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音特美髮布了他們最新的微動圈深入耳產品ER-2,分為ER2SE、ER2XR共計2個型號,SE意為Studio Edition,即錄音室版,意圖實現類似錄音棚的響應特性。而XR意為Extended Response,粗暴點說就是加低頻版。

ER-2採用的是6mm微動圈,不同於以往的動鐵系列,很多發燒友其實很陌生的事情就是,音特美很早就有微動圈的耕耘,推出過MC3、MC5、MK5、kids系列以及作為合作款的哈曼卡頓EP710等幾隻微動圈,而且每一代都有相應的進化,因此這次新品的推出,其實不算不可預見的未來,畢竟動圈揚聲器這種形式已經伴隨人類發展了近百年了,音特美遲早也會走上更先進的換能器形式,畢竟動鐵的非線性失真特性始終還是比動圈要差的。

音特美MC系列

音特美MK5

音特美KIDS系列
哈曼卡頓EP7X0系列

音特美是一家聲學技術非常hardcore的公司,舉個例子,他們曾經在MC5里設計了個赫姆霍茲共鳴器,利用設計出來的聲阻特性,控制特定的頻率,保證他有平滑的頻率響應,跟某些耳機公司吹的特殊聲學設計可謂完全不是一碼事。

他們真的是少有的、固執的不願讓耳機在10khz以內高頻出現高頻尖峰的公司,在這麼一款定位入門的產品里,願意吃力不討好的設計一個即便是現在入耳耳機里都如此罕見的、精細的內結構,可謂是非常的不可思議。

音特美MC5內結構

這也讓我非常好奇到底ER2進化成什麼模樣了,所以我們接下來進入客觀測試部分吧。

1.客觀測試

之前我講過ER-4是一款很吃佩戴特性的耳機,那麼ER-2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具體為什麼會影響區別,可以查閱前一篇文章。

以下使用TSX100測試了不同深度的響應差別,可以看得出深插的情況下,ER-2展現了和ER-4完全一樣的特性,但這一次,ER-2並不適合深插了,就如同ER4P和ER4XR。

ER2SE不同插入深度頻響
ER2XR不同插入深度頻響

接下來再看幾組不同耳機套的FR差異,左右各測2次。

ER2SE不同耳機套響應差異
ER2XR不同耳機套響應差異(忘了測原廠海綿套)

可以從FR上看出無論是2SE還是2XR,4khz-10khz是偏少的,這將會影響耳機的明亮感,會有一點偏悶的聽感,這同時反映了ER-2是音特美產品線里,設計上少有的非深插系,因為深插只會加劇8Khz附近減少的問題,可以認為是為了設計出可以更輕鬆的佩戴,從而適應更廣泛的人群而設計的頻率響應特性,還可以看出2XR的低頻頻響,類似於哈曼目標曲線的特徵,低頻加的恰到好處。

接下來看看非線性失真部分的表現。

ER2SE 1K THD 94dB SPL
ER2SE Multitone TD+N 85dB SPL

ER2SE Multitone TD+N 94dB SPL
ER2SE THD 85dB SPL
ER2SE THD 94dB SPL
ER2XR 1K THD 94dB SPL
ER2XR Multitone TD+N 85dB SPL
ER2XR Multitone TD+N 94dB SPL
ER2XR THD 85dB SPL
ER2XR THD 94dB SPL

可以從上述測試中看出ER2系列的非線性失真特性,確實相較於ER4系列有了明顯的提升,只是可能由於該款耳機的單元製造精度問題,很難保證高聲壓失真的性能,從而和動鐵拉開差距,但是中小音量是絕對有本質的性能差距的,高頻失真在微動圈仍然算比較優秀的陣營。

相比ER4B 85dB和94dB下幾乎類似的多音調互調失真特性,非線性失真幾乎是固有般的存在的,音量越大越多,失真不隨音量減少,毛刺般的諧波明顯比起ER2更多,這其實已經足矣說明微動圈並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的了。

而ER2XR的失真比ER2SE失真高,很可能是由於單元調音的阻尼匹配差異,2SE的振動相對更加受控(受限),因此失真表現會相對更好,也可能是因為品控關係,但本人測試兩邊基本是一樣的,已經取的最好成績。

驅動性分析:

ER2SE、XR均為低阻,阻抗15歐,靈敏度為96dB/100mV,摺合靈敏度為116dB/Vrms、97.76dB/mW。

110dB的聲壓級,只需要0.5Vrms、17mW,這意味著ER-2是較為容易驅動出足夠聲壓級的,但是低阻反過來說會對耳放的低阻負載失真要求相對非常苛刻,需要足夠的電壓輸出儲備和較低的電流輸出失真,對類似手機這樣的設備的低阻負載電平有一定的要求,因為市面上有相當多的手機和解碼線低阻限定最大電平只有0.3-0.4Vrms,可能會遭遇大動態削頂失真問題,但動圈耳機相對平直的阻抗特性,又反過來會減少其對前端輸出阻抗的要求,帶載頻響不會受輸出阻抗造成較大的影響,但仍會造成負載失真劣化,所以仍然只推薦使用輸出阻抗1歐以內的耳放驅動ER-2。

https://www.headphonesty.com/headphone-power-calculator/

2.主觀評價

ER2SE、ER2XR、ER4B+TSX100、WoondenEars Target

以上頻響曲線均為測量結果平均化,並輔以WoondenEars目標曲線作為對比參考,聽音聲壓統一校準為85dB @1 Khz ,聽音設備為歌詩德U16+Chord HUGO2+JDS ATOM、LG G7(Root並破解推力)。

ER2SE:中低頻平衡度聽起來不錯,比ER4B中低頻明顯要更為平坦一些,豐實一些,Decay問題很少,但低頻下潛的感覺不如ER-4B,聲音利落但不夠乾淨紮實,應該是因為4khz以上高頻響應問題,沒有明亮大氣的感覺,相比ER4B有丟細節的感覺,樂器本該豐富的泛音像被拋光了,聲音整體比較壓抑、平面,像被悶在籠子里。

可能是阻尼使用不夠合理,振動是受限狀態,無法充分自由的發揮動圈的動態優勢,動態上的表現明顯的弱於ER4XR和ER4B,聲場的感覺縮了一圈,但是細膩感以及弱小細節要明顯好於ER4系列,在ER4B上那種大量高頻音色出現時會伴隨出現的白雜訊感徹底成為了過去式,人聲準度較ER-4B有明顯的改進提升。

ER2XR:相較於ER2SE,更開闊大氣的感覺,高頻細節明顯的要好一些,高頻音色更正確一點,動態也更像一個動圈耳機該有的表現了,低頻同樣decay表現很好,沒有淤積成一團的感覺,不僅不多還感覺恰到好處,比起2SE整體音色反而更類似錄音棚主監聽,高頻同樣比ER4B細節少,音色有偏暗和拋光的感覺,但比2SE程度要輕。

不知為何聲音平面感比較強,低頻下潛的速度感不如ER4,但是超低頻響應要比ER4B和ER4XR要出色,更寬鬆自然,而且2隻耳機都受聽音音量影響比較大,如果不在較高的聲壓級下聽,你是很難體會其結像和動態其實並不會比ER-4差,只是聲音相較於ER4,沒有結像剝離出背景,一片漆黑的感覺。

EQ:根據測量值和主觀聽感經過適度EQ後,聲音的速度感、開闊感、結像有不少正向改變,甚至感覺是我聽過最好的音特美耳機,無論是SE還是XR,XR要稍好一些,動態表現更好。

可見前面不少主觀聽感的主要問題基本是發生在頻響響應不夠合理的問題上,但是結像仍然沒有ER-4那麼突出清晰的感覺,就感覺是音特美故意在產品線上砍了一刀,很多方面相較ER-4的主觀體驗就是差了一小節,但是你又能聽出其性能上的提升,相較以往的微動圈系列進步簡直是巨大無比,難免讓人遐想以後會有一個真正的大boss等著面世,這隻er2隻是一個中等價位的量產實驗,他甚至官網都還沒登上去。

耳機錄音:鏈接:pan.baidu.com/s/1XcWw-0

提取碼:zxce

總結:ER2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EQ來做小修正,但是除此以外,可以認為其客觀性能較ER4有相當多方面正向提升,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希望音特美以後可以推出更加霸道的微動圈耳機,讓動鐵耳機永遠成為過去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