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也稱為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AR、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等熱門領域,受到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去年第一屆全國SLAM技術論壇吸引了全國460多位老師、學生和企業工程師參加。

為進一步促進國內SLAM技術的發展以及產學研融合,推動國內SLAM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將於2019年7月27日-28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第二屆全國SLAM技術論壇」。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CSIG)

承辦單位:清華大學 CSIG三維視覺專業委員會

協辦單位:深藍學院

二、時間地點

2019年7月27日-28日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羅姆樓

三、報告嘉賓(陸續補充)

戴玉超,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青年項目。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領域,包括三維場景重建、動態場景分析、多視角幾何、深度學習、人機交互、無人駕駛、視覺導航等。已在IEEE TPAMI、IJCV、ICCV、CVPR、ECCV等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先後獲得IEEE CVPR 2012最佳論文獎(大陸高校30年來首次獲得該獎項)、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DICTA DSTO圖像處理最佳基礎貢獻論文獎、CVPR非剛性結構與運動恢復挑戰賽最佳演算法獎、DICTA最佳學生論文獎、APSIPA-ASC最佳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論文獎和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

Guoquan 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CE), and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CIS), at 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UD), where he is leading the Robot Perception and Navigation Group (RPNG). He is also an Adjunct Professor at th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and a Senior Consultant at the Huawei 2012 Laboratorie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ensing, localization, mapping, and perception of autonomous ground, aerial, and underwater robots. Dr. Huang received the 2006 Academic Excellence Fellowship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he 2011 Chinese Government Award for Outstanding Self-Financed Students Abroad, the 2015 UDRF Award, the 2016 NSF CRII Award, the 2017 UD Makerspace Faculty Fellow, the 2018 ASME Robotics Delegation of SATEC, the 2018 Google Daydream Faculty Research Award, and was the Finalist for the 2009 Best Paper Award from the Robotics: Science and Systems Conference (RSS).

劉勇,浙江大學智能系統與控制研究所教授,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浙江省「新世紀151 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員,擔任浙江省機器換人專家組專家。承擔NSFC-浙江兩化融合聯合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和麪上項目、科技部863 重點項目子課題、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工信部重大專項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獲得浙江省自然科學獎2017(一等獎),科學進步獎2013(一等獎),發表SCI 論文20 餘篇,授權發明專利6 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機器人系統、機器人感知與視覺、深度學習、大數據分析,多感測器融合等。

沈劭劼,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無人機自主導航,感測器融合,狀態估計,SLAM,路徑規劃。曾在多個國際機器人學會議擔任組委會委員,在IJRR,ICRA等高水平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40篇,獲得SSRR2015以及SSRR2016最佳論文獎,並於ICRA2011及ICRA2017被列入最佳論文評選名單。2009年於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GRASP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並於同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王程,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IET Fellow,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地球空間信息學客座教授。國際遙感與攝影測量學會(ISPRS)多感測器集成與融合(Chair)主席,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常務理事,CCF YOCSEF廈門分論壇創始主席。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與計算重點實驗室執行副主任,數字福建城市交通大數據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包括:三維視覺,空間大數據分析,關注在無人駕駛、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共發表論文170餘篇。獲批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是國際知名期刊IEEE GRSL 的副主編。

査紅彬,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系教授,機器感知與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與智能人機交互的研究,在三維視覺幾何計算、三維重建與環境幾何建模、三維物體識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出版學術期刊及國際會議論文300多篇,其中包括IEEE T- PAMI,IJCV, IEEE T-VCG, IEEE T-RA, IEEE T-SMC,ACM T-IST, JMLR, PR 等國際期刊以及ICCV, ECCV, CVPR, CHI, ICML, AAAI,ICRA等國際學術會議論文90餘篇。

莊嚴,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致力於UGV/UAV等機器人系統面向複雜場景的自主感知、環境建模及自主理解。擔任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人工智慧學會理事,是遼寧省高等學校傑出青年學者成長計劃入選者。主持及合作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項目、863計劃等項目十餘項,在IEEE彙刊及IEEE ICRA、IROS等會議發表論文60餘篇,申請國家技術發明專利19項(授權7項),軟體著作權2項,是國際機器人開源項目ROS及國際開源軟體PCL項目參與者,研發的智能三維環境感知與建模產品多次獲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已培養博士碩士畢業50餘人,博士後3人。

四、 日程安排(擬)

企業報告為贊助企業的首席科學家或者CTO報告。本次論壇共安排3個Panel,主題初步為:SLAM技術發展趨勢、SLAM產業化、SLAM入門與學習(高翔博士負責組織)。

五、 報名鏈接

1. 由於場地限制,本次論壇限報330人,根據繳費先後順序錄取,報滿為止;

2. 報名註冊鏈接:conf.csig.org.cn/exhpro

六、 聯繫方式

聯 系 人:駱老師 / 黎新

聯繫電話:010-82544676

17812762235(微信同號

郵 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