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準媽媽生產後,就繼續投入到撫養寶寶的“戰鬥”中,而忽視了盆底的康復。4月12日,瀟湘晨報記者從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產科新增先進的盆底篩查和治療設備——生物刺激反饋儀,該設備更能精準篩查盆底功能狀況、制定精準的個性化治療產後女性盆底功能方案。

  不少女性在分娩後,會出現尿失禁的現象,這讓新媽媽們既尷尬又着急。王永紅解釋,這主要是產後忽略了對盆底肌的恢復性鍛鍊導致的。她說,女性的盆底肌肉就像孩子的“吊牀”一樣,托起了腹腔內的各個器官,維持着女性排尿、排便等一系列生理功能。但媽媽們懷胎十月,盆底肌肉支撐增大的子宮,長期受力總會拉伸變形,導致盆底肌肉的薄弱,盆底支持組織鬆弛,進而可能導致腹腔內部分器官移位,發生一些功能性的障礙,可能導致尿失禁、子宮脫垂等疾病。

  王永紅介紹,當女性到了40多歲之後,慢慢的進入了絕經期,由於一些外力的作用,如排便不順、排便困難、咳嗽等,可能會造成盆底功能障礙的症狀會更加明顯,脫垂更加嚴重。另外,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有可能導致盆底功能障礙。

  王永紅建議,在產後42天,也就是子宮恢復正常,陰道沒有流血後,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性的盆底功能的篩查與評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治療主要是對盆底肌肉的訓練,對盆底肌肉進行電刺激,生物反饋,喚醒肌肉的恢復。越早的幹預,效果就越好,恢復的越快。

  據悉,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新增先進的盆底篩查和治療設備,較其他設備更能精準篩查、制定精準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全程智能語音指導,並在遊戲中訓練,獨享快樂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王卉 曹明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