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面在國際可以飄揚的國旗  

 

臺灣和中國,什麼是“種族”?什麼是“民族”?

2013年10月10日 21:10

 

從十六世紀的現代革命,在歷史事實上,以及“民族學”的學問上,全世界都已經很清楚了!

 

    臺灣人自昔古以來都是從漢族(種族)開始,屬同根源,但是十七世紀時福建、廣東的漢族移來臺灣,一種是穿鞋階級當做滿洲官來統治臺灣,一種是在中國沒得喫,打赤腳來臺灣開拓,這兩種漢人。

 

    因為穿鞋漢人以清朝的名義來壓迫、掠奪、欺負,做為臺灣開拓的打赤腳的漢人階級太厲害。所以,滿清長期以來,同樣漢族分成兩個社會,一個是叫做「唐山人、本土人、中土人」,來開拓臺灣的打赤腳漢族,叫做「本地人」。從那時起,「本地人」及「唐山人」就對立戰爭。本地人的漢族反抗唐山人的漢族,期間,因為航海技術的關係,本地人來臺灣以後,一、二百年間都無法回中國大陸。也因如此,所以本地人及唐山人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以及生活的情況兩邊都不同了。

 

    如上所述的情況下,「本地反唐山」、「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結果,本地人產生未來子孫都要「出頭天做主人」的一種意志目的。

 

    到了1895年日本來拿臺灣的時,這些唐山人都跑回去中國大陸,到1897年5月9日,日本人宣佈臺灣人國籍決定日,若留在臺灣皆為日本籍,因為如此這些唐山人都在大陸有厝、有地,所以一批一批迴去中國大陸,,到了日本指定那一天,最後一批迴去中國大陸的有5千多人(日本憲兵隊史記載), 所以,留在臺灣的本地人都是成為現代臺灣人的祖先,那時的唐山人就此和臺灣人斷絕關係。

 

    日本來管臺灣51年這中間,日本為了供給日本本國的米及糖的缺乏,在臺灣拚命投資臺灣,使其資本主義化,臺灣在日本統治期間,資本主義化發展,結果,臺灣在1931年的統計,亞細亞的現代化,第一是日本、第二是臺灣,臺灣不但資本主義發展,日本的壓迫剝削厲害,所以對日本自始至終,都以現代鬥爭(有理念、有組織、有終極目的),臺灣民族形成,臺灣民族主義發展。

 

 

    那到底什麼是“民族”?就是一個社會,廢除種族的因素(血及土地),資本主義化、現代化,成為社會結合的因素,也就是以政治命運和經濟利益結合,這就是“民族”。

 

    “民族主義”就是資本主義化和現代化大體上全面實現,而民族成員關心自己民族的利益及前途,政治上,要獨立國家,經濟上要自己的國民經濟,以及為了保持自己的生活傳統,要發展祖先留下來的固有文化,這樣的思想和行動。

 

    所以臺灣自日本時代,就已經成為“臺灣民族”和“臺灣民族主義”,「所以,日本投降時,臺灣人口中農民人口剩70%」。

 

    但是,中國自滿清中期以來,一貫都是帝王主義,社會沒有發展,所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還是封建社會(農民人口95%)。他們除去沿海的廣東、廈門、上海、天津比較現代化以外,內地都是農民,且不識字。因此,這時中國人在說“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主義”,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尤其是人口不到總人口的1~2%的中共和中國國民黨在喊的。但在實際上,中國社會大部份他們的生活及他們的狀態,都還沒到民族和民族主義的實質和概念。

 

  實際上說來,臺灣民族和中華種族在社會歷史發展上是不同的。

 

 

 

                                                                                          史明

敏紅、李政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