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國中魏國的實際創立者,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東征西討最終確立的魏國的版圖。到了他的晚年,他統治的地區已經超過大漢疆域的百分之七十,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敢稱帝,繼續侍奉漢朝皇帝。曹操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曹丕繼位,在魏王的位置上還沒坐熱,便將漢獻帝趕下臺自己做皇帝。那麼爲什麼魏王曹操不敢稱帝,而曹丕卻迫不及待地登上皇帝呢?

曹操一死爲什麼曹丕馬上篡漢登基,原來曹操之死本身就是最佳時機

曹操劇照

縱觀曹操的發家過程無不打着漢朝皇帝的旗號,都將奉命討賊掛在自己的嘴中。而曹操能夠這麼快聚集人才爲己所用跟他打着天子旗號有很大的關係。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他打天子旗號,聚集過來的人才都是奔着天子過來了。儘管曹操通過這種手段拉攏,但是依然還有很多人願意做漢朝的忠臣,其中包括自己最爲信任的謀士荀彧、崔琰等,甚至有自己的親信夏侯惇,這些人都是認爲曹操是漢室忠臣自己也標榜是漢朝的忠臣。

曹操一死爲什麼曹丕馬上篡漢登基,原來曹操之死本身就是最佳時機

曹操劇照

應該來說曹操本人並不願意代漢,但他的子孫必須代漢,爲什麼呢?曹操知道自己雖然完成了漢朝大部分地區的統一,然而孫權、劉備還在。一旦他自立爲帝,便會成爲衆矢之的,成爲這兩個人的打擊的對象。如果這兩個人聯合在他身邊的忠於漢室的勢力,那麼對於自己一定是沉重的打擊,這一點曹操自然知道,因此在孫權慫恿曹操稱帝的時候,曹操稱:“這小子要將我放在火上烤!”

曹操不敢稱帝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漢朝是一個四百多年的老店,雖然曾經四分五裂、民不聊生,但他的羣衆基礎非常好,這一點從漢朝滅亡後,諸葛亮前兩次北伐魏國各地豪強紛紛響應可以看出來。可見當時曹操稱帝其實時機並不成熟,一旦自己稱帝那麼一定會受到天下人的反對。因此自己只能做周文王,讓兒子去稱帝。

曹操一死爲什麼曹丕馬上篡漢登基,原來曹操之死本身就是最佳時機

曹操之死

曹操他雖然不敢稱帝,但是他爲兒子稱帝做了一切準備。首先他於建安十八年提升自己爲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從根本上挖空漢朝的統治,爲日後曹丕稱帝做準備。建安二十一年,他又提升自己爲魏王,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爲列侯。他名義上還爲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做臣子做到這份上了還是不敢稱帝,因爲他還沒有等到適當的機會。

曹操的機會沒有等到,但曹丕等到了。這個機會是什麼呢?那就是曹操死了!曹操的死對於魏國是沉重的打擊,但對於曹丕稱帝取代漢朝卻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曹操一死爲什麼曹丕馬上篡漢登基,原來曹操之死本身就是最佳時機

曹操與漢獻帝

曹操曾經對衆臣說過:“若使天下無孤,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現在天下真的沒有曹操了,而劉備孫權也各自稱王了,面臨這樣的情況大家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曹丕要考慮,羣臣要考慮,魏國的百姓要考慮。曹丕要考慮怎樣帶領魏國免於遭到董卓、袁紹那樣的覆滅。而羣臣要考慮曹操去世之後曹丕能不能繼續帶領他們匡扶漢朝享受榮華富貴。而百姓要考慮曹操死後自己會不會再次面臨戰爭之苦,孫權和劉備會不會趁機來搶漢朝皇帝當另一個曹操,曹操的兒子能不能安漢室給自己一個安定的生活。

曹操一死爲什麼曹丕馬上篡漢登基,原來曹操之死本身就是最佳時機

曹丕畫像

這時候曹丕直接受禪稱帝這樣直接將漢天子的大旗砍倒,這樣劉備和孫權就不會老惦記着漢天子這大旗。果不其然,漢天子被廢除之後,劉備孫權沒有出來勤王,劉備反而自己稱帝,並將矛頭指向殺死關羽的孫權,最終導致吳蜀一場大廝殺,曹丕便利用這個時候鞏固了政權,給官員加官進爵,給百姓發福利。

而普通百姓在曹操在世的時候,要求曹操既要給他們飯吃,又要給漢帝好好打工,要做漢朝的忠臣。現在曹操死了,劉備孫權隨時都可能利用這個機會打過來。他們隨時都面臨的戰爭的恐懼,也更需要一個人帶領他們迎接挑戰。這時候對戰爭的恐懼戰勝的對曹丕篡漢的指責,開始認爲其實這樣也不錯。

曹操一死爲什麼曹丕馬上篡漢登基,原來曹操之死本身就是最佳時機

曹丕劇照

同時曹丕廢漢稱帝也給了百姓一個信號,我爹曹操是好漢,我曹丕也不是慫包,我爹能做的我也能做,我爹不敢做了我也做了,從某種意義上安撫了民心鞏固的魏國的政權。果然,曹丕的稱帝讓魏國百姓度過了一個更爲安定的幾年,在他在位期間,幾乎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爭,孫權稱臣,蜀漢則奄奄一息,人民安居樂業,成爲三國中最強的帝國。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四十五年後司馬昭父子依樣畫葫蘆篡奪了曹魏政權,建立西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