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樑偉

  ID:BMR2004

  金立的命運走向再次引發人們關注。近兩天,金立手機官網一度無法訪問。主流電商平臺上也不見金立官方旗艦店的身影,只有一些第三方經銷商在出售金立的產品。

  有消息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近日舉行了金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宣佈截至2019年3月21日,已通知558家債權人申報債權,共372家進行申報,會議認定債權總額173.59億元人民幣,負債近211億元,金立將進入最後的破產程序。《商學院》記者向金立公關證實該消息的真實性,截止發稿,對方未作答覆。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8年12月10日裁定受理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申請一案,並指定深圳市正源清算事務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中天正清算事務有限公司爲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管理人。根據破產文書,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的債權人應於2019年3月21日前向該公司管理人申報債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定於2019年4月2日下午15時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

  2018年12月,《商學院》記者就法院受理申請一事向金立公關求證時,對方表示:“法院受理申請,不等於裁決。金立現在還是在朝着破產重整努力。”

  命運拉鋸戰

  今年年初,老牌手機廠商金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鍊困境,上下游供應商上門討債。由於拖欠供應商貨款而被曝資金鍊斷裂以來,金立先後傳出重組、融資等消息。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在2018年1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金立下個月就可能進入破產重組程序。”金立希望引入外部投資者重組自救。而一位接近金立的人士曾告訴《商學院》記者:“董事長劉立榮與重組方在股權問題上存在分歧,導致重組計劃擱淺。”

  2018年11月20日,近20家金立供應商經過長達幾個月的上門討債後沒有結果,向深圳中院提交對金立進行破產重整的申請。不到一個月時間,深圳中院裁定受理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申請一案。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許浩律師向《商學院》記者表示:“債務人在提出破產申請時可以選擇適用重整程序、和解程序或者清算程序,債權人在提出破產申請時可以選擇適用重整程序或者清算程序。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清算的案件,在破產宣告前,債務人可以申請和解,債務人或者其出資人可以申請重整。債務人申請適用破產清算的案件,在破產宣告前,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的出資人可以申請重整,債務人也可以申請和解。債務人進入重整程序或者和解程序後,可以在具備破產法規定的特定事由時,經破產宣告轉入破產清算程序。債務人一旦經破產宣告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則不得轉入重整或者和解程序。”

  許浩律師進一步表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後,管理人把方案提交債權人大會表決。如果債權人會議認爲,一定期限之內企業還有生存機會,可以繼續經營,表決通過破產重整方案。如果表決不通過,就直接進入破產清算。進入清算後,一般程序是,處置破產企業資產,依照已經清算的債權,按一定比例與程序來分配資產。”

  許浩律師介紹,根據《企業破產法》第37條第2款和《民事訴訟法》第204條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撥付破產費用後,按照下列順序清償:第一,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下列幾種情況參照這一順序清償:第一,因企業破產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依法或者依據勞動合同對企業享有的補償金請求權;第二,債務人所欠非正式職工(含短期勞動工)的勞動報酬;第三,債務人所欠企業職工集資款,但對違反法律規定的高額利息部分不予保護。第二,破產企業所欠稅款。第三,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不足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風雨工業園

  昔日手機霸主金立在造機上很有野心。“危機之前,公司實行生產一條龍戰略,成品手機、手機主板以及通訊等核心業務都是自己在做。”一名金立員工曾表示。

  投資23億元、佔地面積300多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的金立工業園,承載着金立的關鍵技術。《商學院》記者曾於2018年11月走訪金立工業園,發現園區內比較空曠,金立正在爲其他品牌做代工。

  有媒體報道,從2019年年初開始,部分金立的供應商代表已經向有關政府部門遞交了一封請願書,希望能夠在金立清算或者重整的過程中得到解決有關金立資產管理的幾個核心問題,其中一項是“要求將位於東莞的金立工業園其中估值近10億元的設備資產列入到金立資產清算或重組的清單中。”

  在金立開始 “壯士割腕”,通過大規模裁員來減少運營成本後,公開承諾爲員工發放一定數量的補償金。根據金立2018年4月在官微發佈的《關於金立工業園目前的一些情況說明》,補償標準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相關條款,對離職員工按照“n+1”的方式進行補償,並與員工簽訂補償協議書,經濟補償金分期支付,自補償協議簽訂次月起開始支付,按每月支付1個月補償金的方式進行,最長8個月內支付完畢。如果補償金不能按期支付,員工未支付補償金依然受《勞動合同法》保護,並且可以到勞動局進行仲裁。

  金立員工李軍(化名)在拿到“n+1”的補償款後,與金立另一家子公司簽訂了返聘一年的合同。大概3月底到4月初,一些金立員工在與公司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公司承諾支付每名離職員工3000元的賠償金。另據李軍介紹,目前,金立已經暫停生產。子公司金銘和金卓還有一些自留員工,金衆正在招工。

  對於在金立工作的過往,李軍回憶滿滿。“我至今難以相信,金立這麼大的企業,爲何突然陷入被動。”李軍說:“目前,有兩家外公司已經入駐金立工業園,一家是做手機主板散熱片的企業,另一家是曾爲金立手機製作包裝盒的企業。”至於金立與這兩家企業的合作形式,李軍不甚瞭解。

  眼下,金立的命運依然不定,《商學院》記者將持續關注。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祕大公司裏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