍企业的专业化和持续发展,无以为继甚至成为一种常态。

四、三种接班模式的利弊

目前「富二代」接班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先留学海外,之后逐渐积累企业管理经验,以初步试点为平台,逐步接班;二是在国内顶级教育培训机构「镀金」之后,空降到企业担任高层,掌握实权;三是从基层干起,通过多个层面的历练,最后掌权。

宗馥莉、碧桂园的杨惠妍、新希望的刘畅等属于第一类。

合生创展集团朱孟依逐步向女儿朱桔榕交班可归为第二类。

朱桔榕20岁就开始在集团担任总裁助理,分管合生财务、人力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2012年,23岁的朱桔榕尚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接任合生创展集团常务副总裁;2013年7月,担任公司董事局副主席职务。

相比而言,30多岁便接任广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楼明,并无海外留学经历,也不具备空降色彩。他最初在部队服役,后进入父辈开创的企业,从基层干起,逐步接手庞大的企业集团,于2011年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属于第三类。

专业人士表示,这三类接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前两类,主要面临的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即企业创始家族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很多并无太多历练的「富二代」突居高位,而一旦关系稍微处理不善,势必会引起职业经理人的不满。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一些家族继承人空降高位,有很多都陷入了持续的高层动荡。还有些海归继承人则面临企业文化的巨大反差。在一次访谈活动中,宗馥莉就直言和其父亲宗庆后主导的企业管理文化方向存在较大不同。高振中则表示:「当跨进高登大门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国外学的那些管理知识完全失灵了。」

但在2012—2013年进入「接班时刻」的广厦控股集团,仍运转平稳,管理层罕有震荡。对此,广厦控股集团总裁张汉文表示,接班人楼明在广厦控股集团经历了「三上三下」,从基层员工干起,后来升为中高层,再下放基层,后来逐步升为高层……「这让他体验了各层级岗位工作的不同,能尊重理解各层级的员工,同时也极大地磨炼了他的品质、毅力。」

说起父亲楼忠福的培养,楼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8岁那年,父亲送他去当兵,「军旅生涯磨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对企业、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心,这是我生命中真正无法衡量的宝贵财富」。

五、咨询服务型家族信托是趋势

单纯的财富传承并不难,但想要在传承财富的同时传承祖辈家风(精神和文化),则并非易事。只有财富与家风并行传承,才能确保家族和企业长久发展。在西方,家训则与家族财富传承有关。西方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杜邦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中,家训也功不可没。

但时移世易,在如今空前繁华、浮躁、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仅仅依靠家训、保险金、遗嘱继承传承财富并不够,还需配合著使用家族信托。因为家族信托不但解决了关于家族财富传承的痛点,还能有效地解决家风传承的问题。

我们发现欧美中产与高净值家族的财富能通过家族信托成功传承N代,家族信托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中产和高净值人群传承财富的理想选择。

家族信托虽然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盛行,但对于国人来说仍比较陌生。

所谓家族信托,是指信托机构受委托人的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实现委托人的财富规划及传承目标。咨询服务型家族信托则是在原有家族信托服务基础上,增加了专业性更强管理、经营相关咨询服务。使得家族信托服务更加全面、立体、深入,也更加具有动态性、针对性、有效性。

咨询服务型家族信托之所以同时具备传承财富和家风的功能,是因为委托人设立家族信托后,通过客观独立第三方评估体系议定标准,要求受益人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方可获得收益,这个标准包括包含管理风格、工作能力、业务业绩,也可以外延至道德品行、知识素养、企业文化,如果违反家族精神或者未达标准,受益权可被收回。如此,便可有效地激励和约束后代。,

目前,欧美地区家族信托已发展的相当成熟。近年来随著中国中产家庭与高净值人群数量剧增,家族财富和家风传承的需求推动著国内家族信托行业不断壮大。

笔者认为对于家族财富与家风传承而言,必然是一代难过一代。从国际社会来看,一些大型企业在不断做大与传承的过程中,必然是股权不断稀释,管理层持股和控制权不断增加。接班只是第一步,对于传承巨额财富的「富二代」而言,今后的路还很长。中国市场也急需个性化、立体化的咨询服务型家族信托产品,括咨询型和全权委托型,以及保险信托、定制型家族信托、专享型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家族信托等全产品线。专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也可以家族信托领域发挥足够的作用。和哲咨询作为沪上最早的研究家族企业传承咨询公司,其专业团队有丰富的民企发展、民企资本运作、民企接班人培养、民企股权激励咨询经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