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由于收篇仓促,这里补一些图。

粤汉铁路株韶段总工程师凌鸿勋先生,后文中你会多次见到他的名字,凌先生是继詹天佑之后中国铁路的杰出工程师,而且也是广州人,嘻嘻。

小滩站,专门为了漂流旅客修的一个站台,从坪石漂流的旅客到此上旅游列车回到乐昌老虎头。

岐门隧道,粤汉里程297+439-297+530,长91米,民国二十三年10.20完工。 上两图均为北口,图二为黄颂智供图。

梅山隧道南口,黄颂智供图,轨道扭曲得非常夸张。

梅山隧道北口,明显修改过,好像是在北口加减了一个明洞。梅山隧道,粤汉里程298+734-298+771,长31米,民国二十三年11.20完工。

沿线风光。

新秦,粤汉铁路在此设新秦站,但车站没拍到;这里有沿线唯一一个的小学。

新秦隧道,粤汉里程305+140-305+230,长90米,曲线上,民国二十三年11.24完工。这个隧道现在一半泡在水里。

泗公坑站,这里开始很多学生上车,然后都在上一篇文章里的大源镇下车。

泗公坑至树霜头之间。

树霜头明洞内。

树霜头明洞,里程不明,建造时间不明,这个和张滩明洞一样并非粤汉铁路开始就有的,

这个明洞现在被填埋。

树霜头南口。

圆螺角隧道广州端,从这里开始对岸的复线终于从14公里的大瑶山隧道中重见天日,但由于角度问题,在老线上是无法看到大瑶山隧道北口的。由于位置的关系,老线在这里从西南向折向西,因此广州端的隧道口虽然是南口却是位置更北一点。

圆螺角隧道内,这个隧道比较长而且是个曲线。

技术资料,供图小初夏。圆螺角隧道武昌端,这个隧道应该是内战时被炸过,牌匾的民国纪念被改了,所幸外形没改动。圆螺角隧道粤汉里程313+106-313+335,长229米,曲线上,民国二十三年11.20完工。

复线三层滩到桥和三层滩隧道。

老线开始恢复大致保持与复线平行。

在圆螺角南面曾经有个双下站,1982年设,但这个站仅仅为会让而设,洪水前连通勤车都不停。风格洪水之后仅剩一个破烂的扳道房。

老线罗家渡站南咽喉。

2012年,几乎全毁的老线罗家渡站,对岸是复线的罗家渡站。

粤汉铁路的罗家渡。本站复线在三层滩后又经过雷公尖隧道才算真正通过大瑶山隧道群,在雷公尖隧道北口新建罗家渡站,而老线则在对岸的河岸设罗家渡站(还曾经有窄轨接入),这个站在老线时代来说是个大站了,股道多达5股,但我在2005年初次探访时仅剩余正线可以行车,其余股道都是杂草甚至种上了玉米,连站台的一部分也成了玉米田。到了2012年,罗家渡所有关于铁路的设施都被拆除,仅余一小段站台。

第一张田头水桥,第二张白面石。

从罗家渡东行,老线过田头水后,武水岸边又开始乱石嶙峋,加上武水开始拐向西面,老线不得已便开了一个白面石隧道,并在隧道北面设麻冲站(70年代加设),复线在老线差不多田头水的位置也开了一个白面石隧道,然后潇潇洒洒的以一条273.8米的大桥再跨武江,直插坪石。

这里插嘴一下复线的白面武水大桥,这条桥系大陆首条箱型截面双线铁路桥(可以说是第一条大型非钢梁桥),中跨64米的混凝土连续梁、盘式橡胶支座等也是当时跨度最大的;大桥桥面最高24.7米,1987年大桥建成之后使用JF蒸汽机车进行实梁试验。

对岸的是复线白面石隧道。

白面石隧道北口。

老线豪华动车……

白面石隧道顶看麻冲站。

白面石隧道北口,麻冲站的道岔都被锁死。

麻冲站,洪水前通勤车的终点。

麻冲站北咽喉同一个位置,2006/2012

麻冲站北咽喉,已经完全不行车。

勉为其难放一张赤色机车。

老线在麻冲向北绕过几个山岗(感觉同时也在爬坡)便同几乎直线从武江对岸过来的复线汇合,老线到复线下行线1936公里标、梯子岭隧道南口前终止,断口在08年仍存,12年时已被拆除。

老线终于再次同复线相会。最后一张左侧勉强可以见到断口。

梯子岭隧道虽然沿用,但也是进行了挑顶,门面也改了。断口之后便是第二座沿用的老线隧道--梯子岭,复线上行单绕在西面开坪石1号隧道。

通过梯子岭之后线路汇合南岭铁路后进入坪石站(坪石南场)。

在老京广时代,郴州-坪石是双机区间,原本由苏联的菲德1-5-1机车双机牵引,后改为DF4本务,菲德担当补机的方式以提高运量,到了复线快修通时甚至淘汰了蒸汽改为内燃双机,故坪石站南,今南岭铁路的迁出线便是老线补机的存车线,存车线对面有个类似奈良式的建筑便是补机司机公寓(已废,据说曾闹鬼)。

坪石站原名金鸡岭站,彼时的坪石镇只有今天的一半还小(现称老坪石),而且还在武江的西岸,所以当时的坪石站相当荒芜。坪石镇原来是一个水运中转而发展起来的,粤汉铁路通车之后水运萎缩,这个镇一度因此变得萧条冷清,抗战时广州沦陷,大量珠三角广府人口沿著粤汉铁路逃难至此,令坪石得到畸形的发展。从民系来说,坪石镇属于湘民系,在粤汉铁路通车之前,当地的语言相当接近湘南的方言,而普遍听不懂广府话,在粤汉铁路通车之后,尤其广州沦陷后,坪石乃至整个原本通行客家话和韶州土话的韶州地区都被迅速广府化,韶关、乐昌、坪石这些沿线的城镇都变成通行广府话(粤语),甚至在深山里的大源镇也听得懂,80年代,以粤语为载体的香港文化通过粤汉铁路完成了粤语的二次北伐(第一次是十三行时期),而到了今天,京广铁路又反过来,在南粤传播了内地的语言风俗。

坪石站开始一直到新岩下,老线都沿用为下行,从坪石北场开始铁路便沿著武江支流白沙水的河谷铺设跨省。此段到白石渡属于困难地形,白沙水极为曲折蜿蜒,两岸多为绝壁的丹霞地貌,老线在此也不得不任性一把,一共打了四座隧道和当时全国闻名的五大拱桥五跨白沙水,其中最南的一座也是唯一被复线沿用的便是新岩下大桥,但它也是唯一没保持原貌的一座。

技术资料,供图:小初夏

新岩下大桥。

大桥的原装拱圈。

新岩下大桥在抗战时和内战时都很悲催的被炸塌过,至今仍能见到倒塌在河道中的桥墩(2006年大水前更明显),现在的新岩下大桥桥梁部分已是钢筋混泥土结构,惟两岸的第一个跨孔和桥台仍保持原貌。复线利用老线新岩下大桥作为下行线,上行在西面单绕并新建上行新岩下大桥。

碓硙冲3号隧道旁边的老线路基,这张图比例相当能骗人,但我只能说我175的身高,能弯腰过这两个洞,读者可以想像上面的树和草有多高……

@Raymone 装备了开山刀才找到的老碓硙冲隧道,这个也是我唯一一个没找到的粤汉铁路广东段隧道。

隧道承建商。

过桥后540米左右上下行合拢,旋即复线在老线东面开一个300多米的碓硙冲3号隧道(某次徒步穿过时差点挂在里面),老线则为了缩短隧道绕去了西面群山之中开一个100多米的碓硙冲隧道,出隧道后又折回东面,而这个老线的碓硙冲隧道也是唯一一个我未能找到的广衡段老隧道。

其实早在06年夏天第一次徒步省界时我便有机会发现它的,当时我在3号隧道北面上了老线,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有这么个老隧道,加之疯长的野草阻挡视线,我看了两眼就走了...走了...了...等到清风亭老司机告诉我他在冬季山民烧荒时看到这里有个老隧道时,已经是复线全封闭的时候了,和高廉村隧道一样,复线一封这个隧道就等于两头都被封死。

我在这种地方尝试走了20分钟都无法找到隧道。

两线复合的位置。

2012/13年我两次去找寻这个隧道均告失败,第一次从3号隧道北面护网的排水沟钻出复线,但发现已无法找到老线路基--各种树木,杂草,废道渣堆成的小山,而复线路基旁边是个大坑,不要说找了,连个好点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在各种夹缝中找了近一个小时都无法找到旧路基,更别说隧道了。当天下午我回到了3号隧道南边,这里西侧可以明显见到一段老线路基和一个涵洞,然而老线路基上堆满了历年来换下来的废旧道渣,淤泥和砍伐的树木枝干,在此之上又是比人高的树木和玻璃草,各种植物还带刺的,从复线一侧根本找不到上去废路基上的路,钻过涵洞就更加荒了,最后我是靠爬树和几块岩石才上得了旧路基上,但路基上的玻璃草茂密得令人发指,还都长得比我高一头(本人175),跳起来也看不到前面,艰难地走了约5米,身上已经n条血痕,回头一看连我上来的位置都看不到!为安全计只能放弃(老线不是直道,前后左右都是玻璃草,要掉下路基就完蛋了)......13年我尝试在隧道顶通过的鸭婆岩乡道下去,但由于缺乏参照物(在乡道上完全看不出老线的位置,都是草草草),加之山坡陡峭,最后也是无功而返。所幸的是14年该隧道终于被装备了开山刀的当地车迷找到了。

复线碓硙冲2号隧道南,右侧非常明显的豁口就是老线位置。

老线绕开2号隧道所在山头路段,这是广州方向,上图中豁口位置。可以以电线杆做参考。

复线在过了3号隧道后几百米便是分局局界,在还有分局的时代,这里是羊城铁路总公司和长沙铁路总公司的分界线。界线再向北,老线和复线合并,很快老线便折向东面绕开几个山丘,复线就简单粗暴地连打两个碓硙冲隧道(2号,1号),并建造两个碓硙冲桥跨过山谷和跨白沙水,与白沙水对岸的老线基本平行,老线则在绕过了山头之后建造碓硙冲大桥二跨白沙水。从2公里外的碓硙冲3号一直到省界之前的碓硙冲桥,两线四座隧道三座桥均以这个在2号隧道附近,带有浓烈湖南味道的村子命名,可见这个地方有多荒!直到今天在坪石镇的摩托佬都起码一半不认识去这个村的路。

碓硙冲村……这里已经是这条村2/5的房子……

夏天和冬天的桥面,夏天根本看不出已经在桥上了。

技术资料,供图:小初夏

省界桥的技术资料,供图:小初夏

省界桥的技术资料,供图:小初夏

复线省界隧道南口,复线省界隧道长199米。

省界隧道广州方向,是不是完全看不到省界桥面?

复线省界隧道南口。

是的,凌先生的名讳被抹掉了,你们就是害怕别人知道这个工程不是你们搞出来的?

复线省界隧道北口,湖南欢迎你。

省界桥北岸已是湘省,这里并没任何关于省界的标示,仅有一块宜章县的河界碑。

风吹口桥是唯一一个年份和名字都保存完好的粤汉铁路建筑,感谢某挡不砸之恩。

进入湖南的第一条拱桥风吹口,名字很有个性嘛~本桥桥式30公尺一孔+20公尺二孔,全场88米。

令更多车迷能了解粤汉铁路的历史,是写本文的初衷。然而,写到这篇时我已经心灰意冷。

复线上跨折向西北的粤汉铁路,沿著山边到达白石渡。

若干似乎不相干的材料。

进入湘省之后老线以风吹口,燕塘两桥再跨白沙水,并开燕塘、白石渡隧道,复线则在西面的半山腰开堑,并开风吹口3/2/1号隧道和燕塘2/1隧道通过并上坡,在白石渡大桥南面上跨拐向西北的老线后在白石渡南面的山头新建白石渡站,然后新建车湾,铁山里,里排等大桥跨过白石渡镇所在的谷地(接古月今尘1的结尾部分)。

老线在谷地沿著山脚绕行至老白石渡站。

白石渡今天是个平静的小镇,然而它曾经辉煌过。白石渡在未通铁路前连镇都不是,通铁路后成为宜章县的门户,逐渐拥有了同当时坪石叫板的实力。两个地方一直到复线通车前都是粤湘门户,都是不受省政府重视,都是有煤矿支线接入,小到铁路抢车皮,大到农民抢地皮,两地的斗争摩擦一直不断,复线定线时,据说当时白石渡一时脑残,刁难铁路,加上客观上白石渡镇的位置的确不好(以前进出白石渡的盘山公路那叫一个刺激),铁路在镇南面鸟不拉屎的山头通过而不进白石渡的Cbd地区,于是白石渡便彻底没落了,随著杨梅山铁路的运量越来越少和一些粮食站,驻军的撤销,白石渡更加无法同坪石竞争,宜章附近的铁路客运渐渐都转到了坪石中转,到了9年代干脆取消了客运,仅保留一对交通车。

至此,粤汉铁路广东段的遗迹就这样大致介绍完了,在圈子日益萎缩而且越来越浮夸的情况下,还能关注小弟这几篇文章的,应该都是真车迷了。湖南段的老线除了我之前写的郴州之外,其实还有其他不少工程遗迹,留待下一篇介绍。郴州篇:trainnets.com/archives/广州篇:古月今尘2018-粤汉铁路广州篇(原创)清远篇:古月今尘2018-粤汉铁路清远篇(原创)韶关篇上:古月今尘2018-韶关篇(上) 其他(湖南)篇:未写特别感谢:@Raymone @小初夏老京广狂魔群@清风 以及看到这里的你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