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HiFi,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期間有兩個標誌性的事件。

一是蘋果從iPhone7開始,把3.5mm耳機介面從手機上移除了。後面大家也知道了,並沒有阻礙蘋果熱賣,而且華為, 小米, oppo, vivo的高端機型也跟進了蘋果的這一舉措。由於蘋果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號召力,這個加速了藍牙耳機(設備)在手機上的應用。

二是SONY把自己研發的LDAC藍牙音頻編解碼技術免費授權並且集中到谷歌的安卓8及以上版本的安卓系統中。這樣支持LDAC發射的安卓智能手機瞬間普及開來。

因此,在廠家的積極推進下,用戶不得不去接收藍牙耳機等產品。而當消費者體驗到藍牙的便捷性,以及不錯的音質後。用一句話來說,「真香」

為滿足大家對無線HiFi的需要,飛傲一直在積極地開發支持藍牙的相關音頻產品。從支持全格式藍牙發射的播放器,到全格式藍牙接收器,到藍牙耳機,藍牙線等,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選擇。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知識。

在此,也就日常大家的一些疑問和相關知識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藍牙音頻鐵三角定律:也就是藍牙音頻傳輸中。距離,音質,連接三要素只能取其一

要傳輸距離,那麼就只能選擇SBC/AAC等音質較為普通的藍牙編碼。同時也容易受外界電磁波干擾。要用LDAC的高音質模式,或者HWA/aptX HD。那麼就不能遠距離使用。而且也容易干擾。要不容易斷音受干擾,那麼就要捨棄音質和距離。

這個是由於藍牙本身發射功率小,傳輸頻率是2.4g和wifi等共用頻段,傳輸帶寬窄等所限定的。

所以,室內靜止環境下,發射/接收端中間無障礙情況下,可以使用LDAC/HWA/aptX HD。戶外移動使用環境下,可以優選aptX或者LDAC連接優先模式。

2,藍牙5.0和藍牙音頻的傳輸音質無關。

藍牙5相對於藍牙4.0/4.1/4.2,主要是針對近年來興起的IoT設備(物聯網設備,如藍牙控制的電燈,檯燈,各種智能小設備)。讓我們看看藍牙5.0相對藍牙4.2有什麼提示呢?

A, 理論傳輸速率從1Mbps提高到2Mbps。但是由於技術原因和距離,實際應用中藍牙5的傳輸速度只有1.7Mbps。而傳輸音頻時,由於HWA/LDAC/aptX本身是基於藍牙4.0技術發展的。所以要保證兼容性,就還只能利用1Mbps的理論速率。

因此,我們只能期望LDAC/HWA/aptX針對藍牙5推出新的編碼格式。

B, 理論傳輸距離從100米提高到300米。但是實際上,由於受天線和發射功率限制,一般便攜產品的傳輸距離都在10m左右。而同期,即使是藍牙4.0,很多非便攜設備,由於採用了大功率發射和外接天線,已經完全可以達到接近100m的傳輸距離了。

C, 抗干擾能力增強。這個目前還沒有實際對比,有待驗證。

D, 精準度增強,這個和音頻傳輸無關。主要是用於室內定位的。

所以,目前發燒友還暫時不需要去考慮藍牙音頻設備是否支持5.0。

第三,人體對藍牙信號的吸收非常強。

根據研究,人體對2G-3G的高頻信號是吸收最強的,所以在使用中,要避免讓人體遮擋藍牙信號。例如,把發射設備放到屁股後帶,而把藍牙接收設備放到了胸口。這種情況下會嚴重影響藍牙傳輸效果的。因此,儘可能地把藍牙發射,接收設備放到同一側並避免人體遮擋。

第四,藍牙音頻斷音,斷續的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

經常有消費者反饋關於在使用藍牙耳機,藍牙接收器時聲音容易斷續。以下是我們總結的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

1,採用了高音質連接而造成的藍牙連接斷續。由於藍牙傳輸的帶寬是固定的,所以如果用aptX, aptX HD, 或者LDAC等側重音質的連接方式,相對SBC, AAC, 距離會明顯縮短。因此可以在發射端上選擇SBC, AAC等,甚至是在干擾嚴重的地方,需要選擇SBC的連接優先模式。

2,人體吸收了藍牙信號。可儘可能地把藍牙發射,接收設備放到同一側並避免人體遮擋。3,周圍環境的電磁信號干擾太強。藍牙信號的工作頻道是2.4G,這個頻道也是WIFI的工作頻段。加上現在電子設備,特別是手機的藍牙,WIFI功能都已經普及了。在地鐵,商城等人群擁擠的地方,數目眾多的電子設備工作時發射的2.4G信號會對藍牙造成嚴重的干擾,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請儘可能地避免在類似的環境下使用藍牙設備。另一方面,可以設法將藍牙發射,接收設備盡量靠近。例如在地鐵上,可以將手機手持到胸前。4,用流媒體播放的同時使用藍牙設備造成的干擾。例如在手機上,使用3G/4G聽QQ音樂,並且通過藍牙設備播放。這個時候3G/4G信號也會對藍牙信號造成干擾。這種情況下,可以先下載到本地後再播放。5,由於播放設備自身卡頓造成的。特別是一些手機,由於多個應用可能會存在爭奪音頻播放許可權。所以使用手機或者安卓播放器的時候,請盡量關閉不使用的後台程序。

第五,藍牙配對問題。常見的藍牙配對問題原因與解決方法如下:

1,藍牙設備一般可以配對的設備有限,例如飛傲的uBTR, BTR1/1K, BTR3, FB1, RC-BT都支持一拖二,也就是同時和兩個設備配對連接。但是此時如果要連接第三個設備的時候,就需要重新消除原來的設備才能和新的藍牙發射設備配對。同理有的網友拿配對過的藍牙耳機和我們的播放器配對時,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2,汽車音響的藍牙配對問題。通常帶藍牙接收功能的汽車音響,如果和播放器配對的時候都需要輸入配對密碼(非常落後)。一般情況下,要麼是「8888」,要麼是「1111」,要麼是「1234」。

第六,藍牙延遲問題。

藍牙音頻,大家很關心的還有延遲問題。藍牙音頻的傳輸過程,簡單通俗地說,是這樣的,發射端先發射一組數據,藍牙接收設備先把這組數據存儲起來。如果數據都正確,發射端就發射第二組數據,然後藍牙接收設備把第一組數據轉換成音頻信號播放出來。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藍牙傳輸相對有線傳輸,容易受干擾而傳輸錯誤的數據,雖然接收端可以糾錯,但是如果出錯太多,接收設備就無能為力,而需要發射設備重新發送出錯的數據。

因此,不管任何藍牙設備,任何傳輸模式,藍牙傳輸音頻的時候總是會存在延遲的。那麼藍牙影響藍牙傳輸延遲的有那些因素呢?

1,藍牙編碼格式。目前已知的藍牙編碼格式中,aptX LL 有著最低的藍牙延遲,理想情況下可以短至0.04秒(40毫秒),而SBC則長至0.25秒。基本上,如果看視頻的話,延遲小於0.1S其實就不影響音畫同步了。但是確實對重度優秀愛好者來說,藍牙的延遲還是會影響到遊戲的。

2,藍牙傳輸距離。藍牙發射端和接收端直接的距離越長,數據丟包就越嚴重,延遲就越長。

3,周圍電磁環境干擾。由於現在的手機WIFI, 藍牙都工作在2.4G頻段,可以想像的到在不管是在公眾場合眾多手機發射的藍牙/WIFI信號,還是在家裡,上下左右鄰居的各種無線路由器。複雜的電磁干擾環境下,藍牙傳輸就容易受到干擾而導致本來一次就正確傳輸而需要反覆傳輸,自然加大了延遲時間。

第七,玩遊戲時,開啟通話後藍牙音質非常差的問題。

有用戶反饋,在使用藍牙接收器搭配手機,手機在遊戲過程中,如果開啟和小夥伴的通話,音質會變得很差。

藍牙音頻傳輸其實是分成2種基礎協議的,分別是針對藍牙通話HSP/HFP的和針對藍牙立體聲的A2DP。為什麼要區分呢,因為以前的藍牙耳機主要用於打電話,因此需要一些比如重播/語音報號,來電號碼等功能。目前手機里,如果遊戲過程中開啟語音功能,手機是會自動轉到單聲道的HSP/HFP模式的,此時不僅沒有立體聲,而且聲音採樣率也只有8Khz,因此音質非常差。

這個問題,就要大家呼籲手機廠/手游廠去改善了。藍牙耳機等音頻接收設備,只能被動地適應主機設定的藍牙編碼/協議,而不能主動去更改;有網友說有部分遊戲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了。難道是手游app設定的問題?

第八,藍牙音頻發展漫談。

目前藍牙音頻的主要立體聲編解碼格式包括:

1, SBC。這個兼容性最好,所有的立體聲藍牙發射/接收設備都支持。缺點就是延遲長,音質差;

2, AAC。這個主要是蘋果在用,需要提醒的是由於AAC需要交納專利費,因此很多藍牙設備不支持;缺點和SBC差不多,音質略好於SBC。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蘋果手機的默認音頻編解碼格式是AAC, 但是不是說AAC編碼的歌曲,就可以直接發射,依然是要經歷AAC解碼-PCM-PCM編碼成AAC的藍牙編碼進行發射的。

3,aptX。這個專利目前屬於高通公司,主要是針對高保真音頻設計的。優點就是音質好。延遲低。缺點就是因為接收端要收專利費,所以普及度不高。

4,aptX HD, 是aptX的音質加強版,號稱可以達到超過CD音質的高清音頻格式(96K/24Bit)。這個最大的缺點不僅專利費貴,而且支持aptX HD的藍牙晶元也特別貴,所以普及度最低。

5, aptX LL, 這個相當於是aptX的低延遲加強版。目前台式的藍牙發射/接收支持的多,主要是用於看電視用無線耳機的場景,主要市場在美國;移動設備上暫支持的非常少;

6, aptX adaptive,這個相當於是aptX LL, aptX, aptX HD的混合版,簡單地來說,就是自動調節傳輸速率以適應環境,這樣可以在音質/連接穩定性/延遲直接自動取得最佳的平衡。這個目前有部分採用高通855的安卓手機支持了,接收設備要等到高通的QCC5124量產供貨上市才會有設備支持。綜合使用體驗和技術,我認為移動設備上,這個應該是最有前途的藍牙編解碼格式。當然,普及率是個問題;

7,LDAC,這個本來是SONY針對HiFi音頻設計的藍牙編解碼格式,後來開放給谷歌了。LDAC我個人認為等於是AAC+aptX+aptX HD。因為LDAC含了三種不同碼率的傳輸標準,分別針對連接優先,正常,以及音質優先。室內環境良好可以用LDAC的音質優先,室外移動還是用連接優先好一些。LDAC由於免費授權給了安卓8.0以上的智能手機,並且SONY, 鐵三角等自己在出支持LDAC接收的設備,因此普及率提供的很快,已經遠遠超過aptX HD了。從這個角度出發,怪不得發燒友中LDAC更加出名一些。

8, HWA ( LDAC ), 這個是中國人提出的HiFi藍牙音頻標準,據介紹採用了和aptX, LDAC完全不同的傳輸模式。從指標和一些資深發燒友及行業內人士的評價看,音質要略好於LDAC和aptX HD。HWA的問題主要是技術最新,並且發射端目前只有部分華為手機支持,其它安卓手機需要安裝類似飛傲音樂這樣的第三方app才可以支持發射並且不是全局支持。接收端數量就更少了。

綜上所述,從音質,連接可靠性,普及率上綜合考慮,LDAC會更適合目前的發燒市場,發燒友選購的時候可以看看藍牙設備是否支持LDAC。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