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是春筍嚐鮮的好時節。春筍味甘性寒,具有滋陰益血、清熱化痰、利嗝爽味、止渴利尿等功效,其味清淡而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充足的水分、植物蛋白、脂肪、糖類、大量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纖維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尤其高。食春筍燒肉,可滋陰益血;芝麻油燜筍,能化痰消食;小兒患麻疹,可食嫩筍尖做的湯,使麻疹出透,縮短病期;食筍粥,對久瀉形成的脫肛有療效。現代醫學則認爲,春筍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常喫纖維素多的食品,有促進腸道蠕動、吸附脂肪、幫助消化和預防便祕的作用,常食春筍對防治血脂增高、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等均有輔助作用。

  春筍雖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但春筍並非人人皆宜,食用時也有很多講究。哪些人不宜喫春筍?

  一、過敏體質的人不宜喫春筍

  春天食用春筍“嚐鮮”不失爲一種享受,然而“嚐鮮”引起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皮炎)也屢見不鮮。有過敏體質的人喫春筍時要格外小心,喫的時候最好先少嘗一點,如有過敏反應,應該馬上停止,如沒有反應,可適當再喫點。而已有明確竹筍過敏者則應避免再次食用竹筍。

  二、脾虛腸滑者、年老體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喫春筍

  竹筍性寒味甘,又含較多粗纖維素,大量進食後,較難消化,會對胃腸造成負擔,脾虛腸滑者、年老體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三、有消化性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的患者不宜喫春筍

  春筍的粗纖維含量較多,容易使胃腸蠕動加快,可能造成胃腸疾病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胃出血、肝病加重等,因此患有消化性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否則容易使病情加重。

  四、兒童及尿道、腎、膽結石患者應少喫或忌食春筍

  患有泌尿系統疾病和結石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這是因爲春筍含草酸,而草酸很容易和鈣結合成草酸鈣,草酸鈣容易沉積,因此患有尿道結石的人不宜喫筍。14 歲以下少年兒童也最好不要食用,這是因爲草酸還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和利用,兒童多喫筍不僅會傷胃,還可能會因爲缺少鋅喝鈣從而影響生長髮育。

  (版權聲明 | 以上爲自媒體號“藥師方健”原創,轉載需授權,並註明作者及來源。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不作商業用途。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