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臺北報導

圖:臺北榮總引進新方法確認病因,並透過正子攝影發碧胸腺瘤

庫欣氏症候羣,是因長期持續性腎上腺皮醇增加所引起的內分泌或賀爾蒙障礙。可能是腦下垂體瘤或其他腫瘤刺激所造成,判別極為不易。臺北榮總引進最新皮釋素(CRH)刺激試驗,搭配下巖樣竇抽血採樣,可精準判別腦垂體庫欣氏症候羣,或因其他腫瘤造成的異位性庫性欣症候羣,找出影像檢查無法發現的腫瘤正確治療。

臺北榮總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涵栩醫師表示,腎上腺皮醇主要功能包括調節蛋白質、醣類及脂肪之新陳代謝、維持血壓及心臟血管功能、減緩免疫發炎反應,並可幫助平衡或對抗胰島素代謝葡萄糖之能力。正常人的下視丘會分泌皮釋素(CRH),皮釋素會刺激腦垂體分泌腎上腺皮促素 (ACTH),腎上腺皮促素刺激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醇 (Cortisol)。當身體有壓力時,腎上腺皮質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皮醇,幫助身體應付壓力,是人體極重要的賀爾蒙。

51歲女性患者,閉經2個月,進行性無力,胸悶,心慌,頭痛多尿,多飲,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曾被診斷為腎上腺皮促素(ACTH)高出正常值非常高的庫欣氏症候羣,但腦部磁振造影及胸腹部的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皆無發現腫瘤,轉至北榮之後,經皮釋素(CRH)刺激試驗精確定位,及下巖樣竇抽血採樣(BIPSS),發現右側的腦下垂體腫瘤,手術摘除後,腎上腺皮促素也恢復正常。

另一位張先生,今年44歲,臉部腫脹,四肢浮腫,頸部腫大,容易疲勞,高血壓,偶有心慌,經診斷為腎上腺皮促素(ACTH)偏高的庫欣氏症候羣,經傳統人工合作血管加壓素(Desmopressin)刺激試驗疑似腦下垂體有腫瘤,但皮釋素(CRH)刺激試驗卻顯示為其他部位腫瘤所致,再次以下巖樣竇抽血採樣及皮釋素(CRH)刺激試驗,確診為異位性腎上腺皮促素(ACTH)的庫欣氏症候羣。以正子斷層掃描 (PET)發現胸腺瘤,手術摘除後腎上腺皮促素數值恢復正常。

陳涵栩醫師強調,大部分庫欣氏症候羣患者皆有滿月臉、軀幹性肥胖(身體肥胖四肢不胖)、肌肉無力(特別是大腿)、背痛、高血壓、血糖增加、皮下容易瘀青、以及腹部暗紫色條紋等。女性患者可能有月經不規則、體毛增加之現象,臨牀表現因人而異。

相關文章