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英雄俠士張無忌。我們忘不了他的絕世武功,忘不了他的豪情義舉,也忘不了他的愛恨深情。但可惜的是這個張無忌只是小說中的虛擬人物,而歷史上他的真實原型韓林兒的一生可能並沒有如此瀟灑快意。

揭祕歷史上的張無忌:生於造反世家,苟活他人手下,死於皇帝暗殺

之所以說韓林兒是張無忌的真實原型,是因爲小說裏的張無忌和歷史上的韓林兒確實有很多共同之處。例如:他們活躍的年代相同都是在元末明初;他們都曾經當過明教教主;他們都和朱元璋有過相似的交集;他們的父親也都曾在島上生活多年等等。其實這個觀點早就已經成了歷史定論,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詳細揭露歷史上的韓林兒的真實一生吧。

生於造反世家

《明史·韓林兒傳》記載:"韓林兒,欒城人,或言李氏子也。其先世以白蓮會燒香惑衆,謫徙永年。元末,林兒父山童鼓妖言,謂'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也就是說韓林兒出生於造反世家,他的曾祖父活着的時候,就因爲宣傳白蓮教,"燒香惑衆"而被流放到三百里之外的永年。到了他父親的時候,仍然不知悔改,一直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的言論。

看到這兒可能不少人就不知所以了,爲什麼白蓮教、彌勒佛、明教會混在一起?我要說的是,根據歷史記載,確實如此。主要原因是他們三個教派的服裝(白色)、儀式(燒香)包括主張(造反、起義、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都很相似。

揭祕歷史上的張無忌:生於造反世家,苟活他人手下,死於皇帝暗殺

由於當時元朝統治已經腐敗到了極點,人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看不到希望,而韓山童所傳揚的祕密宗教則可以帶給人賴以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一時間韓山童就成了明王在世的化身。當時劉福通、羅文素、杜遵道、盛文等人則聚集在他的周圍,又以"宋徽宗八世孫"爲名義爭取人們的支持,伺機準備發動反元起義。

苟活他人手下

《明史·韓林兒傳》記載:"乃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謀起兵,以紅巾爲號。"但是由於消息敗露,1351年五月,韓山童被處死,劉福通等逃回到潁州老家,韓林兒歲母親逃到武安山中躲避官府追捕,總之,這次造反以失敗告終,韓林兒的悲壯人生就此上演。

1355年二月,劉福通終於找到了韓林兒母子。然後在亳州定都,立韓林兒爲皇帝,國號爲宋,年號龍鳳。剛剛迎來一段好日子,但是好景不長。史料記載,韓林兒不久就發現由於杜遵道得到恩寵,劉福通便因爲嫉妒暗地裏派士兵把杜遵道殺了,事後劉福通還自封丞相,加太保,掌握了大權,而他則成了傀儡皇帝。

揭祕歷史上的張無忌:生於造反世家,苟活他人手下,死於皇帝暗殺

同年劉福通便以韓林兒爲小明王起事,一時羣集響應。但是幾經波折之後,1363年劉福通被殺,韓林兒孤立無援只得向朱元璋求救。因爲朱元璋當時借用他的名號起事的,從名義上講韓林兒是朱元璋的皇帝。朱元璋救出他之後就把他安置在了滁州。說是安置,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講不過是軟禁而已。

死於皇帝暗殺

1364年韓林兒死於非命。關於韓林兒的死,在當時似乎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因爲我發現《明太祖實錄》、《明末紀事本末》、《皇明本紀》等書均無記載。《明史·韓林兒傳》這樣記載:"又二年,林兒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兒歸應天,至瓜步,覆舟沉於江雲。"從其語詞中透漏出的信息也是很模糊,只是或者的說法。也就是說一種說法認爲韓林兒自己死了,另一種說法認爲韓林兒是在去應天的江上,因爲船翻沉入江而死。

揭祕歷史上的張無忌:生於造反世家,苟活他人手下,死於皇帝暗殺

《明史·廖永忠傳》這樣記載:"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也就是把責任歸咎於廖永忠的自作主張。學界關於此事也一直爭論不休,我認爲《明史》的相關記載很有問題。

從正面來看,原因如下:第一、韓林兒當時正值壯年,不可能在在兩三年的時間裏突然自己死掉。第二、船翻入江也不可能,因爲我查看了一下廖永忠的出身,廖永忠和廖永安兄弟可是巢湖水師出身,可以說是朱元璋水師裏的一號人物,因此,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送韓林兒到南京這個任務不可能會出現任何差錯。第三、韓林兒當時還是皇帝,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廖永忠既沒有這個膽量,也沒有這個動機去害死翰林兒,他得不到什麼好處。

揭祕歷史上的張無忌:生於造反世家,苟活他人手下,死於皇帝暗殺

反過來說,第一、如果韓林兒的死真是廖永忠所爲,朱元璋肯定會宣明他的罪行,並嚴加懲辦,但是朱元璋只是責咎而已。第二、如果朱元璋真是清清白白,這個問題不可能一直沒有詳細記載,而且諱莫如深。第三、韓林兒的死獲益最多的不是別人,而是朱元璋自己,因爲此時的韓林兒已經成了朱元璋自立皇帝路上的絆腳石。因此結合正反面的六點分析,我的推斷只有一個,也就是朱元璋下令讓廖永忠在江上設計處死了韓林兒。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張無忌(韓林兒)跌宕起伏的一生,儘管他被尊稱爲小明王,甚至當上了皇上,但是實際上是有名無實,處處受人掣肘,最終還命喪臣子之手。讀到這裏,真是令人唏噓感嘆。我有的時候就在想,我們的金庸前輩或許也是因爲感到這樣的人生太過委屈悲催了吧,所以纔在他自己的小說世界裏把張無忌的一生安排得如此理想豪壯。

歡迎關注,“四木說史”,趣讀歷史,人更明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